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4月2日期間,由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范增平所率的20多名臺灣茶界代表,跨過海峽,翻山越嶺,來到著名的中國苗嶺貢茶之鄉——貴定縣,茶會貴州茶人,茶話同胞情誼,論道兩岸茶業發展,共建茶業科教實訓基地與友誼茶園,兩岸茶人在一片融洽的氣氛中將同根同源的茶緣延續。
對話:茶香同源,文化同根
位于云貴高原東部的貴定,三月里的春光決不遜色于江南:盛開的油菜花匯成了金黃色的海洋,似遍野黃金;怒放酥李花給蔥郁的山林抹上了一道雪白,似皚皚雪山;粉紅的桃花繽紛點綴,青瓦白墻的民居鑲嵌其中,影映清潭,儼然是一首澹泊寧靜的田園詩。不錯,它有著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金海雪山。就是在這樣一個風光旖旎的布依村寨中,黔臺茶人圍繞兩岸茶業技術推廣、人才教育、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等兩岸共同關注的茶業問題展開了對話與探討,暢敘黔臺茶情茶緣。
“兩岸品茗,一味同心;茶香同源,文化同根。”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范增平在論壇上滿懷深情地說道。他指出,臺灣原生種茶樹的故鄉在貴州,黔臺兩地的氣候、地形等自然環境大同小異,都造就了茶的天生麗質,而且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因此,他希望能借此次茶業交流的機會,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坦誠,暢所欲言,增進黔臺雙方彼此的認識和了解,促進兩岸茶業的優勢互補,營造出更好的發展環境,共同為中國茶業的大發展貢獻力量,并讓華茶的芬芳傳遍整個世界。“以茶結緣,以福相托,和平寧靜,清心誠意,進入文化的世界,幸福滿人間!”范增平如是說。
身為客家人的副理事長邱增雄則坦誠相告,他說:“以前在我的印象中總以為江南很美,來貴州以后,才發現目光原來如此短淺。早知有貴陽,何必下江南。”他的幽默頓時博得場下陣陣掌聲。他建議,兩岸可以通過茶種交換、種茶制茶技術交換以及茶文化的交流來推動兩岸茶產業發展,并呼吁兩岸茶人一起為中華茶文化得到普天下的認同而共同努力。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秘書周本男在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茶會設計的看法與操作實例后,不無動情地說:“70多年前,我父親曾因抗日一路走到貴州安順。他得知我要去貴州,就囑咐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所以,我這次來一定會多拍些照片回去給他看!”由此看來,黔臺的文化淵源由來已久,割舍不斷的是那血濃于水的親情。
貴州省茶葉協會會長張達偉在回顧了去年夏天貴州茶人訪臺,以及范增平理事長來黔考察調研的經歷后,也表示說,黔臺兩地茶同源,茶業交流源遠流長,歷久彌新,雖遠隔萬水千山,但兩地名茶卻共同享譽全國,飲譽世界。“我深信,通過此次盛會,黔臺兩地種茶人、飲茶人、事茶人、將會從中增添一份感悟,增添一份友誼,同時也增添一份責任、一份信心、一份使命,共同為這清香、清雅、清和的綠色天使作不懈的努力,為傳播中華茶文化、促進兩地和諧與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他說。此外,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的其他成員和來自貴州各茶區的代表也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兩岸茶業交流與合作的方向。
論壇臨近尾聲,范增平向貴州茶葉協會及貴定縣政協、縣茶葉協會贈送了臺灣茶人以及書法家的墨寶,黔臺雙方并互贈了禮品。當兩地茶人從對方手中接過標志著黔臺友誼的饋贈時,喜悅都一覽無余地寫在了臉上,把會場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共建:植茶育才,樹木樹人
3月29日下午,范增平一行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驅車來到貴定縣云霧鎮的甲子屯。車子在一個地勢較為平坦的山丘前停了下來,貴定縣政協主席方昌國帶著臺灣茶界代表登上了山丘。這是一個略呈圓形的山丘,土已松好,幾十株茶苗也已安家落戶。這里便是黔臺兩地共建的友誼茶園所在地。“臺灣同胞們,你們腳下的這片茶園是一個大圓,茶樹在上面排列成太極的圖案,現在就讓我們攜手種下友誼茶苗吧!”方昌國指著不遠處的茶苗說道。話音剛落,臺灣茶人就興沖沖從海葩苗族姑娘接過鋤頭、澆水壺,與貴州茶人一道,種下了幾十株烏王茶茶苗。望著一株株親手栽植的茶苗,黔臺茶人相視而笑。兩岸友誼之茶就在這里落地生根發芽,乃至開花結果。隨后,兩地茶人又一路談笑風生地來到一塊裹著紅布的巨大石碑前,為黔臺友誼茶園舉行揭碑儀式。“5、4、3、2、1、0!”紅布在兩地茶人的倒數聲中緩緩落地,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頓時禮炮齊鳴,掌聲雷動:這是一塊長2米,寬0.6米、約3噸重的天然清水江水沖石,碑石的正面刻著道勁有力的“黔臺友誼茶園”6個行草大字,背面則是由方昌國與貴定茶協汪中行撰文的《黔臺友誼茶園記》。范增平在揭碑致辭中說:“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最需要的是學習,最愉快的是工作,而最重要的是友誼,我們黔臺兩省透過茶的交流,已經得到人生最重要的友誼了,我們會好好地珍惜它!愿黔臺兩省同胞,友誼永固,快樂幸福,友誼茶園欣欣向榮!”他還一邊默念著碑文,一邊不住地叫好。而隨行的臺灣茶界代表也紛紛湊到碑前合影留念。直到夕陽西下,大家還戀戀不舍地不肯離去。
若說兩岸攜手共建友誼茶園是“樹木”,那么兩岸攜手培養茶業人才則是“樹人”。在美麗的云霧湖畔,黔臺兩地茶人一齊揮動鐵鍬,共建貴州茶技術茶文化中等學校科研教學實訓基地。據了解,該校的學生李慶豐(貴定人)曾于去年在臺灣蘇花公路遭遇特大泥石流的突發事件中,臨危不懼,只身協救了15條生命,其舍己救人、見義勇為之舉在兩岸三地樹立起了一名高尚茶人的榜樣。范增平教授表示,建成后,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將會定期或不定期派專家、學者協助貴州茶校開展科研教學工作,為兩岸培養更多的優秀茶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