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自己剛出世的小寶貝,新手媽咪們真想一把摟在懷里,卻又無從下手。事實上,如何抱寶寶其實大有學問。
抱新生寶寶正確的姿勢有兩種:手托法和腕抱法。
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脖子、頭,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這一方法比較多用于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腕抱法是指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里,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
掌握了抱寶寶的正確姿勢后,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不讓寶貝過度用眼
現在許多爸媽喜歡和寶寶一起閱讀書籍或看圖,看書是好事,但不要讓寶寶用眼過度。此時寶寶的眼睛還處于不完善、不穩定階段,長時間、近距離地用眼,會導致寶寶的視力下降和近視眼的發生。一般每次閱讀的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經常帶寶寶向遠處眺望,引導寶寶努力辨認遠處的一個目標,這樣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預防近視眼。
小床上掛玩具別太近
很多媽媽喜歡在小寶寶的床欄中間系一根繩,上面懸掛一些可愛的小玩具。因為寶寶多是遠視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別近,要使勁調節眼睛才能看得見,這樣時間久了,寶寶的眼睛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旋轉,就有可能發展成內斜視。正確的方法是把玩具懸掛在圍欄的周圍,并經常更換玩具的位置和方向。用玩具逗嬉寶寶,也不要把玩具放在離眼睛太近的地方,否則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
遠離噪音危害
噪音能使人眼對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還能使視力清晰度的穩定性下降。例如噪音達70分貝時,視力清晰度恢復到穩定狀態時需要20分鐘,而噪音在85分貝時,至少需要1個多小時。再者,噪音還會使色覺、色視野發生異常,使眼睛對運動物體的對稱性平衡反應失靈。因此,在寶寶居室里要注意環境的安靜,不要擺放高噪音的家用電器,看電視或聽歌曲時,不要把聲音放得太大。
多與寶寶交流
父母抱著寶寶活動時,要同寶寶說話、唱歌,用眼睛溫柔地注視寶寶,輕輕地撫摸,這種感情交流,可以使寶寶的視野更開闊,受周圍環境的刺激更多,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精神發育以及身體生長都有著極大的好處。這種貼身撫抱是親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對寶寶身心發育十分重要。
不要總把嬰兒抱起
若無異?,F象,新生寶寶的啼哭是對身體有益的,是新生寶寶運動的一種方式,所以不要一聽到新生寶寶哭就抱起來。其實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覺,對寶寶脊柱的正常發育是不利的。新生寶寶的啼哭有種種原因,父母應注意觀察寶寶的啼哭規律,正確判斷寶寶啼哭的原因,給予適當的應對。
寶貝喜歡聽父母的心跳
父母應將寶寶橫著抱在自己的懷里。寶寶頭部放在父母的左側,讓他能聽到心跳的節律。國外曾有人做過實驗:當寶寶哭吵時,父母抱起他們,一組寶寶抱在懷里,父母用手輕輕地拍他們;另一組則讓他們傾聽父母的心跳,結果發現后一組寶寶比前一組寶寶更易安靜下來。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聽慣了母親的心跳。出生后,讓他再聽到這樣熟悉的聲音后,寶寶便產生一種親切感,很容易適應這種情境,而使情緒平靜下來。
豎抱容易讓寶貝脊椎受傷
當父母把寶寶豎直抱起時,會發現寶寶的頭頸軟弱無力、頭耷拉著,不能豎直,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新生兒的頭占全身長的1/4,豎抱寶寶時,寶寶頭的重量全部壓在頸椎上,寶寶在1~2個月時,頸肌還沒有完全發育,頸部肌肉無力,應防止不正確的懷抱姿勢對脊椎的損傷。這些損傷當時不易發現,但可能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生長發育,所以在抱寶寶時要橫抱,而不宜豎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