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國國防部長蓋茨(1月9-12日)訪華而引發的大陸J-20隱形戰機熱,不僅給美國一次「震撼」教育,也讓民族自尊心極強的大陸軍事迷們為之精神大振。外界紛紛從不同視角評論北京今次向國際社會展示「肌(機)肉」的動機和目的,與此同時,人們也看到,北京外交的「公關技巧」也隨J-20曝光過程得以提升。
幾十年來,北京在與華盛頓的外交交手過程中,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應景式」「被動式」的「就事論事」動作,很少有機會像今次這樣展示「靈活」「積極」「主動」「幽默」的外交技巧。今次外交公關手法的改進(變),在某種程度上顯現了北京正在全方位提升自信。
首先,充分利用網路制造懸念和聚焦。
北京今次在J-20「出場」一事上,盡情地表現了網路公關技巧,先是以「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訊息撩起各類愛好者興趣。然後,再用「撥云見日」手法一步步地將外界視線聚焦到J-20試飛上。正如外界評論:「J-20戰機的開發進度連有強大情報搜集能力的美國都感到吃驚,可見中國軍方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錯,因此外界普遍認為,J-20在當前這個敏感時刻突然外泄,絕非『爬墻黨』們的功勞,而是中國軍方有意送給蓋茨的一份見面禮。」
從網路上開始出現J-20「傳言」,到J-20正式亮相,「如果沒有精心安排,恐怕很難有這種效果。」經過海內外媒體爭相轉載,中共想要達到的政治效果顯然奏效。正如《中國時報》所說,幾經炒作,J-20終於登上國內外主流媒體版面。顯然,這個消息的披露,已不具實質上的軍事意義,更稱不上泄密,而是具高度的政治語言,它堂而皇之地告訴世界,中國已具備隱形戰機技術。
其次,是對美國的「善意告知」。
大陸讓J-20「出面」調節蓋茨訪華氣氛,目的并不是為了讓J-20出盡風頭,而是一種外交語言。蓋茨訪華本應在2010年6月成行,因為美國當時向臺灣出售武器而被大陸軍方斷然拒絕,中美高層次軍事交流因而被迫中斷。自大陸拒絕蓋茨訪華後,美國也沒閑著,在中國周邊搞了多起「聯合軍事演習」。「純屬巧合」的J-20試飛與蓋茨訪華時間「碰撞」,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美國的「善意提醒」,不知美國能否從中有所解讀。
其實,類似這種外交語言最近有好幾次,如1月3日宣布,中國能夠在動力堆上實現鈈材料回圈利用,這項關鍵技術的突破,意味著中國鈾資源原來使用不足70年,如今足敷3000年之用。如上領域皆涉及敏感機密,況且大陸與強敵實力相差懸殊,向來不輕易事先亮出底牌。這次北京卻反其道而行之,耐人尋味。
再次,透過國際媒體昭示中國自信。
大陸軍方歷來給外界神秘莫測感覺,坐落在長安街軍事博物館旁邊的一座沒有任何標牌的建筑,中央軍委所在地(八一大樓),很多國際媒體都沒有機會涉足其內。北京利用蓋茨訪華迎接中外媒體讓八一大樓揭開神秘面紗,使很多國際媒體深感驚奇和過癮,北京今次在國際媒體上所下的公關功夫,獲得了明顯的效果,充分傳達了北京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