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赴港自由行人數不斷增加,很多人對香港的感受是:「香港真擁擠。」確實,無論是香港的人口密度,還是香港的建筑密度,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
可是,當大陸同胞深感香港繁華都市擁擠的同時,恐怕很少有人去體會香港21個郊野公園的愜意。
香港為什麼擁擠?因為香港地域狹小,人口眾多。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嚴謹使用土地,嚴格管好所有土地,使城鎮發展有序,城鄉結合協調,基礎設施完善。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香港這個高度發達的國際大都市的土地使用率只有23%。
全港土地總面積只有1078平方公里,相當於廣東省的0.6%,或深圳市的一半,而且80%以上為丘陵山地,只有約19%的土地在海拔50米以下,適宜開發土地有限。在這種條件下,香港只能走「節約用地、開墾、填海造地」的道路,提高每一寸土地利用率。
在土地資源有限、人口不斷增加,需求持續膨脹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土地供需矛盾」以及「如何盤活土地資源」,一直備受香港政府重視。
首先,香港政府把土地作為一種資產進行「計價、計量」,通過拍賣土地的方式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同樣是「招、拍、掛」出讓土地,香港的模式就能增加政府收入,并在此基礎上實施高薪養廉政策。而大陸很多地方,則是打著「招、拍、掛」旗號中飽私囊,培養了一大批「官商勾結」利益集團,已經揭發出來的貪官,不與地產商勾結的甚少。
其次,香港采取經濟手段和政策措施嚴格控制用地。
所謂經濟措施,就是「四高」土地政策,即:高地價、高租金、高密度發展和高層化方式,嚴格控制用地,節約用地,以達到高效用地的目的。
香港用地政策明確
所謂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①地權與租用分開。香港法律規定,政府擁有土地的最終產業權,實行土地高度壟斷。土地使用者僅擁有一定時期租用權,用錢向政府租用,或由政府免費授用。土地租用權的出讓,以招標、拍賣或私營協議三種基本形式達成,使土地能充分合理利用;②轉讓守約。承租人從政府得到的土地可以作為商品轉賣,但是新業主必須嚴格遵守批地時的契約條款,不得違反;③最終管地權。港府有權在需要興建公共設施或實施城市總體規劃時,根據法例在土地使用期未滿之前提前收回土地;④制定全面周密的用地規劃。按建設國際大都市應具備的就業、交通、居住、游樂四大功能制定用地規劃,以保證按規劃合理用地。
除此以外,還輔以嚴格的法律規定:①對尚未批租的土地,不允許隨便占用;②對新批用的土地,要符合建筑物條例規定使用;不按規定用地,處以嚴厲罰款以至無償收回土地;③對早批用的土地,嚴處違章或違約建筑。
香港的成功,主要在於有一套嚴密的用地政策,并能做到規劃用地和搞好土地的管制,使香港土地利用能達到高效和合理利用的目的。香港的郊野公園,覆蓋全港70%以上的土地,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而且對野生動物也有間接保護作用。香港迄今仍擁有80%以上的土地為林地、草地、荒地和耕地,仍然是城、鄉分明的地區。與大陸高喊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相比,與大陸違法違規用地屢禁不止的現象相比,豈止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