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我考入北京航空學院學習飛機設計。記得大學三年級時,教我們空氣動力學的是女教授陸士嘉先生。她是學校里唯一的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她講課生動而有條理,上課時穿一身當時很少見的淺藍色的套裝,風度翩翩。用現在的話來說,她就是我們學生的偶像。放暑假前,在校園里我遇到了陸先生。她告訴我,學校決定成立一個新的空氣動力學專業,并熱情地動員我去這個新專業。由于對陸先生的敬佩和對這門課的喜愛,我欣然表示同意。于是,我在大四時就轉到了這個新專業。
在北航設立氣動專業,與1956年從美國回國的著名力學家錢學森先生有關,他回國后不久,就建議在北航設立氣動專業。實際上陸先生和錢先生是小學同學,而且師出同門。論輩分,陸先生還高出錢先生一輩。陸先生是德國著名流體力學家普朗特的學生。錢先生卻是普朗特的大弟子馮·卡門的得意弟子。1958年,我大學畢業后,由陸先生推薦,來到由錢先生領導的單位,從事空氣動力學的研究試驗工作。
陸先生出生在浙江蕭山。1926年,她考入北京師大女附中。在完成高中學業前,她的叔叔以經濟拮據為由,表示將不再供她上大學,同時還要她與國民黨一位部長的兒子訂婚。陸先生堅決拒絕了,并立志靠自己上大學讀書。1929年,她考入不收學費的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靠半教學半讀書維持生活和學習。1938年,她克服重重困難,進入了德國哥廷根大學,成為近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國女博士生。普朗特教授從來不接受女研究生,更不用說是中國的女學生了。陸先生抱著“外國人看不起中國,我就一定要為中華民族爭口氣”的信念,勇敢地向普朗特教授提出了進行考試的要求,并表示:“如果我考試成績不好,我決不乞求。”結果她的考試成績之好,使普朗特教授深感意外,于是破例地錄取了她。
與陸士嘉先生同代的空氣動力學家中,與她關系最密切的當然是錢學森先生了。陸士嘉先生和他的丈夫張維先生與錢學森先生長達一生的友誼,是我國科學家中廣泛流傳的一段佳話。
張維先生回憶說:“士嘉和學森不僅是同行,而且他們之間還有學緣上的特殊關系,說來頗有一番情趣。學森是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得意門生和親密合作者,而馮·卡門則是被力學界稱為‘空氣動力學之父’的德國盧·普朗特教授最早的研究生。士嘉在德國留學時,是普朗特破例接受的唯一女研究生,也是他指導培養的最后的研究生之一。因此,應當說馮·卡門和士嘉在學緣上是同門弟子,都是普朗特的學生輩。所以,后來在學森回到祖國后,我們兩家在時常互訪時,我曾戲言說:‘學森兄,你應當稱呼士嘉為師姑呢!’大家都笑了,我們都為老同學成了同行而高興。”
錢學森先生也曾深情地回憶過他們之間的友誼。他說:“在陸士嘉同志最后的歲月里,我和蔣英每隔一個多月都去協和醫院探望她,盡管她疾病痛苦,但她和我們談的都是國家和世界大事。而且‘事理看破膽氣壯’,言談中充滿了對建設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信心。”
由此可見,我國老一輩空氣動力學家是一個卓越的科學家群體。他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愛國熱忱和出眾的才能,他們相互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有著共同的學術傳統。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