愛不問值不值得/木葉
多年前,偶然看了一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當時拿起那張碟,多半是因為其華麗詭異的封面,還有《下妻物語》的導演中島哲。這是個看了一遍就不忍心再看第二遍的故事,也由此讓我記住了松子——個注定被嫌棄卻拼了命地毫無保留付出愛的女子。
記得有一種花,綻放之前要在黑暗的地底下渡過整個漫長的冬季,無論寒冷如何折磨它,它都會朝著愛的陽光露出微笑。松子就是那種注定要朝著愛的陽光盡情綻放的花朵,哪怕為此用盡最后的力氣……
聽說,話劇中心要將“松子”搬上舞臺,便好生期待。2月中旬,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排練,舞臺劇《松子的愛》終見雛型。為此我前往探班,先睹為快。
排練廳里的孫寧芳,素顏便服,在一旁沉靜地醞釀著。要說孫寧芳出演松子,心想也的確是再也挑不出第二人選了,她本來就很擅長演繹女人大戲,《電話陷阱》中的蘇蒂、《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都讓人印象深刻。而此次,孫寧芳不僅是女主角,還要跨界擔當制作人。說到緣起,還是源自她和熊源偉導演的一次閑聊。熊源偉看了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后深受打動,便將這個故事介紹給了孫寧芳。于是,孫寧芳開始為之努力,終于讓“松子”登上舞臺與上海觀眾見面。談及劇名的更改,熊導表示,這次純屬“無心插柳”,改完了才發現這正是自己想要表達的效果。原名《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重在生存狀態,而現名《松子的愛》則重在精神追求。所以熊導沒有太在“日本”上下功夫,而是想要抓住樸實的人性。
排練廳里的熊導意氣風發,說這是受組里頭年輕人的影響,他還跟他們學會了一個詞——“萌”,這個戲他就想要做得“萌”一點。不知是不是受了女主角“川尻松子”的影響,熊導笑稱自己在此次的編排過程中比以往“好說話”了許多。
為了改編,熊導特地研究了原著小說。就內容而言,小說更殘酷舞臺劇更溫馨,而電影則介乎兩者之間。作為松子這個核心人物,小說中松子偶爾有不可愛的言行;電影中她善良執著,而舞臺劇與電影則很像。但在演出的風格樣式上,熊導認為小說通俗流行,吸入眼球,而電影有著廣告式的絢爛,略帶荒誕的夸張。至于舞臺改編,由于舞臺語匯的特殊性,并沒有必要再去復制電影里的橋段。所以不想走小說網絡化的路子,也不走電影廣告喜劇的路子,而是從文本出發,走“詩化唯美”的路子,形象質感就像日本的清酒,字面上很清洌,口感上很濃烈。
然而,筆者在看了排練片段后,似乎感覺這清酒的口味有些淡了。電影以歡快歌舞、夸張搞笑、唯美幻象與殘酷的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由此令人震撼心碎。而就目前排練場的演出來看,相比而言就顯得平淡了許多。就像熊導自己所言:劇本多為對子戲,思辨容量較脆弱,較易演成片斷串聯。對此,熊導的方略是“小戲大作”。據介紹,話劇《松子的愛》斥資百萬,除了購買版權之外,在舞美方面更是精心打造,劇中光是各種服裝就將近80套,還特邀了8位舞者演繹風情舞蹈。希望華麗的舞臺效果,真的能給這出戲添色良多。
松子執拗的愛,讓我想起了張愛玲的那句話: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松子的愛》的主創們,正是以愛的名義在精心呵護著這部戲,在愛的澤被下,任何付出都是收獲,亦不問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