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與狗肉不宜同食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鱔魚不可合犬肉犬血食之”。犬肉、犬血,都有溫熱動火,助陽之性,黃鱔甘而大溫,同時,古人還認為“黃鱔性熱能補,時行病后食之,多復。”即指能使舊病復發。同時,古人還認為二者同食,溫熱助火作用更強,不利于常人;且黃鱔有腥氣,更不能與狗肉同煮。
螃蟹與茄子不宜同食
茄子甘寒,這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有明確記載:“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而蟹肉也屬冷利寒涼之性,所以茄與蟹同食,如同雪上加霜,更易傷腸胃。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吃柿子別喝白酒
古人陳藏器曾說:“飲酒食紅柿,令人易醉或心痛欲死”。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而柿子性寒,二者不宜同食。況且人們往往在飲酒時,大多用肉類等菜肴下酒,蛋白質食物更與柿子相克,生化反應后形成凝塊,既難于消化又不易排出,久之就會成病。另外,酒類入胃刺激胃液分泌增加,柿中鞣酸與胃液相遇,又形成稠黏狀物質,易于纖維素絞結成團,形成柿石,造成腸道梗阻,所以,有關“柿可解酒”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柑橘與蛤不宜同食
蛤類品種很多,常供食用者有沙蛤、文蛤等。蛤類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鈣、鎂、磷,微量元素鐵、銅、碘,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還含有一些酶類(如維生素B1分解酶等)。蛤類屬海產品,大多咸寒,其性與蟹類略同,柑橘為聚痰之物,所以皆不宜同食多食。
山楂與海味不能同食
一般海味(包括魚、蝦、藻類)除含鈣、鐵、碘等礦物質外,都含有豐富蛋白質,而山楂、石榴等水果,都含有鞣酸,若混合食用會化合成鞣酸蛋白質,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會形成便秘,增加腸內毒物的吸收,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所以,二者不能同食。
牛奶與酸性飲料不宜同食
酸性飲料易把牛奶中的蛋白質“點”成牛奶“腦”,使之凝固成塊,反而不易吸收。這是因為牛奶是一種膠體混合物,具有兩性電解質性質。即在酸性介質中以復雜的陽離子態存在,在堿性介質中以復雜的陰離子存在,在等電離子時(PH值4.6)以兩性離子態存在。蛋白質在等電離子時溶解度最小(鮮牛奶的PH值一般在6.7#12316;6.9),如PH值下降到4.6時,酷蛋白就會沉淀。凡酸性飲料,都會使牛奶PH值下降,使牛奶中蛋白質沉淀而凝結成塊,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牛奶中不宜加酸性飲料,如酸梅湯、橘汁、檸檬汁等。同樣,在沖食奶粉時也不宜加酸梅晶、山楂晶等作為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