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第三方支付行業應運而生。第三方支付是指在電子商務企業與銀行之間建立一個中立的支付平臺,為網上購物提供資金劃撥渠道和服務的企業。
在交易中,第三方平臺充當了賣家與買家的中介,在交易轉接的同時充當了信用中介的作用,便捷的解決了虛擬交易中買賣雙方的信用風險問題。但是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用以及對沉淀資金運作醞釀了更大的潛在風險,所以有關該方面的管理措施等研究也吸引了學者們的關注。
在國內,現在最迫切的問題就是缺少管理機制與框架,剛剛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納入央行的管理范圍。所以在風險防范等方面較為被動。而在北美地區。由于電子商務發展較早,所以在該方面的監管以及研究都比較成熟,很多方面值得國內的研究者借鑒。
二、我國網絡非銀行支付概況
1.第三方支付發展概況
近年,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其經營范圍在不斷的拓展,業務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平臺框架也在不斷變化,從支付網關到支付平臺,從大量吸收資金、到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在網上充當了部分銀行的角色,具有銀行的部分職能,盡管還存在著諸如安全性、可靠性等問題,但第三方支付系統確實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根據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較2009年底增加3600萬人。隨著我國網民數量不斷增多,互聯網應用表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其中網上支付、網絡購物和網上銀行半年用戶增長率均在30%左右,遠遠超過其他類網絡應用。
由于網絡購物增長拉動作用和第三方支付的支持范圍不斷拓展,我國網絡支付的使用率為30.5%,用戶規模達12810萬,半年增長36.2%,仍然是用戶增速最快的網絡應用。第三方網上支付的蓬勃發展,已涉及越來越多的企業與社會公眾,并形成巨大的資金規模,但其在法律、資金、監管等方面存在的風險隱患也逐漸凸顯,并引起了管理當局的高度重視。
2.第三方支付風險
第三方支付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產物,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雖然第三方支付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了其重大的支付作用,而且大有燎原之勢,但是在國家政策和監管的層面,還沒有納入支付體制之中。
早在2005年11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在其發布的VISA國際組織委托的研究課題《現代電子支付與中國經濟》報告中也曾警示:
“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從事資金吸儲并形成資金沉淀,如缺乏有效的流動性管理,則可能存在資金安全和支付的風險”。
3.我國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
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指引中明確指出在我國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電子支付業務適用該指引。但是第三方支付不屬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因此第三方支付沒有納入該指引的規范和監管的范圍。
當年十月,中國人民銀行又發布了《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本辦法所稱支付清算組織,是指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向參與者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的法人組織。由此可見,我國監管部門對電子支付的監管將擴展到像第三方支付這樣的非銀行機構。雖然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是已經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去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對準入資格及相應權責做出規定,并對其業務準入、交易行為、經營行為等方面實施監督管理,以規避第三方支付在運營過程中的各種風險。至此我國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三、對我國非銀行支付監管建議
我國第三方支付正處于一個激動人心的高速發展時期,但是隨著新的沖擊的來臨,也必將給監管部門帶來新的挑戰。第三方支付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處于政府監管的空白區域是正常現象。但是應該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和規范行業的發展。
1.制定相應的監管政策
首先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必須有一個明確定位。才能夠保證監管法規以及政府政策的一致性。在《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中,明確的規定第三方支付中的結算業務屬于支付清算組織提供的非銀行類金融業務,同時這樣也被各界學者廣泛認可。那么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監督管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部門主要應該有:中國人民銀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信息產業管理部門及稅務機關等。
其次應該立足國情,兼顧可行性和效率、應以市場為導向,在了解市場情況、分析市場動態、預測市場未來的基礎之上,以市場需求制定監管措施。第三方支付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監管政策松緊適中,避免過度抑制行業發展。
2.對經營范圍和資金的監管
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交易中可以充當三種角色,一是交易轉接,二是信用中介,三是交易仲裁。隨之通過第三方支付規模的不斷擴大,第三方支付平臺沉淀了大量資金,已經具備了開展銀行類金融業務的能力。這就產生了潛在的經營風險。
首先要明確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資金收入的歸屬。這一部分在途資金,在買家收到貨之前,應歸屬于買家。
其次為了確保這部分資金的安全,筆者建議建立客戶結算資金的保證金制度。借鑒銀行客戶資金的管理辦法,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按照管理部門確定的比例,向監管機構繳納保證金或保險。監管機構定期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實行定期評估,并根據其組織規模、管理和運行情況,實行差別比例制度,確定合理的提取比。
最后要明確第三方支付平臺對虛假交易和反洗錢的監督職責。第三方支付平臺應建立用戶身份識別和大額交易匯報制度。借鑒他國經驗,第三方支付平臺高度信息化的優越性,實現用戶身份的識別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