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勒巴”在藏語中是美麗、吉祥的意思,勒巴溝藏語意為“美麗溝”。
勒巴溝位于三江源區(qū)、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玉樹結古鎮(zhèn)東32公里處通天河西岸的群山間。這里有著神奇而迷人的自然風光,勒巴溝景區(qū)內(nèi)摩崖石刻歷史久遠,距今約1300年,為唐蕃古道上具有標志性的歷史遺跡,相傳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前后進藏途經(jīng)此地時留下的歷史文化遺跡。溝里還有當?shù)胤鸾绦磐浇惕彽穆奖橐暗淖诮涛幕獭?/p>
松贊干布接文成公主進藏,在橫渡通天河之后,穿越了勒巴溝,然后經(jīng)囊謙進藏。如今勒巴溝的南出口是歷史文化古跡——文成公主廟(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口據(jù)傳是當年文成公主歇腳的地方,面對通天河的一面石崖上,刻有年代久遠的文成公主像。勒巴溝內(nèi)至今還留有當年文成公主命人刻下的清晰的巖畫,雕鑿于懸崖峭壁上的巖畫有十多處,主要以佛像、菩薩、香客、瑞獸等為主,具有濃厚的唐代佛教造型藝術風格。較為著名的有《公主禮佛圖》、《天龍八部圖》108塔,以及與大昭寺佛有同等加持的囊巴囊澤佛雕群。這些年代久遠的佛教文化摩崖石刻是漢藏友好往來的實物見證,尤其是《公主禮佛圖》,將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富有感召力的事跡在此勒石銘記,永世傳頌。這在全國僅此一處,對研究唐代漢藏關系、觀賞佛教石刻藝術風采,都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
勒巴溝里遍布著當?shù)匦磐娇惕彿鹣瘛⒎鸾?jīng)用的“嘛呢石”,因此這里又被稱為“佛經(jīng)溝”。藏民把這些刻著佛教內(nèi)容的石頭統(tǒng)稱“嘛呢”,山體上的摩崖石刻叫做“山嘛呢”,草叢間刻著六字真言和佛經(jīng)的石塊叫做“草嘛呢”,溪水中刻經(jīng)的鵝卵石則是“水嘛呢”。刻有美麗圖案的藏文六字真經(jīng)和其他經(jīng)文的嘛呢石漫山遍野隨處可見,有的昭示于天日之下,有的掩映在綠草翠葉間,有的浸潤在涓涓流水中,與自然融為一體,構成了令人驚嘆的巨石文化景觀。因此勒巴溝又被稱為“嘛呢山水”,具有“淌著文字”的勒巴溝美譽。
走進勒巴溝,你仿佛永遠被佛的痕跡包圍著,山谷中永遠回蕩著六字真言無窮的念誦聲: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畔(hòng)……
(責編 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