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的病人各有各的特點,一坐下來,就會有不同的敘述。或者從吃飯說起,或者說自己的愿望,或者講述自己的故事,或者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讓醫生們應接不暇。
而面對他們的醫生卻千篇一律,都按照統一的標準、方式記錄病情。每一個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都會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思維,那就是,先問主訴。
主訴是什么?主訴即患者最難受的癥狀以及癥狀持續的時間。比如說,胃痛反復發作3個月。記錄主訴是很有重要意義的,利于醫生迅速把握主要矛盾,為患者解決最難受的癥狀。
其次是病史,疾病發生的前前后后,有什么因素發生的,經過什么治療,治療效果怎樣,隨后是當下的癥狀,這是疾病最重要的思考線索,把握這些,醫生就要開始從敘述的蛛絲馬跡中做出判斷。
醫生的診療就是在和患者的溝通中,不停地做著無數個選擇題,并且要找到選項的依據。于是,沒有辦法判斷的時候,醫生就要給患者做個檢查,如中醫的望聞問切。有時候還需要輔助檢查,包括各種抽血檢查、X線、CT等方法。
通過這些,醫生會做一個初步的診斷,隨后,再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態,選擇合適的診療方案和醫囑。
敘述這個簡單的過程,目的是想讓來醫院就診的患者明白,醫生希望患者講述病情的時候,最好能有一定的順序。醫生有能力判斷什么是主訴,也能做最佳的思考,但是,為了更準確的判斷病情,患者還是不要在敘述上兜圈子為好。
前些日子的一次門診,我被劉大姐的敘述繞得云山霧罩,從10年前的手術開始說起,一直講到送兒子上學的經歷……直到后來我才明白,原來劉大姐主要是來看便秘的。
于是,我給她大致介紹了我手里為她記錄病情的病歷本,介紹了一下我的工作流程。在病歷本上清晰地寫下:主訴——病史——檢查——診斷——治療——醫囑等字樣。
我告訴劉大姐,這就是病歷,也是醫生記錄的格式。首先,最重要的是說明自己最難受的癥狀以及癥狀持續的時間。其他的信息也可能很重要,但是,如果想讓你的醫生了解你最難受的癥狀,那就直接先告訴他,什么最難受,已經困擾你多長時間了。
介紹一些醫生的工作流程,對于老病人也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也是和患者的一種溝通,讓患者逐漸明白醫療的過程,參與醫療的過程,遵循循證診療的理念,共同配合,共同面對疾病,這樣也會讓患者更有主動性。疾病的治療,一半靠吃藥,另外一半需要自己的努力,這樣才能更快更完全地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