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的人,總是博愛的,與茶息息相關的人或物總能吸引他們的關注,與品茶煮水相關的物品總有玩味不盡的樂趣。近年來,來自東洋的日式生鐵壺進入了越來越多茶友的茶室。能在短時間改善水質的“神壺”到底奧妙在哪里?本期“三人行”請來了三位鐵壺發燒友與大家一同探討日式生鐵壺的選購和保養。
[主持]卦卦
[嘉賓]牧歌洋洋(生鐵壺發燒友)
茶色(古典文學教授普洱茶愛好者)
冷雨夜(茶具玩家青島鐵壺賣家)
卦卦:請各位先談談怎么喜愛上生鐵壺的吧。
牧歌洋洋:是因為它復古的味道。我們現在都活在高科技成果的技術下,但是復古的東西其獨特的韻味總能喚起人們對歲月的留戀。我小時候長在版納的吊腳樓里,紅紅的火塘里總有一個敦厚的鐵壺燒水,這來自異國的日式生鐵壺也有幾分古樸的味道,自然讓我有一種親近感。
茶色:說我是“發燒友”真有點慚愧了,因為我僅僅藏有三四把鐵壺,恐怕算不上藏家。但是喜愛此物卻是在一次學術交流會上,日本茶藝師肅穆嚴謹地為我們展示了日式茶道,鐵,堅韌樸實的性格都融進了茶里。便開始留心生鐵老壺了,希望能夠在它們身上發掘更多遺忘在歲月里故事。
冷雨夜:喜歡生鐵壺,是因為茶的關系。因為喜歡品茶,我常常與朋友們一起鑒茶品水。生鐵壺能夠改善水質,讓茶變得好喝。所以我慢慢習慣用鐵壺燒水煮茶,習慣一旦養成,這愛好也就難以割舍了。
卦卦:剛剛“冷雨夜”提到了生鐵壺能夠在煮水時改善水質,幾位對此的看法都一致嗎?
冷雨夜:本人做過多次試驗,同一個水,同一個煮水火源,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間、空間、溫度、濕度、海拔),同一個人去品嘗,生鐵壺煮水體現出柔、軟、輕、甘的特性。不僅如此,我還和朋友嘗試過用不同的茶品去試驗,生鐵壺煮水泡茶(相同茶量、手法)比不銹鋼隨手泡煮水泡茶在口感上更勝一籌。而不同的茶品更有不同良好表現,如,鐵觀者,體現出更香,更滑。另外,生鐵壺煮水泡茶可以提高茶湯的堿性。
牧歌洋洋:我也認同這一說法,雖然我沒有做過如此多的實驗,但是我和身邊的朋友都覺得用生鐵壺燒煮過的水,水質較“軟”,口感與原先的水相比有比較明顯的改善。用它煮過的水來泡茶,那是錦上添花,對泡茶有加分的作用。也有人說,經由鐵壺燒煮出來的水無論是沖泡綠茶、咖啡、紅茶,還是調配飲料、食物,其口感更加美味。
茶色:在這里對兩位做一個小小注釋,能夠這樣明顯改變水質的生鐵壺,得是內膽沒有添加任何涂層的鐵壺,且在煮水時,鐵壺不會產生鐵銹的生鐵壺。現代工藝的不少鐵壺里頭添加了搪瓷、琺瑯等涂料,那是不會置換出二價鐵離子的,水質怎么會得到改善呢?
至于鐵壺煮水能使茶更好喝,我想大家還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數,就是鐵本身的導熱作用。我們現在泡茶燒水多數用隨手泡,而隨手泡的溫度加熱是自下而上,整個壺體的受熱面積達不到30%,而生鐵壺本身導熱快,加熱的時候水的底部和周邊都在受熱,所以溫度能夠全面提升。隨手泡的水沸騰時,只是部分水溫達到100℃,如要全面達到100℃,需要沸騰一段時間,但水就煮老了;而生鐵壺沸騰瞬間就達到100℃。水還新鮮,自然茶味就更純。
卦卦:看來生鐵壺的確不負“煮水利器”的美名。近年來,用鐵壺煮水也成了潮流,但是也有不少茶友反映,生鐵壺似乎有點難以上手。鐵壺在使用和保養上有什么竅門嗎?
冷雨夜:這應該是每一個接觸生鐵壺的朋友都遇到過的問題,就是鐵銹難清。很簡單,大家記住“一刷二洗三蒸干”便可。對于那些頑固的鐵銹我曾經嘗試使用馬鈴薯、檸檬、菠蘿皮來清洗,但效果都不好。幾經驗證發現使用清水,搭配洗鍋的鐵球刷洗,效果最佳。如果碰到較大的鐵銹,可使用起子、西餐刀將其輕輕刮除,但要注意力道的控制,避免破壞鐵壺本體;如果輕敲無法取下的鐵銹,可先嘗試煮水,使其自然脫落。
刷洗完畢后將臟水倒掉,加入清水煮滾,利用加熱的過程去除雜質。若煮出的水質清澈,沒有雜味,代表已清洗干凈。煮水過后應立即將壺內殘水倒干,利用鐵壺余溫蒸干剩余水分,并將壺蓋打開避免壺內滯留水氣。
牧歌洋洋:如果是剛剛開始玩鐵壺的朋友,我建議在選購時不妨選購一些厚底的手工壺。雖然說壺底并不是越厚越好,但生鐵壺經由長期的燒煮過后,鐵質容易崩解或是轉薄,因此在經驗缺乏的狀況下,厚底的鐵壺是較為安全的選擇。
還有一點我想強調的是,絕對不要異想天開地給鐵壺上漆、抹油,這樣做絕對不是保養而是破壞鐵壺本體。愛壺都應待壺如子,一段時間不使用鐵壺后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確保壺體干凈無銹。
茶色:鐵壺使用幾天后,內壁會出現猩紅色斑點,10天左右會出現白色的水垢,您不要以為是生銹就去擦它或洗它,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只要水不渾濁是不影響飲用的。如情況實在嚴重時,用海綿或軟質毛巾輕輕拭去表面附著物就可以了。
生鐵壺導熱快,煮水時要注意兩點:手工壺有時受熱不一定均勻,特別是新壺,煮水時先不妨將壺身均勻受熱一番,以免炸壺;二來就是鐵壺盛水七八分滿即可,以免水沸騰時溢出燙手。
卦卦:聊了好些鐵壺的作用和保養的問題,最后我想問問幾位收藏的生鐵壺它們的價格和途徑。
牧歌洋洋:首把壺不是什么老貨但是價格不菲,算是交了一筆“深刻的”學費,之后的幾把壺由于購買時間的關系,價格在600元至3000元不等。但很遺憾的是,鐘情的老壺卻難以下手,直到去年才花費數萬元收了一把1升左右的竹節老壺。除了高昂價格之外,真品的鑒別也讓我對老壺有點望而卻步。
茶色:討論一開始我就擺明自己的“非藏家”身份,因為在鐵壺的收藏上,無論是量還是“質”我都算不上真正的藏家。泡茶煮水鐵壺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好器具,就文化價值而言,日本的老鐵壺已經是幾百年前的東西了,在那個時候就有那么高的鑄造工藝,的確值得收藏。不過,國內現在鐵壺的收藏很亂,和瓷器什么一樣,只是不對稱。大多數人都是逢鐵壺就收,那是非常錯誤的。新的鐵壺和家里廚房的鐵鍋一樣,只不過是個日常用品,現在的價格的確叫人不敢恭維。
卦卦:一番討論之后,我發現生鐵壺值得玩味的地方的確不少。近年來,隨著收藏市場的興旺,日式老鐵壺的身價已然不菲,而新工藝的生鐵壺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到底鐵壺何其貴,且看下期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