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著名私募界大佬李旭利宣布從其擔任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的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辭職。此後,關於李旭利因老鼠倉、內幕交易等被調查、邊控(限制出境)等傳聞開始滿天飛;而且,各種版本的傳聞,都指向其還在公募時期的投資行為。
一石激起千層浪,投資界再難平靜。整個公募、私募群體都在「人人自危」。先有國海富蘭克林原基金經理黃林被爆立案調查;接著又有消息稱,申萬巴黎基金公司遭突查。基金業正進入「嚴打期」,「捕鼠風暴」已展開。
老鼠倉掏莊股內幕舞弊
老鼠倉(Rat Trading)是指莊家在用公有資金拉升股價之前,先用自己個人(機構負責人、操盤手及其親屬、關系戶)的資金在低位建倉,待用公有資金拉升到高位後,個人倉位率先賣出以獲取暴利。
所謂內幕交易,是指證券交易內幕資訊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資訊的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買賣該證券,或者泄露該資訊,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的違法行為。通俗地說,這是一種證券市場的舞弊行為,類似於玩撲克游戲中偷看底牌的作弊活動,對參與市場交易的其他投資者而言極不公平。
大陸股市的特色就是無莊不成股,而老鼠倉就存在於這些大大小小的莊股當中。券商是莊股中的主力隊員,利用自身具有的融資天然優勢,從社會各方面融入大量資金坐莊拉升股票。坐莊本來是為了賺錢盈利的,但券商坐莊很少有真正賺錢的,原因就在於券商把股票拉升後,大量底部埋倉的老鼠蜂擁出貨,券商又在高位接盤。這樣的結果就是券商虧損累累,老鼠倉賺個缽滿盆滿。這便是當今券商被掏空的主要形式。
「原罪」萌生缽滿身退
「我可以這麼說,這個行業絕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過不規范甚至違法行為,尤其是那些在基金界資歷很深的所謂大佬」,一位自稱屬於少數派的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如此明示。
基金經理個人不能炒股票,雖然是明文規定的事,但在市場比較混亂的早年間,尤其是2007年5月,上投摩根原基金經理「唐建老鼠倉事件」爆發前,這僅僅是一條沒有被執行的規定而已。上述投資總監亦坦承,「我對手下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要求是不要被我聽到、看到,不要用公司的電腦,其他的隨便你怎麼弄。」
「當你發現你管理的這些錢,和你自己一點關系也沒有的時候,就會無比沮喪。」另一位已經從公募基金離開單干的基金經理曾直言,這種體制絕對不會是最優的。
基金經理的「原罪」就是這樣在個人財富的野心和監管層的有意無意的縱容之下產生。而很多入行早的基金經理都已經完成原始積累,「據我了解,在2006年、2007年之前,他們的原始積累基本都完成了,一些老牌的人士開始洗手不干。」一位基金經理透露,他們中有些身價已經數億元甚至十幾億元。
很多公募基金經理離職開設的私募基金公司的注冊資本大多在千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這應該也只是他們總資產的一部分。「你可以算算他們當時每年的收入是多少。」
利益鏈條合謀輸送
「那時比現在少根筋,見面就談最近買了什麼股漲了多少,并不覺得炒股是件很大的事情。」某老牌基金經理說,過去基金圈談及關注哪些個股,通常不是指自己管理的基金買入,而是指家人或親戚賬戶的股票投資行為。
基金經理非法操作和獲利途徑非常之多。比如利用內幕資訊買賣股票是最直接的,還有自己做老鼠倉的,也有公募基金之間對倒,或者與私募合謀利益輸送等。
「在內幕交易的鏈條上,上市公司高管是第一手資訊,賣方研究員是第二手資訊,買方研究員是第三手資訊,基金經理已經是第四手資訊。當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高管直接將資訊傳遞給基金經理,他們是第二手資訊。」廣東某私募基金投資總監透露,「內幕交易資訊是典型的中國現象,賣方分析師的考評看新財富的排名,這個排名是基金經理投票選出來的。研究員會非常主動給基金經理打電話,有些是調研結果,有些是內幕資訊,研究成果和內幕消息很難區分。」
基金監管堵與疏
證券內幕交易在海外市場是重罪,而在A股市場,監管層一度在查處方面不僅力度太小,而且隨意性太大,從而導致從業人員產生僥幸心理。
「在沒人管的環境下,沒有多少人能抵抗誘惑。」著名學者王連洲指出,內幕交易屢禁不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監管體制和機制方面存在缺失,監管力度遠遠不夠,表現在制度規定的不具體,操作性不強;監管機構的人員、體制、機制、權限、手段等,不適應市場規范發展的需要。
「那時公司沒有人強調不能炒股,沒有人管這事。」一位老牌基金經理回憶,在唐建事件爆發之前,雖然基金經理內心知道炒股是一件不對的事情,但由於缺乏監管,這似乎成為一個被默許的行為。此次李旭利事件的爆發,才再次讓「老鼠倉」曝光,把「老鼠們」推向風口浪尖。
在美國,老鼠倉不只是經濟犯罪,還是嚴重的刑事犯罪,甚至還有FBI介入調查,被定罪的基金經理除了被永遠禁止從事該行業,還要面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牢獄之災。正是嚴查和嚴管讓美國的基金經理們心存忌憚。此外,一旦股票經理被提起訴訟,需要自己舉證自己的清白,而不是由訴訟機關舉證有罪,這一條對基金經理的威懾作用極大。而在中國大陸,目前為止的幾個例子中,也不過是罰款和市場禁入,唯有長城基金原基金經理韓剛被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但是至今未公布判決結果。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內幕交易和老鼠倉的產生,與監管層「注重堵而不注意疏」的體制有關。多位基金公司老總曾呼吁,要重視基金業的人才,解決好激勵機制,允許合法投資途徑的存在。
根據美國和中國香港的經驗,監管層可同時采取「多管齊下、疏堵結合」的方針,一方面為基金從業人員開辟正規的投資管道并建立完善的備案審查制度,在滿足其投資需求的同時避免利益沖突;同時建立與基金業績更為緊密的薪酬激勵機制,使基金經理與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趨於一致。
「捕鼠行動」連環登場
「證監會駐點了,出差也要被禁止了,需要提前報備,好大陣勢啊!」上海某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在其微博中抱怨道。
捕鼠行動,重拳接二連三。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公安部、監察部、國資委和國家預防腐敗局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的意見》。五部委聯手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查辦一批典型案件并公開曝光,以震懾犯罪分子,力度之大在A股歷史上尚屬首次。
「這個事情年初就在醞釀了,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的講話中多次提到打擊內幕交易是2010、2011年工作的重點。」一位曾經在監管部門任職的基金公司老總說道,「證監會的稽查隊伍擴張很快,編制一直在擴充。」
近日,上交所也發布《迅速行動,加大內幕交易監管與防控力度》公告,從多方面對防控內幕交易進行了布置安排,加強監管力度。監管層已在五個工作日內緊急發布了包括《意見》在內的四份嚴查內幕交易文件。據資料顯示,2010年1~10月,證監會共受理內幕交易線索114件,立案調查內幕交易案件42起,內幕交易的執法力度顯著提高,難逃「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