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種原因,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總是悶悶不樂,不會做一個開明的父母,致使自己與下一代格格不入。你為什么不快樂?請老年朋友看看下面的類型,從中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愛當家的老人。時代已經進步了,可一些父母還把過去那種“三娘教子”的定勢思維和方法照搬在已經成年兒女的身上。對兒女的事情愛干涉和插手,不相信他們能處理好,常劃出一個道道讓兒女們走。其結果是兒女不領情,自己也尷尬。
嘮叨絮嘴的老人。嘮叨絮嘴是老年人的一種通病。一件事情一個道理,總愛說過來道過去,生怕兒女不聽或者忘記。嘮叨絮嘴既是老年人對子女愛的本能流露,又是一個人到衰老時期心態的反映。這種行為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引起兒女的反感。這是不懂孩子和不相信孩子的行為。其實,動不動就發脾氣,于自己的健康也無益。
生活苛刻的老人。消費觀念的差異,是老一代和年輕人的一條主要“代溝”。其特點是年輕人不花錢“心慌”,老年人一花錢就“心痛”。年輕人手里有錢沒錢都過得挺舒坦;老年人手里心里都有錢,卻過得不自在。老人重積累輕消費,不僅自己生活苛刻,即使子女為其買東西也得落埋怨,始終堅守“寧叫蠶老葉未盡,不叫葉盡蠶未老”的底線。過慣了艱苦日子的老年人,也該對自己好點了,該花的錢也要花,不要太苛刻自己。
熱衷攀比的老人?!盎貞涍^去不后悔,立足現實不攀比,展望未來不擔憂”,是老年人保持良好心態,防止不良情緒發生的三道防火墻。然而,許多老年人往往在這三個方面出現問題。不僅自己和別人攀比,還拿自己兒女和處境優越的別人的兒女攀比,無意中傷了自家兒女的自尊和情感,這只會給兒女帶來負面的刺激和消極影響。
娛樂無度的老人。有人說,人的一生是一本書,老年是這本書的“后記”。其意思是說,一個人一定要把“后記”寫好。好像煙花爆竹一樣,雖然燃燒的時間不長,但也要光輝燦爛??上?,少數老年人并不能如此行事。有時,老了老了反倒對一些封建迷信的旁門左道感興趣;更有人熱衷廢寢忘食搓麻將,既影響身體健康,又拖累兒女。凡此種種,兒女們都會看在眼里,煩在心里。
有上述情況的老人,不妨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改變一下行為,學會生活處世,掌握精神“煉金術”,該放手時就放手,做一個隨性順意的快樂老人。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