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聽說網上有一篇名為“女兒女婿已經三個月沒給生活費了,我還該不該繼續給他帶兒子”的帖子,這個事情引發了我周圍老年朋友的熱議。
老人向女兒女婿收取“帶孫費”的理由是:現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老兩口在負擔,這筆費用對于兩個退休在家的老人來說太重了。
有人說,外婆帶外孫收取“帶孫費”,這不是挑戰“水往下流”的傳統,傷害親情嗎?也有人說,外婆真忍心拋下活潑可愛的小外孫不管嗎?但是當你聽完這位外婆的陳述,你就不忍心責備這位不愿做“無償保姆”的外婆了。由于女婿單位效益突然大不如前,一直拖欠生活費不給。而奶粉、尿布,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錢,這筆費用對于退休在家的老人來說十分沉重。老人帶孫子責任重大,需要付出辛勤勞動不說,還要為此貼上不菲的生活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到底是女兒女婿缺乏孝心,還是老人缺乏責任?
在我看來,老人為“帶孫費”糾結,不僅是親情問題,更是民生問題。前不久,江蘇省立法禁止“啃老”,還有論者認為,法律管不了家務事,嘲笑這是浪費立法資源。但是,從孫輩生活費讓老人不堪重負的現實來看,立法禁止啃老,老人對“無償保姆”角色說“不”,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
我的觀點是,老人自愿幫助經濟拮據的子女,自愿做“無償保姆”,自愿被“啃”,倒無可厚非。老人本身生活不寬裕,子女還讓老人帶孫子出力又出錢。于心何忍?在我看來,老人為“帶孫費”糾結實際上是一面民生鏡子,照出了民生之艱,照出了尋常百姓家庭的現實生活狀態。
毋庸諱言,對于高薪族來說,對物價上漲或許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對于收入微薄的退休老人來講,柴米油鹽、奶粉、尿布漲價,就是天大的事情。物價上漲意味著他們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塊。奢侈消費他們可以不去奢望,但是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能省略吧。盡管我國退休職工養老金連年增長,但是仍然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從這個角度講,老人對女兒女婿“斤斤計較”,未必是“自私”,不講親情,實則因為生活壓力過大、物價上漲太快,讓他們力不從心。保護老人權益,除了子女要體諒老人的難處,不讓老人既出力又出錢以外,政府還要想辦法紓解民眾生活壓力,平抑物價。
在我看來,老人索要“帶孫費”,一方面提醒了政府在物價(尤其是民生物資價格)方面要體現責任擔當,在平抑居民消費價格、完善公共服務項目,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保證民生產品價格穩定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要繼續關心退休老人生活,提高養老待遇,不至于讓老人為“帶孫費”抱怨連連,更要提高年輕人的工資水平,這樣才能化解年輕一代“啃老”、賴生活費的現象。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