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停藥釀大禍
去年春節,正當人們歡天喜地過大年時,我的鄰居劉大媽突然病逝。全家“喜過春節”變成了“悲辦喪事”。劉大媽雖然患有冠心病,但通過吃藥治療,這些年來一直病情穩定,怎么會突然病逝了呢?
事后詢問劉大媽的老伴郭大爺才得知,劉大媽患病以來一直遵醫囑堅持服用心得安,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了。自從服用心得安以來,病情大為好轉,心絞痛的癥狀也基本消失了。劉大媽覺得自己身體沒有什么大恙了。偏巧喜逢春節到來,劉大媽認為春節服藥不吉利,會給新的一年帶來厄運,因此,她便擅自停服了心得安,結果導致心絞痛突然發作,而且痛得比以前更劇烈、更頻繁,同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淋漓等癥狀,后來她口含硝酸甘油也不能緩解病情。
待家人把他送至醫院時,劉大媽早已昏迷不醒,脈搏慢而無規律,血壓大幅度下降,最終經搶救無效而死亡。這是較為典型的因擅自停藥而導致的人生悲劇。
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風俗,過春節忌諱說不吉利的話、干不吉利的事,甚至連病人也忌諱服藥,怕給新的一年帶來不好的運氣。這種傳統觀念對正在服用某些藥物的特殊病人是非常危險的。
有不少藥物療效相當顯著,但在疾病治愈或穩定后卻不能突然停藥,而應逐步減量,慢慢地停下來,讓人的機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然,就會產生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導致病情加重而致死亡。
心血管藥物
如上述劉大媽長期服用心得安,病人見效后如果突然停藥,會引起反跳性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誘發甲狀腺機能亢進,心律失常,引起比用藥前更為嚴重的心絞痛,甚至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而導致猝死。
長期服用硝酸甘油類藥物的冠心病患者,驟然停藥,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突然痙攣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而抗心絞痛的藥物,如消心痛不但能起到速效抗心絞痛,而且長期適量口服有預防作用。
服用此類藥物的病人不能以自我感覺而隨意中斷,否則易導致心絞痛發作,甚者引起心肌梗死。高血壓病是慢性病,藥物治療主要目標使血壓保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圍。
降壓藥物的使用不能時停時服,也不能隨意增量、減量,否則可能導致血壓忽高忽低,很容易產生腦血管意外。所以對高血壓病人的用藥治療,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堅持服藥,就是血壓平穩了,調整一個最低維持量也不要停藥。
突然停用降壓藥可樂安、甲基多巴,會造成血壓在短期內驟升,并伴有失眠、頭痛、頭暈、震顫、視力模糊、顏面潮紅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腦血管破裂而死亡。
驟停抗心律失常藥奎尼丁、利卡多因,可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誘發心房纖顫。地高辛片是最常用的洋地黃類藥物,主要用于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此類藥應嚴格按醫囑使用,家庭絕對禁止自選使用。經醫生診斷為心力衰竭和頑固性心律失常者,往往需要長期用地高辛,停藥的機會較少,若要停藥也必須經醫生同意,逐漸減量緩慢撤藥。
激素類藥物
長期應用強的松、地塞米松等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會使病人腎上腺皮質的功能下降,皮質激素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如果突然停藥,可出現兩種病理情況:
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皮質激素能抑制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長期大量應用可使腎上腺皮質腺體萎縮、功能減退。使用皮質激素的劑量愈大,時間愈長,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抑制愈嚴重。大多數病人停藥后,平時可能還不致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現象,但在感染、創傷、手術等誘因下,可突然出現頭昏、惡心、嘔吐、休克及低血糖昏迷等癥狀。也有少數病人沒有上述誘因也突然發生上述癥狀。
皮質激素停藥綜合征停用皮質激素后還可發生以下三種綜合征:
停藥過于突然,體內的皮質激素濃度突然下降,臨床可表現腓腸肌及股部等肌肉疼痛,且可伴有肌肉僵硬現象;膝及踝部等關節疼痛;全身無力;情緒消沉;發熱、惡心、嘔吐;偶可引起末梢循環衰竭,這些稱戒斷癥狀。
習慣性。有些反復發作的皮膚病,如慢性濕疹、系統性紅斑狼瘡,由于多次使用皮質激素(包括外用制劑)來緩解癥狀,結果逐漸產生習慣性。主觀上感覺激素效果好,停藥后就產生不適感或恐懼,甚至認為疾病的復發與停藥有關。
反跳現象。使用激素治療后,癥狀可完全控制或緩解,突然停藥或減量即見原發病復發或者惡化,稱為反跳現象。這主要是由于病人對激素形成了依賴性和病情尚未被控制所致。反跳現象多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濕疹等。
抗癲癇藥
癲癇需長期服用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等藥物治療,即使病情有所好轉,也需要繼續服藥1~2年,以防復發。若驟然停藥,會導致癲癇頻頻發作,甚至出現癲癇持續狀態。在用藥過程中如改用其他新藥,原用藥也不可驟停,要與新藥同時服用一段時間后再逐步減量,待到病情完全控制后,方可完全停藥。
鎮靜安眠藥物
長期服用安定、安寧、去甲羥安定、舒樂安定、硝基安定、利眠寧、水合氯醛等藥物,如果驟然停藥,會出現焦慮、興奮、震顫、肌肉抽搐、頭痛、胃腸功能失調、厭食、感知過敏、癲癇發作等癥狀。
抗抑郁藥物
長期服用抗抑郁藥,如丙咪嗪,突然停藥后,會出現惡心、嘔吐、眩暈、頭痛、肌肉痛、焦慮等癥狀。有些患者認為,抑郁癥經過抗抑郁治療后,只要癥狀消失了,抑郁癥就已經治愈了,不必再繼續服用抗抑郁藥。
抑郁癥是一種有復發傾向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療不充分,復發次數增多,不僅會增加治療的難度,而且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費用。
因此,目前主張抑郁癥患者應長期服用抗抑郁藥。臨床也證實,長期服用抗抑郁藥確有防復發作用。至于抗抑郁藥的副作用,患者大可不必擔心。目前,抗抑郁新藥,如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喜普妙等副作用較少,長期服用比較安全。
抗精神病藥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服用氯丙嗪期間,盡管已有相當一段時間沒有發作,但如果突然停藥,則會出現精神分裂癥現象的急劇惡化。因此,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應在癥狀好轉后逐漸減量,并在一段時間內應用維持量(每日50~100毫克),以鞏固療效,預防復發。
降血糖藥物
糖尿病病人,如果血糖控制正常后就立即停用降血糖藥物,則可使血糖濃度急劇上升,使病情惡化。特別是平時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治療顯效后如果突然停用胰島素,病人可發生酮癥酸中毒乃至昏迷。
抗生素類以及抗結核類藥物
許多細菌感染病人用抗生素后發燒、乏力等感染癥狀迅速消失,實際上細菌尚未徹底清除。這時如果病人以為藥到病除而擅自停藥,結果會導致病情反復、惡化及細菌耐藥性產生。
一般來說,各類抗結核藥物均須連續服用1年以上,甚至在癥狀消失后還要繼續服用,以防復發。如果停藥過早,不僅復發,且會轉為晚期結核和全性播散性結核,給徹底治療帶來困難。
口服長效避孕藥
這類藥物也不可突然停藥,要想停藥時,應在月經周期第5日起服短效避孕藥,連續3個月,作為停用長效避孕藥的過渡。服藥后3~4小時內如果出現嘔吐,則相當于漏服。應立刻按照所服藥品說明書上的要求來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