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韓寒做客湖南衛(wèi)視某節(jié)目,談論自己的新書。他發(fā)現,有些壓根就沒讀過此書的觀眾,也在導播的攛掇下舉牌子批判,于是他憤然在博客里點出了這個群體名字——五毛黨。
水軍泛濫,安勇事件
事后,五毛黨的隊伍逐漸壯大,他們在網絡推手的領導下,逐漸形成了被媒體斥為網絡黑社會的水軍。很多網絡推廣公司招兵買馬,目的就是為了在炒作的時候,可以制造賣點,左右民意。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這些隱匿在ID馬甲背后的網絡打手,收了保護費,便開始蓋樓拍磚回帖轉發(fā),用虛假粉絲的熱捧換回客戶的歡顏。
特別是2010年,網絡水軍異軍突起,不但在眾多媒體事件中扮演主角,而且還在誤導公眾的邪路上越跑越遠。這背后是赤裸裸的商業(yè)利益,為打壓競爭對手不擇手段抹黑的行徑,為網民所不齒。且不說“3Q大戰(zhàn)”十萬水軍的說法是否屬實,但這場爭斗的確讓不少公關公司贏得盆滿缽滿。帶有欺騙用戶性質的收買,使得口碑營銷的牌子變得低賤。
“奶粉門”是前段時間網絡水軍熱點。蒙牛、伊利這對纏斗十年的老冤家,將豪門恩怨變成了奶粉業(yè)的災難,網絡水軍成了極不光彩的幫兇。他們讓中國的父母沒有膽量嘗試中國的奶粉,這是行業(yè)的不幸,網絡水軍罪孽深重。
2010年7月,有媒體刊發(fā)了《深海魚油大多有問題,專家稱造假現象嚴重》、《專家:“深海魚油”危害超過地溝油》等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的攻擊性文章此起彼伏,甚至出現了“深海魚油不如地溝油”的惡毒言論。由于這些文章主要出現大型門戶網站論壇、個人博客和百度等主流網站上,發(fā)帖者煽動消費者抵制伊利“QQ星兒童奶”。因為后者的主要成分正是深海魚油。事件發(fā)生后,伊利集團向公安機關報案。
經過調查,警方發(fā)現,這是一起蓄謀已久的栽贓陷害案件。幕后主使人,正是伊利的老對手蒙牛。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網,其中包括蒙牛集團“未來星兒童奶”產品經理安勇,蒙牛乳業(yè)集團總裁助理、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再飛,博思智奇公司副總經理肖雪梅等人。也有網友稱之為“安勇事件”,亦稱蒙牛“抹黑門”。
那么,蒙牛的黑手是如何伸向伊利的呢?據警方調查,除了安勇等人的密謀策劃之外,具體實施這個行動的,是大量的網絡水軍。這些利欲熏心的雇傭兵,先后在Wiki(維基)問答、百度知道、搜搜問問、天涯問答、新浪愛問、雅虎知識堂里,通過對魚油DHA的質疑性提問,在回復中植入藻油DHA安全性更高、純度更高等正面信息,并通過關鍵詞優(yōu)化,確保消費者在搜索相關信息時,藻油DHA的正面信息能大量出現;在論壇,親子、育兒論壇全面覆蓋;大眾論壇熱門版塊持續(xù)發(fā)布和重點維護;用消費者的口吻和角度,發(fā)起“萬人簽名拒絕魚油DHA”的簽名運動等。
灰色鏈條 ,集團作戰(zhàn)
甚至有網友爆料,此前圣元爆出女童“性早熟”風波,也是蒙牛一手導演的,揭秘者則是伊利。“早熟門”、“抹黑門”讓公眾再次見識了網絡水軍的威力。此外,那些網路紅人、熱門事件,統統拜水軍所賜。
那么,網絡水軍到底是怎樣一個群體,他們又是如何形成嚴密體系,進行網絡推廣的呢?一般說來,網絡水軍是指那些受雇于網絡公關公司,為他人發(fā)帖回帖造勢的網絡人員。
為了制造聲勢,客戶往往會對發(fā)帖量有一定的要求,甚至苛刻到同一IP發(fā)帖頻率的限制。例如,為了將某個帖子頂高,作為水軍的一員為了不露痕跡,不可以連續(xù)用同一ID、同一IP發(fā)帖,以防被網友拆穿。所以,只能注冊多個馬甲,不斷修改IP,完成任務。每次任務如無特別強調時限,則默認為8小時內完成。逾期將不能匯報。其它特殊任務如:發(fā)貼,維護,投票等長時間任務。任務都必須保密。回帖得保證質量,不能抄襲,不能摘錄,不能重復,最后按有效發(fā)帖量計費,有的甚至是一條一角,比五毛黨更便宜。
當成百上千個人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后,群里的老大,也就是水軍司令會向客戶申領費用,一方面領自己的報酬,一方面打賞這些小兵。這些小兵彼此并不熟識,純屬為掙錢集結,如果合作良好,還會在群里不斷討論新的話題和掙錢的營生。網絡水軍有專職和兼職之分。古時候,那些大戶人家養(yǎng)的那些門人食客,如今在網絡上集體復蘇。這種穿越,無疑對于市場公平性、企業(yè)公信力的一次巨大挫傷。
網絡水軍改變了互聯網的生態(tài),無論是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天涯論壇,到處都可以看到橫行無忌的網絡水軍。他們一會兒爆料張國榮復活金庸去世,一會兒叫賈君鵬的媽出來喊話,一會讓鳳姐跟小月月爭奪雷人王,最惡心的是,他們會謊稱幼童吃奶粉性早熟,讓本來就因為三鹿事件備受質疑的中國乳業(yè)再遭重創(chuàng)。
如今的網絡水軍已經形成了一條灰色的利益鏈條,自成體系。推廣、打手、刪除,是他們替人消災的三板斧。首先是發(fā)帖,盡量幫助客戶發(fā)帖推廣,力爭炒高點擊率、評論量、轉載量。其次,是打手,栽贓陷害抹黑打壓競爭對手,惡意提高人氣、吸引網民關注和參與。甚至有一些無良水軍被國外別有用心的機構和資本支持,發(fā)布一些攻擊信息、造謠言論或挑撥語言,制造網民間的矛盾、進行不可告人的網絡文化滲透。最后是刪帖,莫要以為只有發(fā)帖頂帖才能賺錢,刪帖照樣可以。黑社會也是有規(guī)則的。當你看穿了對方的把戲,就會立即展開反攻。很多人評價“3Q大戰(zhàn)”時說,其實這不是360跟騰訊的對抗,而是兩家雇傭的水軍在針尖對麥芒般死扛。你方唱罷我登場,套路一樣,手法雷同,你發(fā)我刪,來來往往。結果,不管用戶死活,不管“3Q”兩敗俱傷,反正網絡公關公司是賺夠了就跑。無信,無良,遲早自取滅亡。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安勇等人的下場,僅僅是一個開始。央視的曝光,網民的警醒,會讓網絡水軍從溫床跌落停尸房。
正本清源,圖窮匕見
說了很多批判的話,人就容易變得不客觀。過于一邊倒的局面,你會懷疑這種表述本身就帶有水軍的嫌疑。畢竟,硬幣都有兩面。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網絡水軍也不應該被妖魔化,畢竟網絡推廣也好,口碑營銷也罷,都得在一個合理的維度內進行,才合適。
網上當然可以做廣告營銷、公關活動,但為什么很多企業(yè)會選擇水軍呢?這還牽出一個平臺尋租的問題。眾所周知,知名門戶網站、論壇的首頁肩負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首先這是門面,需要符合有關部門內容審核的要求,否則就會被如谷歌一般被掃地出門。其次,這是流量、點擊率的吸盤,這才能保證其在行業(yè)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為了吸引廣告客戶、合作伙伴。在首頁投錢的大多是財大氣粗的金主,因此這個平臺就如此被商品化、市場化了。高端的話語權無法把握,那么草根的話語權就顯得金貴了。網絡水軍正是看到了水滴石穿的道理,才把任務分解下放,選擇了從地下到地上的方式。同時,這樣的方式,也避免了明目張膽跟競爭對手當面對抗。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如果你真刀真槍地出手,《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都會立馬把你拿下。
然而,通過疑似民意的手段達成目的,這責任就轉嫁到網站編輯身上,因為他們的置頂、推薦,才使得事件擴大。幕后推手就可以笑看風云了。問題是如今有些不良的互聯網從業(yè)者也與網絡水軍勾搭成奸,形成了灰色產業(yè)鏈條。以至于那些希望正常在網絡上宣傳自己的企業(yè),都在脅迫中就范,成了幫兇。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了網絡水軍的泛濫,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各大搜索頁面,儼然以一個正當行業(yè)自居。
注水肉坑人,注水帖坑網民,網絡水軍不斷越界、犯規(guī),使這個新興行業(yè)的路越走越窄。相反,去除了妖魔化的網絡水軍,應該是廣告、公關行業(yè)在互聯網的生存之道。通過這個全球的平臺,讓網友了解自己的企業(yè)、新產品或服務。這本沒有附加太多條款,不需要強奸輿論,不需要綁架民意。
然而,由于這個圈子的法律法規(guī)尚不完善,網民的素質參差不起,所以才會有太多的目的、太多的動機都投向這個行業(yè),扭曲了游戲規(guī)則。他們輕率地利用了網絡的匿名性,濫用話語權,以至于制造了噪聲,卻讓公眾不再相信網絡的聲音。暴力、色情、三俗的刺激,或許可以短暫挽留網友的眼球,但是對于互聯網的長期發(fā)展,確是極為不利的。
目前,韓國已經實行了網絡實名制,這種跟真實身份綁定的方法,或許會幫助網絡水軍進入良性軌道。因為當每一個人都珍惜自己發(fā)聲的機會,注重自己的身份和形象的時候,沒有人會肆意地奉承謾罵,因為他心中會有怕,有約束,有懲戒,自然會檢點言行。網絡水軍的水,也會因此被擠掉,剩下對網絡、對網民有用的干貨,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