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零售企業來說,沖擊千店規模都是一個難抑的沖動,是競爭對手之間互相角斗的數字戰場。然而,龐大的數字,既可能成為企業加速發展的新引擎,也容易變成拖垮企業的沉重負擔。關鍵是,沖擊千店時,是否已經做好了自己?
近日,大陸知名經濟型酒店如家剛剛宣布簽約酒店突破1000家,星巴克的掌門人舒爾茨也面對華爾街投資人許下一個美麗的諾言,到2015年中國大陸星巴克門店數量將超過1500家,目前,星巴克(中國)僅有500家店。
而在一個月前,絕味鴨脖子的門店數量宣告突破3000家;還有更瘋狂的數字,體育用品商匹克大陸門店數量已經達到7000家……
對所有零售企業來說,沖擊千店規模都是一個難抑的沖動,是競爭對手之間互相角斗的數字戰場。然而,龐大的數字,既可能成為企業加速發展的新引擎,也容易變成拖垮企業的沉重負擔。關鍵是,沖擊千店時,是否已經做好了自己?
系統之擾
作為中國體育用品品牌,匹克的崛起可謂飛快。2007年,紅杉對匹克公司進行了第一輪投資,當時匹克在全大陸的門店數量為1000家。參與該項目的紅杉資本管理人士張先生目睹了匹克此後的成長,「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顾硎?,隨著規模的不斷膨脹,倉庫開始不夠用,成熟技工越來越難找;為了爭取更多的政府支持,將工廠從發達地區遷到偏遠地區,結果物流和供應商體系受到挑戰。
匹克的困惑或許不是唯一。許多做著千店之夢的連鎖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物流、供應商、加盟商、ERP系統……每一項都是麻煩。
那些被數字絆倒的「杯具」,依然觸目驚心,當年曾經顯赫的榮華雞便是其中一個代表。
1991年成立後的頭兩年,榮華雞最高日營業額曾達11.9萬元(人民幣,下同),月平均營業額達150萬元,兩年累計營業額達1500萬元,職工兩年內發展到近300人。在北京開第一家分店的時候,榮華雞放出豪言:「肯德基開到哪,我就開到哪。」但是,當肯德基為3000家門店慶功之時,榮華雞早已成過眼煙云。
快餐的三大要素不外乎方便、美味和價廉。作為單個門店,榮華雞并不缺乏魅力,但是對於一家連鎖企業,榮華雞還差一截。創立榮華雞的新亞集團曾經對經營方式、競爭優勢進行了一番反思。他們發現,產品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產品背後有很多深層的管理方面的東西。
連鎖企業成長的第一個考驗來自系統。當企業具有一定規模之後,將不再依賴創始人的個人魅力,而需要系統和團隊的支持,這是通向成功的第一個坎。
較之洋快餐,標準化系統化是困擾中式餐飲連鎖的一個魔咒?!敢患移髽I開到50家就很難發展下去。」這一魔咒令不少中餐企業成為像榮華雞一樣的流星。「企業只有具有了成熟的內部營運系統、品控系統、人才梯隊建設後才能支撐爆發式增長?!故聦嵣?,洋快餐的系統也并非朝夕成就?!缚系禄鶑?到1000家花了17年,而從1000到2000家僅用了3年?!?/p>
對於像85度C這樣的快速奔跑的企業,人手緊缺依然是最大的困擾。為此85度C將一切資源變為其培訓場地。每一家85度C門店,都有以店長為首的訓練員團隊,負責對新人進行帶教培訓。學習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準備工作、示范和說明、練習指導、追蹤考核。盡管如此,人才仍然難以滿足85度C的擴張需求。
加盟之困
開放加盟是快速擴張的秘訣,然而管控不當,這把雙刃劍也會傷到自己。
2003年到2006年,上海街頭巷尾曾經出現過兩道旋風,「巴比饅頭」和「土家燒餅」,也是兩個曇花一現的「杯具」。
無論是做饅頭還是做燒餅,創始人耿德武手藝堪稱一絕。但是做連鎖,耿德武卻是外行?!赴捅瑞z頭」和「土家燒餅」都經歷了一夜興起與一夜消失的過程?!赴捅取归_放加盟的消息一放出,公司的電話立即被打爆。而土家燒餅就曾在3個月時間里迅速開出了50家連鎖店。與此同時,大街小巷各種各樣的土家燒餅品牌突然爆發,多得讓人數都數不清。
加盟控制失當、山寨惡意競爭、品牌被過早透支……耿德武的失敗有很多原因,而他的失敗也真實地反映出發展連鎖的艱辛。
已經成功上市的小肥羊也曾經歷過加盟之痛。2004年,小肥羊全大陸加盟店一度突破700家。然而此時的小肥羊卻沒有運營部門、戰略部門、統一的財務管理標準和品牌管理部門,各個門店之間幾乎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
不過幸運的是,小肥羊下定決心改變現狀,毅然關閉加盟,整頓門店。3年之後,小肥羊重新開放加盟。其門店數量已由最高峰的721家減少到326家,其中直營店105家,加盟店221家。盡管規??s小大半,但此時的小肥羊是健康的,并最終成功登陸港交所。據小肥羊方面介紹,目前公司對於加盟商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監管和培訓,「2010年一年,給加盟商提供的分區培訓會就有十來次?!?/p>
而如家在宣布簽約酒店達到1000家時也表示,已與相關銀行推出「如家品牌連鎖通」融資服務,以期未來新開店中60%為加盟店。
數據顯示,2005年大陸市場排名前10的經濟型酒店品牌規模平均增長速度為74%,2006年這一數字達到140%,增速在短短一年內幾乎翻番。一位投資界資深人士指出,經濟型酒店的差異性有限,店址因素非常重要,這就不可避免地哄抬了地價從而陷入惡性循環。一旦資金鏈斷裂,絕處難以逢生。七斗星就是瘋狂擴張的一個犧牲品。2007年10月,如家以3.4億元左右的價格收購七斗星分布在18個城市的26家連鎖酒店100%股權,為這家剛剛成立兩年的經濟型酒店畫上了句號。
供應鏈之惑
在全球餐飲連鎖老大麥當勞進入中國大陸之前,其供應商已經先期登陸開疆拓土。因為麥當勞知道,作為連鎖企業比拼的不僅僅是前臺的產品或門店,而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榮華雞的衰敗固然有其內因,但當年南京的一次集體中毒事件加速了這一本土品牌的消亡。
與此同時,一位主流連鎖餐飲的內部人士也指出,公司采購量規模巨大,當公司計劃推出一項新品之際,相關供應商便爭相哄抬價格,「這直接影響了我們的新品策略?!?/p>
事實上,產品質量永遠是連鎖企業的生命線,對供應商的把控也成為連鎖企業必過之坎。如何跨過這道坎,對每家連鎖企業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在這方面,絕味鴨脖的經驗值得借鑒。盡管它只是一個小生意,但是其背後的體系卻并不簡單。絕味從2008年起便開始啟動上游產業化養殖項目,堅持從養殖到生產、加工、物流、店面等各個方面嚴把品質關,現在「絕味」全產業鏈整合工程已初見成效,其完備的後臺體系支撐起了3000家門店這一龐大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