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計背景
張紅是南昌市××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按國家相關規定,她每年都可以從學校拿到1 500元的生活補貼,兩年總共就是3 000元,但直至畢業,張紅總共只拿到1 000元,剩下沒發的2 000元不知去向。張紅還說自己已經是幸運的了,之前還有更多學生沒有拿到相應的生活補貼,學校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學生們的不滿,紛紛猜測校方是不是將錢拿到銀行賺利息去了,認為學校這是在貪公營私。而張紅其實不知道她的生活補貼其實就是國家助學金。國務院早在2007年頒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文中規定:對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中等職業學校所有全日制在校農村學生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國家資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即國家助學金資助面平均約占在校生總數的20%左右,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 000元,具體標準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在每生每年1 000~3 000元范圍內確定,可以分為2~3檔。中等職業學校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 500元,國家資助兩年,第三年實行學生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自2007年秋季開學起在全國實施。
2007年以來,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獎、助、補專項資金,是江西省委、省政府重大民生工程之一。由于各級領導重視、精心組織、措施得力,此項民生教育工程實施以來,資金量逐年增加,覆蓋面不斷擴大,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率不斷提高,為促進我省職業教育發展和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2007至2008年,國家獎助學金發放處于試行階段,并未對省屬本科和高職、技工院校國家獎助學金發放情況進行審計了解。對于南昌市出現的上述情形,江西省審計廳十分注重,教育審計處對江西省高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2007~2008年國家助學金發放情況進行審計。
二、審計準備
按照江西省審計廳工作計劃安排,教育審計處組成4個審計小組,開展了對我省高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國家獎助學金發放情況進行調查和審計。
三、審計對象
省屬55所中、高等職業學校和部分技校2007年、2008年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和臨時生活補貼等方面。
四、審計法律依據
江西省審計廳此次開展助學金審計調查的依據是《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和《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贛府發[2007]20號)文件。
五、審計過程與發現
審計人員在對職業教育資助資金審計時利用調查、核對、詢問和求證方式,發現問題的癥結在于2008年度國家助學金申報系統中省教育資助中心和省勞動職業培訓部門審查各自分離不協調,部分職業學校和技工學院利用這一漏洞發生騙套取國家助學金行為。發現有的學校賬上留有部分資助資金一直沒發放。通過核查在校生資助名單和資助資金發放名單和延伸調查審計,發現有的學校分別用同一學生身份證,既申報技工學校國家助學金又申報中專學校國家助學金,騙取國家助學金。用無效身份證注冊套取國家助學金。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審計對騙取國家助學金、套取國家助學金予以全額收繳,根據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指示精神,南昌市2009年小升初以及中招政策正式出臺,并提出了職高班學生不能轉普高學籍,不能注冊雙重學籍,且不能轉入普高學籍的新政策。該項舉措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影響,《江南都市報》予以轉載。省教育廳與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中等學校國家助學金發放管理工作的意見》文件。
六、審計結果
審計發現,省屬學校資助職業教育資金問題主要集中在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民辦學校。國家助學金發放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存在騙取國家助學金現象。經審計調查發現:2008年度國家助學金申報系統由于省教育資助中心、省勞動職業培訓部門審查各自分離不協調,2008年度共有60名學生,每人分別用同一學生身份證,既申報技工學校國家助學金又申報中專學校國家助學金。騙取國家助學金9萬元。
2.存在套取國家助學金的現象。經審計調查發現,由于2008年學生學籍管理不規范,南昌等5所中專學校竟有223名學生用無效身份證注冊(出生年月為1015年和5010年出生的無效身份證),套取國家助學金33.45萬元;南昌××技工學校等8所技工學校竟有1 768名學生用無效身份證注冊,套取國家助學金265.2萬元,合計套取國家助學金298.65萬元。
3.存在較為普遍的雙重學籍現象。經審計調查發現,既有職業高中又有普通高中的雙重學籍現象比較普遍,這些雙重學籍的學生前二年高中獲取國家助學金3 000元,高三參加普通院校招生考試。如南昌市第YY中學既有職高學籍又有普高學籍學生共計117人,2007年秋~2008年春學年共獲得國家助學金17.76萬元。安義YY中學既有職業中學學籍,又有普通中學籍學生共計54人,2007年秋~2008年春學年共獲得國家助學金8.1萬元。
4.多報學生人數套取國家助學金。江西Z技工學校為二年制,技工學生有相當部分只讀一年就畢業,實際上只領到一年國家助學金,第二年國家助學金根本沒有發放到學生,學校2007年秋~2008年春學年,套取國家助學金4.65萬元。
5.存在滯留國家助學金的現象。經審計調查發現,滯留國家助學金656萬元,其中:江西W學校滯留2007年國家助學金10.2萬元,江西H學院滯留2007年秋~2008年春兩個學期國家助學金8.75萬元;江西A學校滯留2008年春國家助學金1.16萬元。這些學校至審計日都沒有將國家助學金發放到學生手中,影響國家資助的時效性。
6.抵扣學雜費的現象比較普遍。經審計發現,55所省屬學校發放國家助學金時都存在抵扣學雜費的情況。
七、審計結果原因分析
要真正使用好國家資助職業教育這筆資金,促進我省職業教育發展,從立足加快本省支柱產業發展和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和勞動者的戰略需要出發,有以下三方面應強力規范:
(一)要改變兩頭在外,未立足本省的現象。經審計調查發現,我省職業教育仍是兩頭在外,生源在外,就業在外。
(二)要改變重招生、輕培養的現象。經審計調查發現,有的民辦技校通過招生人員去招生,采取支付招生中介費的形式,不管學生來不來上學,到畢業時就發給畢業證,通過這種方式套取每個學生每年1 500元的國家助學金,把招生和辦學作為一種牟利的產業。
(三)要改變爭指標、輕共享的現象。經審計調查發現,某學校發展緩慢、資源閑置,目前該校已將實訓樓一樓整體出租給一家私人企業承包使用,未能有效為工業園企業提供技術工人。這也表明,教育與勞動部門,職業學校與技工學校之間,資源沒能做到充分共享。
八、審計建議
(一)應進一步加強教育與勞動部門之間的協調。要加強教育部門中等職業學校與技工技師學校享受國家助學金學生名單、身份證等資料電子數據庫的交換與審查,執行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關于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發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財教[2007]336號)要求,勞動保障廳將學生信息管理電子數據提供給省教育學生資助中心,負責數據真實性、合規性審查,防止中等職業學校與技工技師學校重復申報國家助學金的現象。
(二)應進一步加強省教育部門內部之間的工作協調。省教育資助中心、省中招辦、省職成處(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中心、省基礎教育處、信息中心等單位之間要加強配合。中等學校學生助學金名單以學生在校學籍為中心,實行學生學籍動態管理。在確定學籍的基礎上,確認學生資助名單,確認內容以身份證為主線;技工學校申請國家獎、助學金,要以身份證為標志,完善在校生學籍管理,防止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職業中專與職業高中重復辦理學籍。
(三)應進一步重點加強對民辦中等學校和技工學校學生資助的管理工作。省屬公辦中等、民辦中等學校學生資助審查由省學生資助中心管理負責,切實防范異地掛名兩地領取國家助學金的問題。要完善學生資助審查辦法,針對民辦學校學生活動性大、流失率高的情況,應采取每月對學生學籍身份證確認的方式,實行在校技工生、中專生月累計辦法,按月或學期在校籍發放國家助學金。
(四)要進一步加強對資助資金的管理監督。對學生流失、轉學、退學的國家資助資金要及時上交省財政廳國庫處,用于后續發放;同時,省財政對當年配套的國家資助款要按學期及時撥付,以便學生及時享受。要建立國家助學金管理臺賬,做到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專戶管理,從而充分發揮學生資助職業教育使用效益。要加大對資助資金違規的處理力度,對違規的學校,責成有關部門對其予以警告;對屢查屢犯的學校要停止其招生資格;對有關責任人要予以嚴肅處理。
(五)應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資源整合,最大限度發揮職業教育資源效能。鑒于我省職業教育資源條塊分割,職業教育培訓資金分散在教育、勞動、農業等部門,應進行有效整合,以教育部門為龍頭,完善行業職業教育培訓計劃,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工業園區工人職業教育培訓力度,不僅培養“金藍領”高技能人才領軍人物,而且培養技能人才大軍,實施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使工業園區企業成為學校學生實習基地,學校成為工業園企業工人培訓基地,做到優勢互補、整體推進。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