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
翁姓出自姬姓,均為周昭王之后,主要來源有二:一以邑為氏。周昭王妃生庶子姬溢,食采翁山,其子孫以邑為氏。翁溢為翁姓始祖。二以名為姓。周昭王幼子出生時左手有“公”字紋,右手有“羽”字紋,周昭王遂給幼子取名為“翁”,翁的子孫便以翁名為姓。
翁溢后裔翁弘,戰國時楚國為左丞,居梁之原城,子孫繁衍昌盛,由此發祥繁衍于今浙江杭縣,古稱錢塘,南北朝時置錢塘郡,翁姓錢塘郡望由此而來。翁姓還有監官郡望、臨川郡望。
翁姓堂號有賜魚堂、資善堂、六桂堂。賜魚堂系唐時翁洮曾為員外郎,后隱居不仕,作《枯魚詩》以答。朝廷知其心意,索性賜他很多曲江魚而得名。資善堂系宋時翁甫講學于此,聲名聞于朝野而得名。
入閩
《莆田翁氏族譜》載:唐建中年間(780~783年),翁軒登進士,遷官入閩居漳浦,被尊為翁氏入閩始祖。其長子翁何,官散騎常侍,擇居莆田興福里(今莆田北高鎮)竹嘯莊,為莆田翁氏始祖。翁何5代孫翁乾度,字用亨,官郎中,生六子:處厚、處恭、處易、處樸、處廉、處休。先后皆登進士第,譽為“六桂騰芳”。為避不測,弟兄六人分別以洪、江、翁、方、龔、汪六個姓氏為姓。三子處易,官南創少府,仍居竹嘯莊,其4代孫翁點,字沂伯,宋乾道二年進士,任江東提刑,遷居晉江為晉江開基祖,后裔移居菲律賓和港澳臺很多。翁點裔孫翁明、翁安卿遷居泉州花橋亭,為泉州翁氏始祖,今居鯉城翁氏近千人。翁點6代孫翁成祖徙居南安金圭。
翁點第四子翁日強,字子美,號尚卿,于南宋光宗、寧宗年間(1190~1224年)遷居安溪湖頭水碓巷,即今湖頭鎮廟巷翁厝。翁點8代孫翁伯祥于元末自南安金圭遷居安溪在坊里,即今鳳城鎮西街。
渡臺
安溪翁姓渡臺安溪翁姓人口約6000人,主要分布在龍門鎮近4000人,感德鎮1000多人。
惠安輞川后柄翁姓祖厝
翁伯祥三子翁奴仔,號治齋,于明宣德三年由在坊里西街遷居依仁里,即今龍門鋪華埔,子孫繁衍各地。其6代孫城齋,子尚勃、尚勤兄弟遷居臺灣臺南竹圍仔,開墾繁衍,兩岸經常往來,1916年,翁樸贊由臺灣返回安溪續修翁氏族譜,使兩岸翁氏血緣關系更加密切。又6代孫翁復陽之子良圭、學漢、文圭三兄弟偕子孫均遷臺灣;8代孫翁學舜后裔皆移居臺灣義竹園;9代孫翁賢德,號仰山,和11代孫翁元弘后裔也移居臺灣基隆。遷居港澳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日本、美國的也不少。
治齋后傳貴溪、渙溪兄弟派下裔孫多人渡臺:如翁元珪、元琦、元諏、元達、元實、元笏兄弟及翁士侃等先后入墾臺灣嘉義,繁衍為當地大族;翁元齊、翁元猛于雍正年間入墾鹿港;翁元執、元璞兄弟及翁密德于乾隆年間入墾義竹和臺北市;翁嘉生于嘉慶年間入墾宜蘭;翁濱溪派下翁士岱、翁榮等先后入墾義竹和臺北。
翁日強裔孫翁念三,字逸叟,于明永樂八年由湖頭廟巷遷入感德里洪佑五甲,
惠安輞川后柄翁姓祖厝中廳即感德鎮五甲村,后裔外遷很多,遷居江西者今繁衍有1萬多人。翁日強裔孫于明代先后遷劍斗鎮(700多人)及湖頭鎮湖三村,繁衍子孫遷居臺灣、新加坡各地也很多。
《感德五甲翁氏族譜》始修不詳,1993年續修,昭穆:念克孟庸,秉懷世可。永啟承箕,文煌垣鐘。派家園國,遁日有光。伯仲叔季,丕風其良。
《龍門科榜翁氏族譜》清嘉慶七年始修,1999年五修,隱齋派下9世起昭穆:文元士允有,金壬志仁和。天賜平安福,民賡稚頌歌。及身勤作善,奕世慶登科。忠孝維家國,雍容詠大羅。
《湖頭清溪翁氏族譜》原譜在元時遭毀,后在仙游宗親處尋得族譜,于明隆慶四年重修,現為光緒十一年編纂。昭穆:兆于夫孔道,恒善光志欽。子孫承祖德,丕振榮家聲。詩書綿世澤,孝友慶芳名。
南安翁姓渡臺翁點6代孫翁成祖徙居南安金圭,分居南安象運,即今翔云鎮400多人,蕉嶺英都坪山村400多人,后裔翁添理于道光年間入墾臺北縣。《翔云科坂翁氏族譜》昭穆:國伯奇杰世,可賢良文章。溯源通鴻杰,榮華朱紫昌。字輩行詩:基鈴波樽炯,坦銘濟檀煙。型鑾清桂燭,均錫淑杜蜒。每句各字旁都含木水土火金五行,很有特色。
德化翁姓渡臺翁何14代孫翁日強析居安溪湖頭,18代孫翁文積析居仙游,翁必選從仙游度尾遷居德化水口鎮八埕村開基,繁衍至今有200多人。析居龍潯鎮有數十人,外遷臺灣十多人。水口八埕村翁氏祠堂——庶宅堂,康熙年間創建,1964年翻建,單進,歇山屋頂。《水口翁姓族譜》昭穆:名行:元亨利貞,吉榮憲信,敏惠傳宗,以詩致禮,詳兼啟瑞。字行:茂績光榮,名著桂蘭,彬濟昌盛,明繩祖訓,敦振書香。
同安翁姓渡臺翁點居晉江數傳至慶長、慶保遷居永春,慶佑其孫治齋居安溪。慶長孫徙居同安,后裔翁傳盛、翁近于雍正年間,翁魁于道光年間,先后徙居臺灣義竹。
惠安翁姓渡臺惠安翁姓700多人,主要分布在輞川、黃塘和城關。翁點裔孫翁明、翁安卿先后由晉江遷居泉州花橋亭,后裔有遷居惠安驛坂夏林村(今屬泉港區),傳今300多人。其裔孫翁見泉攜妻程氏于明天啟年間開基惠安輞川鎮許厝村趙爐,生四子。長子留居趙爐中廳,子二,分居下厝和后厝。另有一支移居鄰近后柄,其祖厝有歷代公媽牌,中掛六桂堂主翁乾度巨幅像。兩自然村翁姓傳今在村300多人。趙爐翁氏宗祠始建于明,火焚,2006年重建,三間兩進中有天井,大門聯曰:“和衷處事寬心地,禮讓為人舒楚天。”中堂匾“六桂聯芳”,聯曰:“躬耕良田桂園茂,飽覽詩書文苑馨。”下廳聯曰:“子孝孫賢世澤長,宗功祖德流芳遠。”兩自然村翁姓外遷泉州、廈門轉港臺多人。
惠安黃塘鎮松溪村翁姓系莆田翁乾度三子翁處易的一支裔孫,于明朝來此肇基,傳今在村300多人,有的移居香港、臺灣。翁彬、翁華波等捐資重修祠堂。據翁榮春介紹,原祖厝于2007年翻建祠堂,木石建筑三開間兩進深,中有天井。門額“監官衍派”“翁氏宗祠”。門聯曰:“翁隱青山開福地,厝傍綠水潤芝蘭。”
永定翁姓渡臺
永定翁姓人口幾百人,早期渡臺謀生也不少。康熙末年有翁佑湯移居臺灣喜義墾殖。乾隆初期又有翁珍友前往嘉義中埔定居,翁之生在桃園龜山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