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恐,常會讓人想到驚恐、恐慌這類詞語。其實驚恐與恐慌是有區別的。驚恐是指受到突然的、意外的、較強烈的刺激,常為自己所不知之事。而恐慌則是指恐懼過度,常為自己已知之事。但因驚后每可致恐,恐者亦每遇事易驚,所以常將兩者相提并論。
中醫學認為,腎在志為恐。過恐最易傷腎,可致腎氣耗損,精氣下陷,升降失調,出現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泄、墮胎早產等。《靈樞·本神》說:“恐懼不解則傷精,精傷而骨酸痿軟,精時自下。”心為五臟六腑所主,為君主之官,故驚恐亦可損心,出現心悸怔忡、脈數汗出,甚則精神錯亂、驚厥等。正如《素問·舉痛論》所說:“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面對恐懼,你該怎么辦
提高對過恐危害的認識恐懼是一種本能反應,產生恐懼反應的目的是告訴機體盡快對所遭遇的威脅采取有效的措施,迅速擺脫、逃避這種傷害。所以恐懼本身不能解決問題,即使恐懼程度再重,若不采取進一步措施的話,仍將受到傷害。
培養果敢精神遇事不優柔寡斷。
學會避恐對于患高血壓、冠心病、失眠等疾患的人,應注意避免各種恐懼因素。
恐慌不安,以思勝之
中醫認為,恐為腎志,思為脾志,因土能克水,而腎屬水,脾屬土,所以可用脾之志——“思”來治療各種由腎之志——“恐”引起的疾患。如金元時期有一位叫張子和的名醫,曾治療一個女病人。該婦人因夜宿客棧時,遇盜賊放火搶劫而受驚過度,從床上摔下來。從此以后,只要聽見有一點響聲,便會驚倒,不省人事。用各種藥物治療一年多而不見效,迫使家人行動都躡手躡足,不敢碰出一點聲響。張子和認定其為驚恐所傷,采用“思勝恐”法治療。他叫兩個侍女,抓住病人的兩手,按在高椅上,面前放置一小茶幾,說:“娘子請看這里”,便用木塊猛擊小茶幾,病人大驚,張子和忙解釋:“我用木塊擊茶幾,有什么可驚慌的呢?”待她稍平靜后,又擊一次,引起的驚恐就輕緩些了。再等一會兒又持續擊了三五次。以后又用木杖擊門,進一步叫人在她背后敲擊窗戶,病人逐漸變得安定。當天晚上又叫人敲擊她的窗子,病人也逐漸習慣,不再暈倒。一兩天之后,婦人即使聽到打雷也不驚懼了。
化解恐懼的三個妙招
冥想深呼吸,冥想,對于緩解人的身心壓力是很有益的。尤其當恐懼時,很懂得養生的人或醫生,總會提醒恐懼之人深呼吸。這的確是一種緩解恐懼的絕好方法。平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識地做深呼吸、冥想活動。在安靜的環境中,閉上雙眼,盤腿坐下或躺下,想象自己身在金色的沙灘上,身體受到光線的照耀,以金色的光線為主,使自己產生自信,感覺自己強大……讓自己的思緒自由想象,就能減輕焦慮、恐懼。如果再能配上一段讓人入靜的瑜伽音樂,將注意力集中于音樂,想象音樂所展現的優美、柔和、寧靜的意境,如此反復進行,也可以減輕或消除恐懼。
心理暗示 《古今醫案按·諸蟲》載:有一個人因酒醉后誤飲了生有小紅蟲的水而恐懼不安,懷疑自己生了病。吳球將紅線剪斷如蛆狀,用巴豆兩粒,同飯搗爛,加入紅線做成丸,令病人于暗室內服下。藥后病人大便于盛有水的便盆里,見到紅線在水中蕩漾如蛆,病人以為蟲已驅下,諸病也豁然治愈。這便是醫生運用了暗示療法,巧妙地解除了引起病人恐懼的因素,而使疾病得愈。當你感到恐懼時,你可以想象,有一個“萬能之神”在保護你,你就不會害怕了。
運動運動能提升一個人的意志力,提升人戰勝恐懼的心理。比如人在運動中,奔跑、跳躍、揮拍等。全身上下的肢體都得到了適當的活動,能使人保持青春活力和健美的形態,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情緒,還能發展人的機智、沉著、勇于拼搏、敢于勝利等品質。并且,運動還能有效解除工作疲勞和工作壓力,使人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尤其是容易焦慮或抑郁的人,多運動能有效改善心境。出汗容易使人身心舒暢,所以,當你感到壓力重重、身心疲憊或感到恐懼時,不妨到運動場、健身房暢快淋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