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古教授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研究,又一次預測到近期本地將要發生地震,準確地說,是近期本地可能要發生地震。要不要向領導報告?他想到上一次——
上一次是在三年前,古教授預測到近期本地可能要發生地震。他想到事關本市一百多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可掉以輕心,便馬上把這一情況向領導作了匯報。領導馬上又把這一情況向市長作了匯報。
市長很重視,馬上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并形成一致意見: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層層布置,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力求把地震發生的災害減小到最低程度。為避免造成社會恐慌而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決定實行內緊外松的政策,對外不作大張旗鼓的宣傳。
然而,民間還是被嚇得驚慌失措。上班族到單位簽到后總是心神不定,紛紛找借口到外面去游蕩。晚上一家人總是匆匆吃了晚飯,然后趕緊跑到大街上或者廣場上,盡量減少在家里的時間。郊區和鄉下人家房前屋后有空地的紛紛建了防震棚,全家人干脆住進了防震棚里。一時間人心惶惶,亂作一團。
可是,地震卻遲遲沒有發生。一周過去了,沒有地震;一個月過去了,沒有地震;一個季度過去了,還是沒有地震——人們實在受不了了,甚至有人默默地在心里禱告:大地啊,你要震就快震吧!別讓我們像逃犯一樣惶惶不可終日,別再折磨我們了好不好!可是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始終沒有地震。人們漸漸麻痹了,終于不再把地震放在心上。
對于這次給社會造成的恐慌和給民眾帶來的精神損害,古教授一直深感愧疚。雖然領導沒有給他任何的批評和處分,但這畢竟是一次失誤。他的職稱當年本應由副教授升為教授(盡管別人一直叫他教授),也被擱置了下來。
鑒于上次的教訓和自己對地震預測的不敢肯定,這次古教授沒有貿然向領導報告。但為防患于未然,他還是帶了家人悄悄來到老家鄉下的親戚家,住進了幾年前搭建的防震棚里。在這里,即使地震,教授一家是不會受到任何損傷的。但是教授的心卻在受著煎熬。如若如教授所預測的那樣,真的發生了地震,那么我們的古教授就將成為世人矚目的科學家而名垂千古;但同時因為教授的未作報告公布造成慘重損失,那他就成了千古罪人。所以他在心里默默祈禱:但愿不要地震!但愿不要地震!
可是地震還是發生了。教授看到了他不愿看到的慘景:大地突然晃動起來,繼之山崩地裂,樓倒屋趴,頃刻之間整個城市變成廢墟,數萬生命消失。教授驚呆了,他在心里拷問自己:難道我個人的名譽職稱這些身外之物比數萬人的生命還重要嗎?我為什么這么自私?我這樣茍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他心里在滴血。
于是,我們在余震不斷的救援現場看到了古教授忙碌的身影。他沒有眼淚沒有言語,他只知道扒磚石,抬傷員……一刻也不停。他一點也不像是一個文弱學者,而是一個不知疲倦的無畏戰士。
又一次強烈的余震襲來。為搶救一名幸存者,我們的古教授不幸被傾塌的墻體砸倒,再也沒有醒來……
責任編輯⊙裴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