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六堡茶一定要喝老六堡。那么,多老才算老六堡呢?對老六堡執迷不悔的“仙級迷”會聳聳肩淡淡然地跟你說:總得要七十年代之前做的才能喝吧。
“仙級迷”心中的“老”,概括的不止是六堡茶在制成后的存放期有多久。怎樣存放固然重要,但制作年代所蘊含的卻是一種絕無僅有的時代氣息。當時人們用什么態度生活,就會用什么態度做茶、喝茶,那種永遠不能重來的氣質,長年累月隱藏在茶中暗暗萌香。“仙級迷”只抱著五、六十年的老六堡摩挲廝混。
有人嘩然,如此說法不切實際,那我們的六堡茶還賣不賣?問得好!如果指的是腦勺都未生齊的嬰孩期半成品,味道根本還沒醞釀成好喝的六堡茶,拿出來獻世多不好意思,當然不賣。
仍在醞釀修煉過程的六堡茶,喝來喝去總微微滲出一種兇巴巴的氣息,幾口下肚后胃部隱隱感到刺激。這情形就好比把未熟透的香蕉、芒果、木瓜從樹上采下來就吃,不是說它不可以吃,吃的人若想大聲發表愛的宣言也是可以。但,如果我們能讓這些個水果持續熟成,再過一些時日,它們的味道自會更趨飽滿和甜美,那才是真正享用它們的好時刻。
手上沒有七十年代之前做的老六堡該怎辦?正在往仙級境界道上趕路的迷者,餐餐以三十年陳期的老六堡漱口是基本功;心向往之又未至于成為‘迷’的,起碼二十年陳期沒得商量;新手從十年、八年陳期喝起吧,其他的都叫作新茶即所謂半成品,不喝也罷,喝了徒然傷感情兼傷身。
真正懂得品嘗、享用過六堡的人都知道,而且看一眼就知道它夠不夠老,好不好喝。不明就里的人苛責有之,質疑有之,他們至死不肯明白,也不愿接受此類親身體驗、把自己的身體當作品茶實驗場所的說法,不相信有人能細膩至把全身感官、每一個細胞皆打開細細密密地感受茶。
誠然,各種從實驗室發出來的報告——有關六堡茶所包涵的成分,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口感的分析當然可信。但擁有了這些報告不代表能把味覺、嗅覺的敏感度修煉到家,也不代表品茶能力會自動提升。況且,我們都知道,部分提出這類報告的專家是屬于其他范疇的專家,往往并不具備喝六堡茶的背景與經驗。送去做分析的茶樣,也幾乎都是新茶樣,只喝新茶的人是沒有基礎來論老茶的。太過仰賴實驗室專家的數據報告對老茶一點也不客觀。
看到新手對待六堡茶的粗暴行為,喝六堡茶長大的人會膽戰心驚,不過三泡他們就囔囔沒有味道,而要丟棄掉了,可憐茶民差點沒成為拾荒者。沖泡六堡茶絕不能從綠茶、烏龍茶或渥堆普洱茶的角度切入。綠茶的鮮純固然只應天上有,就算它苦也苦得特別美;而烏龍茶的花香果韻簡直叫人一頭撞進迷魂陣便大暈其浪。但六堡茶欠奉的就是這些,六堡茶初浸水前幾泡味道并不馬上顯現討人喜歡的層次感,它的魔力是越喝到后面越精華浮現,綿綿、稠稠的感覺滋養著整個口腔,滲透進入每一個細胞。
最怕聽到有人一廂情愿地說:同樣是黑茶,泡六堡茶像泡普洱這樣就好了。不!當我們的老茶骨買賣六堡茶時、當我們孩提時代開始喝六堡茶時,所謂“普洱”的渥堆工序還未出現呢。普洱是普洱,六堡是六堡,它們擁有天壤之別的風格與享用方法。魚目混珠的人,陸羽要懲罰他沒好茶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