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制外行業協會的成立體現了市場的要求,由于缺乏缺少良好的體制環境和制度支持,資金來源和專業人才隊伍的不穩定以及缺乏良好的內部治理結構等困境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行業協會的內部治理及獨立運作,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需要政府從宏觀角度和行業協會從微觀角度共同努力才能解決。
[關鍵詞]體制外 行業協會 內部治理
行業協會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行業等具有經濟關聯性的多數企業為主體,在自愿基礎上結成的以保護和增進會員利益為目標的非政府組織。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和民營經濟的不斷壯大,體制外行業協會的日益出現,對這類型的行業協會的研究也顯得至關重要。
一、行業協會內部治理
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解釋是控制、引導、操作。關于治理的解釋最權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全球治理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的定義,它認為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治理的核心是權力的行使、利益的分配和責任的歸屬,目的是維持正常的秩序,包括社會秩序和組織秩序。
行業協會的內部治理是指在行業協會內部構造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協會會員通過其授權組織,選擇、監督和激勵行業協會經理層,從而在會員與行業協會經理層之間形成一種有效的激勵、約束和制衡機制,以保證經理層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并實現會員利益的最大化。從委托代理視角來看,行業協會存在的委托代理關系,由于理性經紀人的考慮與激勵手段不完善,加上內部機會主義的產生提高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代理成本,加大了行業協會的代理問題,但行業協會的生存與發展要求代理人盡職為委托人工作,因此需要行業協會實行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幫助行業協會實現目標的最大化。這一切問題的解決之道都依賴于行業協會通過一系列、多角度的制度安排,實現行業協會快速、穩定的良好發展。
因而完善的內部治理可以激勵協會的決策者、執行者有效利用資源去實現那些不符合組織使命的奮斗目標;可以保證組織的內部的分權與制衡,實現全面的監督,防止以權謀私等違反組織宗旨和原則的行為發生;完善的治理結構為協會提供了詳細的議事程序和規則,保證組織高效率的運行,促進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二、體制外行業協會
就行業協會的生成途徑而言,通說認為我國現階段的行業協會主要分為兩大類:自上而下型或體制內途徑生成的行業協會以及自下而上型或體制外途徑生成的行業協會。體制外行業協會就是指自下而上由體制外途徑生成的行業協會。體制外行業協會特點:(1)分散的私營經濟的企業家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非常需要一個組織來協調企業之間的關系,并能向政府反映和申訴自己的意見,自發組織成立的行業協會;(2)體制外行業協會是由該行業中骨干企業的老總們發起成立的,這些行業內的精英分子對本行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的深刻把握和社會責任感在協會的籌建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3)協會的職權主要是成員通過契約授權;(4)經費來源上幾乎完全依靠體制外的資源主要依靠會員繳納會費和捐贈在維持其基本的運作。雖然體制外行業協會目前并不是我國現有行業協會體系中的主體,但是卻代表了我國行業協會發展的趨勢與轉型的目標。
三、體制外行業協會內部治理困境和問題
作為體制外生成的行業協會,是真正獨立于政府、企業的市場中介組織,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內部治理的好壞會影響其在行業內作用的發揮。
1.缺少良好的體制環境和制度支持
近幾年,行業協會主管部門在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普遍存在著重外部體制環境建設、而疏于內部治理機制建構的傾向。很多地方出臺的重大行業協會改革措施、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內容絕大部分都與協會發展的外部環境相關,很少有涉及協會內部治理問題。作為行業協會內部治理主要依據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管理條例》關于社團法人治理的規定也并不完善。而有些地方關于行業協會內部治理的立法規定的內容大多是實體性規范,對關于協會內部治理的步驟、方式、方法等程序性規定涉及不多,既缺乏程序方面的強行性規范,又缺乏任意性指引。由于行政體制的影響,目前協會受雙重領導這種管理的多頭無形中增加了政府對協會的干預程度,使得協會在權力運行中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2.經濟來源不足
充足的資金來源是協會開展正常活動的物質保障。協會必須擁有一定的資金,才能購買相應的設備、租用辦公和活動場所、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以及開展各項活動。
由于體制外行業協會是自發性的民間組織,資金供給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無法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而且這類協會普遍缺乏社會公信度造成企業和公眾對其捐贈比例低,使其資金來源愈加不穩定,經費來源主要是會員繳納的會費。會費的來源單一難以滿足協會活動的需要,為了協會的存續協會的長期工作就是停留在找資金上面,而不是在協會內部治理和運作上。有些協會會費不能滿足協會活動時,則超出的會費由會長和副會長贊助,使得協會內部經濟受少部分大企業會員的控制,在協會內部治理中出現“內部人”控制的現象,在行使職權中發生侵害其他中小會員利益的情形。
3.人才資源不足
人才對于體制外的建設和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才是協會運轉和發展壯大的基礎,一方面,體制外行業協會由于沒有形成規模,社會地位低,待遇不高,社會保障不健全,吸引外部優秀專業人才方面尚無優勢,導致了組織缺乏專業人員和綜合素質較高的領導干部和專業骨干。這些協會大多是由一些龍頭企業的老總兼任會長、副會長或常務理事,他們不拿協會的薪水,但缺乏工作熱情,沒有奉獻精神,一般忙于自己的事務,很少參加會長、理事會議,較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打理協會。另一方面,在我國行業協會的實踐過程中,忽略了協會內部激勵和監督機制的構建,使得協會工作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這些都使得行業協會內部治理的工作制度不能很好的實施,員工就更加缺乏使命感,內部治理動力不足。
4.會員覆蓋率低,會員民主意識薄弱
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善,部分企業家的不能認識到行業協會的必要性,行業協會的會員行業覆蓋面過低。會員規模過小使得行業協會喪失了基本的組織基礎,造成協會無法掌握本行業企業的基本發展概況和必要信息,缺乏行業代表性就更談不上維護行業的整體利益,就更加談不上行業自律。會員入會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不強,對行業協會內部治理的認識不深,民主意識比較薄弱,參與行業協會內部治理的積極性不強,在組織治理方面強烈的人治風格與行政主導。在由公民創辦的體制外行業協會中,組織創辦人往往對該組織的治理有絕對的權力。
這些困境使得我國體制外行業協會內部治理存在種種問題,行業協會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運作欠規范,管理制度和組織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行業協會的有效運作。
四、小結
解決體制外行業協會其在發展和運作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需要從政府從宏觀方面優化與改進體制外行業協會發展和運作的整體環境,更加需要各個行業協會從微觀層面開展努力來不斷加強其內部制度建設和運行。
1.政府方面,通過加快行業協會立法為行業協會內部治理提供切實的法律依據。政府應按照市場化、政會分開、統籌協調等原則,對現行的雙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推動行業協會自身能力的發展。政府加快職能轉變,把一些權力交給包括行業協會在內的社會團體組織來做,充分發揮他們自身的協調和管理作用,優化行業協會發展的制度環境。同時行業協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創新和規范政府對體制外行業協會的扶持制度,是行業協會健康發展、發揮作用的基本需要。
2.行業協會自身建設。健全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和完善理事會機制;提高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在人才的待遇方面,行業協會也應該變革以往的低薪酬準則,按照市場標準確定協會管理人員的薪酬待遇,以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加入行業協會。行業協會也可以通過開展咨詢服務、興辦經濟實體等方式廣泛地拓展行業協會的資金來源渠道,為行業協會的日常運作以及人才引進工作提供基本的資源保障。行業協會應以組織章程為基礎在協會內部形成完善的治理結構、健全各項制度,以此為協會的治理創設均衡的內外監管制度。行業協會應秉持依據法律規定、立足協會職能、結合行業實際等基本原則,在組織內部加強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內部的治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余暉:業協會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理論與案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2]陳剩勇 汪錦軍 馬斌:組織化、自主治理與民主—浙江溫州民間商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王名 孫春苗:行業協會論綱[J].中國非營利評論(第四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