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一家有規模的茶企業,它必須擁有兩項主要產品:茶葉與茶文化。茶葉屬于農產品,與稻米、蔬菜瓜果無甚兩樣,假如它不與茶文化結合,有可能永遠只是生活中的一種基本飲品而已,它將不會讓人產生這么多情感的認同。
很多人會錯意,以為我們在說茶文化是茶商品的一個附加價值。不,我們認為茶商品是茶文化與茶葉融為一體之后的那個產品,它并非附屬于茶葉上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茶文化獨立存在,與茶葉平分秋色,同屬茶產業中的一個產品。
所謂茶文化,包括了茶的有形之美,比如沖泡技藝的美、茶湯色香味的美、制茶工藝的美、各種茶器創作上的美、品茶空間的美、茶席設計的美等等,以及茶的無形之美,比如茶道精神上的一些體悟之美、感動之美、哲學之美等等。通過欣賞茶與茶文化結合的茶品,啟動我們的味覺、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去享受。我們在喝茶時受到的“感動”,無論生理及心理都會產生一種悅愉的情趣,精致的美感。
當人們在買茶葉時,是一并將茶葉的“實物”與“茶文化”同時買下的,茶企業應該也是同時在經營這兩項產品才對。好比站在舞臺上表演的天王巨星,我們購票入場除了欣賞明星風采看演出,也同時付費給整個構筑舞臺的制作費。茶葉——是那明星表演;茶文化——就是為賣茶而建的舞臺的幾根大柱子。它們是互相照亮對方的。
沒有茶文化舞臺可以賣茶嗎?可以。拆了臺的表演叫作街邊賣藝,各地許多跳蚤市場可以見到,把一頂帽子倒立放在地上,任由路人隨意打賞將賞金置于其間。拆了臺的茶,就是擺街邊的路邊攤茶,導致所謂的“美”被弱化,想要激發人們對“茶”投入更多的熱情肯定有相當難度,茶葉發揮不出應有的影響力,茶葉價格的行情不可能達到這么高,茶產業版圖也不可能擴張到這么大。
擁有完整茶道理念的茶企業,它的產品開發除了一般大眾所熟悉的硬體開發,比如各種泡茶器具、各種茶葉以及茶葉周邊產品的搜尋、搭配、組合、包裝與設計外,往往還會愿意投資一個“茶文化研發部”,專門開發上述所提到的“有形美”及“無形美”之“茶文化產品”。
有些企業看不出或不愿意承認“茶文化”存在的重要。其實此“茶文化研發部”很大程度的工作與培訓、教育、傳承有關,如何將研發出來的各種方法、技藝、觀念與理念有效傳播是此部門存在的價值所在。
從一家茶企業來理解,茶文化研發、培訓、教育、傳承的功能通常會彰顯在其它三個部門:一是人力資源。為職員提供茶文化培訓課程,為百年企業深耕企業文化;二是顧客服務。為此部門提供茶與茶文化專業資訊,幫助顧客解決問題,使喝茶進入生活;三是公共形象與關系。為企業建立茶道精神、茶文化品牌形象,讓人們相對容易感受到茶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