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江南,花開荼靡,姹紫嫣紅早已被綠樹蔭濃所代替,空氣里開始有了一點悶熱的味道。不過,天朗氣清的景致還是讓人心生無限快意,更何況還有那碧沉香泛的青青翠芽。茶結佛緣,茶結福緣。4月24日,茶界、佛教界、文化界、政界等各方代表因緣而來,因緣而聚,來到安吉靈峰山大雄峰腳下的靈峰寺,雅集于寺院山門前的廣場,參加第三屆湖州市禪茶大會,以茶會友,交流禪理。
廣場四圍是一片青青世界,蔥蔥綠樹,綠環翠繞灰瓦黃墻,遠處峰巒嵯峨,修篁古木,滿眼澄碧。清景入目,澄懷息心,由安吉第一滴水茶藝館敬獻的茶藝盛宴——《靈峰茶供》清芬上場。“第一滴水”館主錢群英說:這組茶藝由四個茶藝組成,分別寓冬、秋、夏、春四季,即冬去春來,陰極陽生,周而復始,無始無終。這正如宋無門慧開禪師詩偈所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不足半小時,四季流年竟在杯盞間偷偷暗換!人生莫不如此,從呱呱墜地到風燭殘年,其間穿插青年和中年,不正是四季輪回嗎?盡然,亦不盡然。
從靈峰寺山門迤邐而下時,驀然瞥見寺院對面的佛茶園翠色連天,采茶工散布在茶叢間,低頭采茶,在她們眼里只有茶,似乎忘記了頭頂的驕陽。望著在青山里漸漸隱去的靈峰寺,耳邊依稀還縈繞著安吉實驗小學學生們的朗朗《吉祥經》誦經聲:“……保持平靜心,此事最吉祥。”
生活即是禪,平常心即是道。以恭敬心做事,以平常心喝茶,有茶便是好時節。
男女、老幼、陰陽相交轉換,負陰而抱陽,是自然本性。人、茶、器、時相應互依,以益茶為徑,以和諧為旨。然,法無定法,不可住相,如是而已。
——《靈峰茶供》創意,大真后解
冬
四名穿著深藍色盤扣對襟上衣的男生危坐于根雕泡茶臺前,他們注目凝視,將桌上的青瓷蓋碗碗蓋——偈起,注水滌器,繼而用茶針輕撥茶則,茶入蓋碗,再傾壺注水。看慣了女生泡茶,男生表演茶藝又是另一番韻味,他們動作剛柔并濟,略帶黝黑的皮膚讓每個動作都帶上了一股陽剛之氣,尤其是那雙有力的手在杯碗間游刃有余。
創意詮釋:
冬天乃陰極之至,用蓋碗泡茶保溫,并以男性之陽剛破冬之陰寒,寓冬。
三位端莊優雅的阿姨,一襲紫紅旗袍,雍容嫻雅,信步登臺,各就各位。音樂響起,她們將碾磨好的茶粉輕輕倒進碗里,接著右手執壺,左手按蓋,沿建盞碗沿高沖注湯。爾后,阿姨們手拈茶筅,指繞腕旋,擊拂茶湯,漸加周拂,只見碗中翠濤涌動,沫餑咬盞,疏星皎月,燦然而生。點好茶,阿姨們從容安詳地目視前方,面露微笑,娟娟靜好,宛如眼前的這碗碧綠的清茶,有味在清歡之淡。
秋
創意詮釋:
秋,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茶器建盞色紺黑宜秋,而阿姨們乃美人遲暮,寓秋,
夏
六個稚氣未脫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地上了臺,瞬間給會場帶來一股活潑的氣息。別看他們年紀小,可表演起茶藝來卻很嫻熟。他們先是彬彬有禮地相互作了個揖、然后主次分明地默契配合。主泡拿起茶壺把水沖入大碗,接著用竹勺在碗中有節奏地攪動著茶葉,隨后舀出盛入杯中,小心翼翼地向嘉賓敬茶。他們中唯一的—個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他叫周則靖,今年才四歲。他認真地和同伴默契配合,把泡好的茶端下臺向嘉賓敬茶,接著左手向外—攤,用稚嫩的聲音說:“阿姨,請喝茶。”
創意詮釋:
夏乃陽極之至。少兒至陽,氣盈充滿,活力最足,生長最旺,且以攪動茶湯,對應“揚湯止沸”,寓夏。
春
“春暖花開”。四名清新可人、身穿漢服的少女,淺笑盈盈,邁著款款蓮步,婷立臺前。《花神》樂音流淌,朱泥水壺、素雅青瓷在纖纖玉指問流轉,清婉曼妙,微風輕搖裙擺,衣袂飄飄,美人、美器、香茶已然融為一體。清茶入喉,溫香熟美之時,身后數峰青。
創意詮釋:
冬去春來,百花盛開,用龍泉青瓷單杯泡春茶,花季少女,春花般嬌妍綻放,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