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審計是對電算化會計方式下的電子憑證、電子賬薄、電子報表及適應電算化方式的內部控制制度等進行的審計工作。在會計電算化過程中,由于在計算工具、存儲介質、賬務處理程序、內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與手工方式存在差異,使得目前的計算機審計工作面臨許多新問題。
一、計算機審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1.審計線索問題。肉眼可見的審計線索減少。手工方式下的審計線索主要是紙質憑證、賬薄和報表等相關資料,審計線索明顯可見,而在會計電算化方式下,由于計算工具、存儲介質和網絡技術的引入,導致肉眼可見的審計線索減少。這是因為在會計電算化方式下會計數據一進入憑證系統就在計算機會計系統內不受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進入下一數據流程。與此同時,機內的日志文件又可刪除,保存在磁性介質中的會計數據也可以人為不留痕跡地加以修改或刪除,這些都削弱了審計線索,減少了審計過程中發現錯誤的機會。雖然,管理部門從管理的需要出發,仍然要保留一部分肉眼可見的審計線索,但這些有限的審計線索,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與手工系統情況下有很大的不同。有時,審計師為了測試的需要必須通知被審單位準備提供所需的打印資料。這樣做雖然可以增加審計線索便于審計工作,但是會讓被審單位事先了解到審計師抽查的領域。
2.內部控制問題。近代審計都是以系統為基礎,即審計師對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進行審查和評價,將其作為制定審計方案和決定抽查范圍的依據。在手工方式下,內部控制主要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牽制,審計人員利用紙質信息進行手工核對和檢查,從筆跡上即可辨認出登記人,從而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職責,而在電算化會計方式下,會計信息的處理和存貯高度集中于計算機,會使手工會計系統中的某些職責分離,互相牽制的功能失效,手工會計系統中原有的內部控制已不能適應電子數據處理的新特點,不能有效降低電算化會計系統特有的風險,內部控制中的職權管理轉變為電算化方式下的權限管理,即由系統管理員分別設置制單員、審核員等操作人員,并為每一位操作人員賦于職責相互分離的功能權限實現控制。這種方式下的相關會計數據記錄的核對只能是打印核對或通過顯示器輸出核對。計算機所存儲的數據資料通過操作人員的處理可以毫不留痕跡地消除或修改,這一點對審計人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事實證明,如果計算機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有漏洞,就會造成比手工會計系統更為嚴重的失誤和損失。
3.審計內容的變化。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的監督職能沒有改變,但審計內容卻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1)電算化會計軟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決策型轉變,軟件的功能愈來愈強大,結構越來越復雜。而各財務軟件公司編寫財務軟件時從來沒有考慮電算化審計的要求,更不用說提供財務軟件的標準數據接口,數據結構不開放,為電子數據內容的自動轉換帶來困難,加大了電算化審計的工作內容和負擔。(2)電算化會計系統中的會計數據由計算機會計系統按照軟件程序自動進行處理,如果系統的應用程序被不知不覺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則完全可能為不法分子侵吞企業的財物提供方便,增加了電算化審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軟件進行審計的工作量。因此,電算化審計必然要增加對計算機系統處理和控制功能審查的內容,也就意味著電算化審計人員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與審查企事業單位使用的計算機會計系統的功能,以證實其數據處理是否合法、正確、安全和完整。
4.審計方法的變化。在手工會計處理的條件下,審計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順查、逆查或抽查。審查一般采用審閱、核對、分析、比較、調查和證實等方法,所有審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會計的特點決定了審計的內容和技術的改變。雖然人工的各種審查技術仍是很重要的,但計算機輔助審計是必不可少的審計技術。因為即使系統的全部賬表都要硬盤拷貝,利用計算機還是可以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審閱、核對、分析、比較等各項審查工作。例如,計算機可以幫助審計人員審閱賬務文件,找出滿足指定條件的會計記錄:可以對眾多的會計事項進行統計抽樣,以便審計員對抽出樣本進一步審查;還可以根據系統所記錄的會計資料計算出各種財務比率、變化率和進行各種分析比較等等。
二、提高計算機審計質量的對策
轉變觀念是先導。推進計算機審計,是審計事業與時俱進、開創信息社會條件下審計工作新局面的客觀要求。若不抓住機遇適時推進計算機輔審計,掌握主動權,勢必殃及審計工作的前途命運。推進計算機審計,是審計工作求真務實、貫徹“全面審計、突出重點”指導方針的現實需要。隨著審計工作的發展,傳統手工“盲人摸象”的審計方式既做不到全面審計,又不能很好地突出重點;推進計算機審計,將審計實務和計算機技術有機結合,可以使上述問題迎刃而解。推進計算機審計,是實現審計創新、提升審計成果質量水平的有力保證。將計算機技術和審計實務相結合是個全新的課題,推進計算機審計,以審計技術創新帶動觀念、方法創新,為提升審計成果質量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由此可見,推進計算機審計事關審計工作前途命運,與每名審計人員憂戚相關,不是要不要推進、什么時候推進都可以的問題,而是已到非推進不可的時候了。審計機關要適時改變觀念,充分發揮計算機審計優勢,充分依靠和調動全體審計人員特別是計算機審計骨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緊密配合,形成合力,把計算機審計工作推向深入。
三、強化培訓是基礎
加大培養能夠擔當計算機審計復合型人才的力度,仍是提高計算機輔審計質量的基礎和重點。(1)要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使培訓內容能很好滿足推進計算機輔審計的實際需要。(2)要突出重點,培養骨干,以點帶面。在搞好全員計算機基本技能普及培訓的基礎上,重點要加強審計業務骨干計算機中高級培訓,將其逐步培養和鍛煉成為推進計算機審計的“排頭兵”。(3)培訓工作要連續、系統,滿足不斷推進計算機審計的需要。讓更多審計骨干通過培訓、實踐、再培訓、再實踐的良性循環,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為推進計算機審計的中堅力量。
四、改進方法是關鍵
1.變繞過計算機審計為穿過計算機審計。不同于繞過計算機審計中以系統輸入、輸出數據為審計對象,穿過計算機審計對計算機內部數據處理的詳細過程直接進行審查,內容包括:輸入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計算機程序處理邏輯的正確性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計算機文檔真實性及其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系統輸出結果的正確性。穿過計算機審計不僅可以利用計算機處理速度快的優點,提高審計工作效率,而且通過對計算機內部數據處理詳細過程的直接審查,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
2.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是以計算機及相關的信息技術為工具,對被審單位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獲取、數據檢查、統計抽樣、分析比較、測試數據處理流程的一種技術。目前國外使用的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包括:通用審計軟件。數據測試法、整體測試實施法和平行模擬法等。這些技術分別對被審單位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和輸人輸出數據的準確性加以測試。計算機系統在會計賬務處理程序、數據存儲介質、錯弊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對象、審計內容及審計線索等方面,具有與手工系統明顯不同的特點。
五、不斷實踐是重點
李金華審計長指出,審計信息化只有與審計實務相結合,在審計實踐中開花結果,它才有強大的生命力。計算機審計要提前介入審計項目,做好審前調查。在當年審計項目確定之后,要提前采集、轉換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數據及管理電子數據,了解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采集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并根據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技術手冊,將所采集到數據轉換為審計人員可以讀懂的數據;提前分析數據,確定審計重點和整理審計線索,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
六、完善計算機審計標準與準則是保障
計算機審計準則是衡量審計工作的標準,提高審計質量的保障。制定標準和準則時一定要考慮我國國情,它應當側重于對計算機系統內部控制的評價,對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資格、計算機審計過程和相關的審計技術以及證據收集方面作出規范。
由此可見,在電算化方式下,只要審計人員掌握好電算化過程中所需的財務軟件、審計軟件、輔助審計軟件及通用審計數據接口等知識,并且在審計時加強對企業財務軟件數據資料的全程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就能提高電算化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作者單位:農十二師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