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律師在接受很多臺商的法律諮詢過程中,經常會被問到這麼一個問題:我是不是應該做公司法定代表人?如果我做的話到底有哪些風險?
為了能清楚回答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先了解以下幾個概念:
一、法定代表人的概念:
根據中國大陸法律,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
二、哪些人可以擔任法定代表人?
根據《公司法》第十三條,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
根據此條定義,大家可以明確公司法定代表人既可以由具有公司股東身份的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來擔任,也可以是非股東身份的董事長、執行董事或經理來擔任。
那麼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到底有哪些方面的法律風險呢?通過對以下幾個案例的評析,本律師希望能對各位臺商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存在的法律風險提個醒, 以期對廣大臺商在大陸打拼事業有所幫助。
案例一: 行政責任
2010年7月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銅礦銅礦濕法廠先後兩次發生含銅酸性溶液滲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在該事故發生後,福建省環境保護廳於2010年12月27日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對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景河罰款人民幣70萬5997元(即上一年度從單位取得的收入141萬1994元的50%)。
福建省環境保護廳的處罰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一款關於「……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可以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關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的規定。
【律師評析】
以上案例清楚的表明了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如未盡相應的管理職責,則應承擔罰款等相應的行政責任。此類規定在大陸眾多法律中均有表述,因此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務必謹慎小心,規范經營,否則出現問題後不僅公司將被處罰,作為法定代表人個人也將承擔罰款等行政責任。
案例二:被限制出境
臺商林某,擔任某餐飲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後該餐飲公司經營不善倒閉。在此情況下眾多供應商向法院提起訴訟,判決生效後該餐飲公司仍然無力償付欠款,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在此情況下,為了能使得判決確定的債務得到順利履行,法院依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對餐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臺商林某采取了限制出境的措施。
【律師評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三十七條,被執行人為單位的,可以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限制出境。另外,根據上海市高院的解釋,對於尚在訴訟過程中的民事訴訟案件,人民法院據案件審理的需要,也可以限制公司法定代表人出境。
因此,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如公司一旦涉訴且為案件的被告,即有可能被法院采取限制出境的措施。因此,如公司有發生訴訟案件,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即要考慮可能存在被限制出境的風險。
案例三:刑事責任
2010年11月27日,在上海11.15火災發生後數日,上海市某工廠發生大火,火災現場過火面積約700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8萬元左右,未造成人員傷亡。
後經警方披露:11月27日發生的火災事故原因系該企業操作工馬某未按操作規定使用明火燃氣槍違規操作引發,操作工馬某因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經檢察機關批準已被警方依法逮捕,該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車間主任、安全科長、車間小組長等5人也被警方依法予以取保候審。
【律師評析】
以上案例即涉及到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責任。通常情況下,法定代表人一般都視為公司的直接負責主管人員,因此一旦公司因為管理上的原因出現各種問題,涉嫌生產安全事故罪、走私罪、單位行賄罪等,除追究單位刑事責任外,另外公司法定代表人如實際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對相關事項參與組織、策劃和決策,則也將一并追究刑事責任。
謝宗明
上海御宗律師事務所首席顧問
現任御宗律師事務所首席顧問等職。研究兩岸經貿法律、稅務、商務考察投資,經營團隊式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現受聘擔任大陸地區逾550家臺資企業常年法律顧問。本刊法律顧問。
黃超
上海御宗律師事務所副主任
企業法務部主任
商業特許經營、收購兼并、公司股權糾紛等公司法律業務;房地產項目;勞動人事制度的規劃和勞動爭議的處理;企業合同糾紛的處理;智慧財產權注冊登記代理、侵權訴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