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宏觀調控手段,商業進入壁壘的設置應該把握一個度的問題,如果障礙過多、過嚴,變成商業發展的阻力,就與我們的初衷相違背。同時,政府的行政性壁壘本身也要講究科學性,如果盲目設置反而會產生不良后果。總之,我們強調的是要合理地設置適當的商業進入壁壘,以引導商業競爭高效、有序,從而保證我國商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將通過商業與其它產業的比較采分析這些進入壁壘,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控制我國商業進入壁壘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企業商業進入壁壘分析基本途徑
商業的進入壁壘是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障礙。根據現代產業組織理論,進入壁壘的一般構成因素是:規模經濟壁壘、產品差異壁壘、相對費用壁壘和行政法規壁壘。商業企業的進入壁壘是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障礙。
一、對商業進入壁壘的分析
商業企業的規模彈性較大,新企業容易籌到進入流通產業所需的創始資本。商業企業的營業面積差異很大。既有數萬平方米的大型商場,也有幾平方米的小店;既有裝飾豪華的商場,也有設施十分簡陋的商場。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商業企業只要店址選擇合理,經營定位正確,營銷策略適當,就能滿足特定目標消費者的需要,使企業得到生存和發展。可見,商業企業不象許多工業企業那樣存在規模經濟問題,這就使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的規模經濟壁壘較低。
產品差異表現在質量、性能、外形等許多方面,它使同一產業內不同企業的產品減少了可替代性。新企業要進入那些產品差異較大的工業,不僅要花費巨額的研究、開發資本,如需要研制新產品或購買產品專利權生產產品,需要配置專用生產設備進行批量生產等,而且要花費大量的促銷費用以建立產品形象,這些都給新企業進入產業形成產品差異壁壘。而商業企業經營的產品來自生產企業,在交通運輸比較發達、產品供求基本平衡、不少產品甚至供過于求的狀況下,商業企業一般都能采購到不同質量、檔次、性能和款式的產品。這就使商業企業間的產品差異較小,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所面臨的產品差異壁壘較低。
產業內原有企業經過長期努力,在許多方面擁有一定優勢。這就使新企業進入產業時要比原有企業承受更大的費用負擔,從而形成相對費用壁壘。如許多工業企業需要有特殊的原材料、專門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原有企業一般都有比較穩定的貨源供應渠道,而新企業進入產業時需要尋找供貨渠道,簽訂供貨合同。監督合同執行,這就會發生較多的交易費用;原有企業一般擁有一批具有相當水平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新企業必須以較高的報酬才能吸引企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同時要花費大量的培訓費用。
二、控制我國商業進入壁壘的基本途徑
根據我國商業企業競爭中存在的問題,并借鑒經濟發達國家的有關經驗,我們可采取以下途徑來控制我國的商業進入壁壘:
1.強化新建大中型商業企業的審批制度,對大中型商業企業實行數量控制。
由于大中型商業企業投入大,回收期長,盲目建成后若不能正常營運,則轉型慢、沉積多。可能使企業和國家資源蒙受巨大的損失。同時。大型商業企業的過度膨脹,會打擊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使許多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店由于利少虧損而倒閉或轉向。因此,國家應重點加強對新建大中型商業企業的審批制度。
2.加強對商業網點的整體布局和合理規劃,實現商業企業空間結構合理化。
商業企業空間結構的合理化是指商業網點布局的多層次性、整體性和動態性。商業網點布局的多層次性,即大店、中店、小店應呈多層次的寶塔型結構;商業網點布局的整體性,即商業網點的設置應與城市規模、城市的結構、交通狀況、風景名勝等相協調。如在城市的中心商業區、輔助商業區、新建商業區、居民生活區等都要有合理的商業網點;商業網點布局的動態性,即商業網點的設置要與城市的長遠發展規劃相銜接,適應市場動態變化的要求。
3.制定商業競爭法規,規范商業競爭行為。
為了有效地規范商業競爭行為,政府應加快制定和完善的商業競爭法規,目前應就商業企業的開辦、選址、命名、裝修、定價、促銷等制定出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法規,使商業企業的經營行為有明確的法律規范,從而有效防止流通領域的無序競爭。例如,法國政府明確規定只有經批準的折扣商店才能實行價格下浮,其它商店不允許有討價還價現象,因此法國的物價較穩定,每年物價的平均漲幅不到1%。而我國由于在價格競爭方面沒有相應的法規,惡性價格大戰此起彼伏,造成流通秩序的嚴重混亂,國家稅收和企業利益損失巨大。
4.引導新興商業經營組織形式的順利發展,實現商業經營業態多樣化。
商業業態的多樣化是適應不同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心理的要求。雖然改革以來我國的各種商業業態迅速發展,但從總體上看,業態還比較單一,尤其是接近消費者的超市、方便店以及真正多功能的購物中心等較少。因此,政府應有目的地誘導商業業態差別化。但是業態的發展是企業行為,政府決不能通過行政干預,強行地確定某一時期內某種業態發展的具體數量,否則只能導致新業態的發展受阻。
5.推進商業兼并和聯合,形成一定規模的商業企業集團。
針對目前我國流通領域“小、散、亂、差”的突出問題,政府應鼓勵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商業企業兼并一些經營規模小、競爭能力較弱的企業,或促進中小企業問的聯合,引導和培育一批資本雄厚、經營規模龐大、市場拓展能力強的大型商業企業集團。從而改變流通領域眾多弱小分散的企業間各自為戰、無序競爭的現象,提高我國流通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當然,作為宏觀調控手段,商業進入壁壘的設置應該把握一個度的問題,如果障礙過多、過嚴,變成商業發展的阻力,就與我們的初衷相違背。同時,政府的行政性壁壘本身也要講究科學性,如果盲目設置反而會產生不良后果。總之,我們強調的是要合理地設置適當的商業進入壁壘,以引導商業競爭高效、有序,從而保證我國商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