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第九十二回,是“陳敬濟被陷嚴州府,吳月娘大鬧授官廳”。吳月娘是西門慶的遺孀,西門慶死后,女婿陳敬濟逼死了西門慶的女兒西門大姐,吳月娘就親自到官府告狀。回目上說是大鬧授官廳,其實是夸大其詞,與《水滸傳》中所說的“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是無法相比的,吳月娘不過親自到授官廳向官長畢恭畢敬地遞送了狀子而已。
吳月娘親自出庭告狀,從宋朝的情況看,是不妥的行為;從明朝的觀念看,更是嚴重的不軌行為。作為婦女而出頭露面告狀,成什么體統(tǒng)?何況她還是五品命官的夫人。因此,僅此一舉,也足以被看作是不守婦道的大鬧了,是給死去的五品官員西門慶抹黑了。
不準女人直接出頭露面去衙門告狀,這似乎是元朝才開始興起的規(guī)定,而在此之前,老弱病殘幼是沒有告狀資格的。按照現(xiàn)在的理解,可能是這些人沒有刑事責(zé)任能力。不過,除了十歲以下的兒童欠缺責(zé)任能力外,老人、殘疾人也欠缺責(zé)任能力嗎?說起來,禁止這些人告狀的理由,也確實是考慮到他們沒有刑事責(zé)任能力,因為他們虛弱的身體無法經(jīng)受板子的拷打。而在那個時代,屁股能夠經(jīng)受得住大板伺候,是具備承擔刑事責(zé)任能力的首要條件。
原來,古代打官司,經(jīng)常的情況是不管原告被告,先打若干殺威棒。即使沒有殺威棒,古代的原告也沒有今天原告的幸運。第一,古代的告狀者也要被拘押到大牢里面等待審理。一旦你遞了狀子告別人,那么,不管你有理沒理,你首先得在看守所呆著,等待拘傳被告到案開庭。而被拘押在看守所的時候,免不了要挨打。第二,誣告之類,告狀的人是要反坐的。反坐的刑法,輕重不一,但是總得接受刑罰,大多是挨板子。這就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些七十以上的、十歲以下的、身體殘疾有病的,都“不任杖責(zé)”。因此,宋朝的法律就明確規(guī)定,七十以上、十歲以下,以及殘疾人,都不能投牒告狀。如果確有需要告狀的事,由家長代理。
這些人不能告狀的理由就是這樣簡單:他們因為老弱,屁股承受不了板子的拷打,還是不要讓他們告狀了。皇帝確實是仁慈的,他知道這些可憐人的屁股挨不了板子,因此取消了他們的告狀資格,卻全然沒有想到如果取消拷打,將會更加仁慈!
在北宋的時候,老弱病殘幼之外,禁止告狀的名單上又增加了新成員,這就是孕婦。今天可以優(yōu)先坐在城市公共汽車黃凳子上的那些被照顧的人,在宋朝時是屬于不許打官司的人。孕婦被禁止告狀,也是因為無法受刑,既然挨不了板子,就干脆不許告狀了。而到了南宋,一位叫黃震的地方官員,貼出榜文說,“非單獨、無子孫孀婦,轍以婦女出名不受”。據(jù)專家研究,這個規(guī)定是黃震制定的土政策,當時尚沒有禁止婦女告狀的規(guī)定。不過這也算是禁止婦女告狀的萌芽,說明那時婦女告狀已經(jīng)不受歡迎了。到了元朝后,法律就明確規(guī)定,婦女不能告狀。《元典章》有一段記載,大概是地方官員向中央政府的一個請示報告,報告要求禁止婦女告狀。
請示寫道:“元(同原)告、被論人等,于內(nèi)有一等不畏公法素?zé)o慚恥婦人,自嗜斗爭,妄生詞訟,裝飾捏合,往往代替兒夫、子侄、兄弟,赴官爭理。及有一等,對證明白,自知無理,倚賴婦人,又行抗拒,起生僥幸,不肯供說實詞,甚者別生事端。在后體知,復(fù)有一等年幼寡婦,意逞姿色,故延其事,日逐隨衙,樂與人眾雜言戲謔,勾引出入茶肆、酒家,宿食寄止僧房、道院,中間非禮,無所不為,習(xí)以為常,官不為禁。甚矣婦道!有傷風(fēng)化!合無今后不許婦人告事。若或全家果無男子,事有私下不能杜絕,必須赴官陳告,許令宗族親人代訴,所告是實,依理歸結(jié);如虛不實,止罪婦人,不及代訴。”可見,這里禁止婦女告狀的理由,已經(jīng)主要不是她們?nèi)崛醯纳眢w難以承受虎狼刑具的拷打,而是因為她們出頭露面有傷風(fēng)化。
接到地方的請示后,中央給了一個批示,說:“本部議得,婦人之義,為主中饋,代夫出訟,有違禮法。此等僥幸,在在如是,不加禁約,敗俗彌深。以此參詳,凡婦人代替男子,經(jīng)官告辯詞訟,合準所言,通行禁止。若果寡居無依,及雖有男子,別因他故妨礙,事須論訴者,不拘此例。”中央的批示也是強調(diào)婦女的本分是在家里做飯,告狀就是傷風(fēng)敗俗,因此予以禁止。
此后的明清法律當然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婦女從此被剝奪了訴訟權(quán)。有天大的冤屈,她也只能讓他人代理,自己拋頭露面去告狀是有傷風(fēng)化的。不但她們的告狀不能被受理,而且受理的官員也有罪,大明律就規(guī)定,要將受理婦女狀子的官員“笞五十”,大概是用較細的藤條抽打五十下。
當然,法律對于老幼病殘婦幾種人不許告狀的規(guī)定也是有例外的。對于謀反謀叛之類危害皇權(quán)統(tǒng)治的,對于不孝之類違反儒家倫理的,不但允許他們告官,甚至還非常鼓勵他們告官。不管怎么說,皇家政權(quán)的穩(wěn)固和社會綱常倫理的重要性,遠在所謂婦道之上。只要有利于維護統(tǒng)治綱常,則有傷風(fēng)化也是在所不惜的,至于他們的屁股是否承受得了板子,仁慈的皇帝也不會去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