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家里來了客人以茶相待,或者受邀參加茶會,以茶會友或是以友會茶的情形,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喝茶、品茶成為人與人之間交際應酬很重要的一環。出席茶會或參與喝茶、品茶的聚會,如果能表現得優秀得體,必然受大家歡迎;如果表現得不能恰如其分,很可能成為不受歡迎的茶客。
茶是清高的飲品,自古以來就為文人雅士、逸士高僧的重要的喜好,品茶、喝茶是人們優雅、健康的嗜好,茶會是培養超凡脫俗氣質的好環境,不論是二三好友,還是四五同儕,相聚品茶,參與茶會,必能發現茶侶中既有良師,也有益友。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否結交到良師益友,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很大。喝茶、品茶進行茶藝活動的茶會,不僅是品到喜愛的好茶,往往也是體察一個人的人品、認識一個人的好時機,在品茶,喝茶的茶會中,就是結交良師益友的最好機會。因此,茶侶往往是一場茶會是否成功,一次聚會是否皆大歡喜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舉辦茶會,邀約茶侶相聚品茶、喝茶時,在選擇茶侶方面不得不特別慎重。
首先,在邀請茶侶時要選擇志趣相投的人。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也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同”,是指根本原則不同,茶會是重視“和”的氛圍,要選擇志趣相投的人才能達到“和”的境界。
其次,邀請茶侶時要選擇有趣味的人。所謂“趣味”,是使人感到愉快,有引起人興趣的特性。一個有趣味的人,性格較隨和,凡事不斤斤計較,豁達開朗,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感受;一起品茶懂得欣賞茶的色、香、味,進入六根,得三昧的歡喜。
第三,選擇懂得靜坐的人在氛圍幽雅的環境中,心地要能安定,靜坐能讓人想通很多事情,把很多事情放下來,在繁忙、充滿壓力的生活中脫離出來,有效地放松身心。茶會中,茶侶話要少,避免與喋喋不休的人一起品茶。
第四,選擇有文化素養的人。有一定文化素養的人,能以茶發詩思,以詩助茶興。所謂文化素養,包含了科學素養,通過邏輯思維,形成理性認識,從而形成文化品位。
第五,喜愛音樂,能吹奏絲竹,吟唱歌曲的人。喝茶是靜謐的活動,但有時有一些樂音,也不會妨礙這種寧靜,甚至更能夠突顯茶的和、靜,例如在茶會開始之前,或茶會結束之時,來一段吟唱,更能使茶會增色。就是在茶會進行的時候,如果能選擇與茶品相配的優雅音樂做為背景,也能夠給人以和諧的感覺。
第六,選擇能濡墨揮筆,增加雅興的人。喝茶、品茶是一種心靈大于物欲的活動,雅興達到以茶會友,以友輔仁,以仁達道的境地。
專長技藝,未必每個人都能精通,而是有心朝這些方向追求,就是喜好欣賞,品鑒這些技藝,都是茶會的佳客。
有緣相聚品茶,必須珍惜這個緣份,必須認識這個道理,必須做一位受人歡迎的茶侶。于是,才會理解“茶會有一期一會之說。相聚品茶,是緣份,也是福份。以茶結緣,以福相托,和平、寧靜的氛圍,清心、誠意進入無憂的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