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通過實施知識管理實現知識創新,必須考慮影響知識管理實施的因素。本文認為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知識創新的主體、知識創新的基礎、成果轉化及環境影響四個方面,并提出了其實施策略,認為企業需要選擇高素質的人才,建立并完善軟硬件基礎,及正確解讀宏微觀環境,方能實現知識管理的目標。
[關鍵詞]企業知識管理實施策略
一、引言
知識管理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但對于知識管理如何應用于企業實踐,卻一直未有定論,很多企業嘗試通過知識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優勢,收效甚微。知識管理應該是一種提高組織管理效率的手段,其目的是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知識管理應該是指一種組織行為,是組織為了獲得持久的競爭力,對各種相關的知識資源進行開發、傳遞、利用以及創新的過程。本文嘗試從影響知識管理實施的因素著手,探討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相關對策。
二、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影響因素分析
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把企業擁有的知識轉化為企業的資本并產生效益,進而提升核心競爭力,贏得競爭優勢。但在整個過程中不會對組織現有的業務產生影響,那如何實現這種融合昵?本文認為:企業實施知識管理,并最終實現知識創新,必須重視知識創新的主體,即企業的知識型員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這過程中,企業的主要職責是提供平臺,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促進員工知識向組織知識轉化,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必須考慮到外界環境的各種因素。
具體來講,企業知識管理的實施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知識創新的主體、知識創新的基礎、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環境因素。
1.知識創新的主體
知識創新的主體是企業的知識型員工。人是知識的載體,是企業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必須要對人進行有效的管理。人員素質水平高低直接決定知識管理的成敗。一般而言,高素質的人才具有更多優秀的知識經驗,如果能夠使其轉化或融八企業,將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莫大的幫助。人員的素質主要受到受教育的程度、學習能力以及觀念的影響,當然這也可以通過后期組織的培訓加以改善。
2.知識創新的基礎
這主要是從組織層面而言的。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它是創新主體進行知識創新的催化劑,也是組織實施知識管理的重要工作。硬件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與知識創新相匹配的IT設施。軟件方面主要是指組織的建設,包括企業制定知識管理的戰略以促進高層參與和重視、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促進員工進行知識創新的熱情、建立學習型的組織架構以方便員工進行知識的交換、建立合作的組織文化從而鼓勵員工分享知識、改善企業的業務流程體現知識創新的成果、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以提升員工的知識水平。
3.創新成果的轉化
主要是對知識創新的成果的保護和運用。通過建立知識倉庫和知識地圖,建立知識單元之間的聯系,為知識的轉化、利用、傳遞以及創新提供知識溝通管理。專利技術主要反映企業以往知識管理的成果,并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產生重大的影響。此外,企業應該充分考慮如何保護其知識,以防止其外溢為競爭對手模仿。
4.外部環境
企業所有的管理活動必須與外部環境進行信息的交換,企業實施知識管理同樣必須考慮外部環境。環境的影響主要有:獲得與顧客有關的知識、保持與金融機構以及政府的良好關系,以便實現融資的便利與政策的扶持、與高校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知識創新能力以及知識創新的周期、最后法律的影響主要來至對企業經營范圍的限定,對創新的成果的立法保護。
三、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策略
針對上述提出的影響知識管理實施的四個因素,本文認為企業可采取以下策略:
1.提升員工的素質
企業要轉變“以物為中心”的管理模式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這就要企業建立健全人才的選拔、培訓和激勵機制。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包括內部與外部的選拔,這是企業獲得高素質人才的源泉。只有獲得高素質人才,企業才能具備實施知識管理的人才資源。
2.完善創新基礎
完善硬件技術,即信息技術。企業只有建立了與知識管理要求相適應的信息技術平臺,才能提高信息采集、加工、存儲和傳遞的效率。其次。知識管理需要組織建立知識倉庫和知識地圖,以方便員工對企業所擁有的知識進行檢索和使用。
在組織管理方面,企業首先要制定知識管理的戰略,為企業的知識管理投入相應的資源,更能引起高層的重視和參與;建立科學合理激勵制度,鼓勵員工分享知識,變以往的以競爭為主的評價體系為以合作為基礎的評價體系;建立寬松自由的組織文化,從觀念上引領員工,參與知識分享;對現有的員工進行培訓,完善其知識結構;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改造,使其能夠反映知識創新的結果,并最終促進企業的知識創新:此外,知識的專用性、員工知識的有限性決定企業內部協調、交流的重要性,其管理也需要相應的組織結構來保證,這就需要企業建立學習型的組織結構,促進知識的生產和創新。
3.保護、利用創新成果
企業需要對創新的成果加以梳理,以便其他員工在授權的情形下方便地獲得。這主要通過建立知識倉庫和知識地圖。知識倉庫是對一些可以編碼顯性化的知識進行加工分類,方便員工檢索,而知識地圖是對那些存在于組織內,但難以編碼的知識,比如專家技能,通過繪制知識地圖標出這些知識在組織中的確切位置,以方便其他員工在需要相關知識或技能時,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此外要促進自己的專利向產品或服務轉化,構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應加強對組織知識的保護,以防其為競爭對手竊取模仿,使組織喪失競爭優勢。當然在整個過程中。企業應制定相應的制度,加速核心知識向核心競爭力的轉化。
4.注重環境影響
企業要注重收集與顧客相關的知識,比如市場知識、顧客的特征及購買習慣等,因為組織的核心知識是否能夠轉化成競爭優勢,關鍵是看其能否創造客戶價值,而了解客戶正是為了服務客戶;搜集競爭對手(包括現時的和潛在的)信息,一是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知識為我所用,減少企業知識生產周期,二來可以清楚地知道行業的發展動向,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搞好與政府和金融機構關系,政府的扶持或關照,能夠明顯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而金融機構給予的融資便利,無疑會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同時為企業的項目提供雄厚的資本保障;借力高校,可以減少企業知識創新的成本投入,縮短企業創新周期,同時可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并能獲得優秀的人才資源,所以企業應該與高校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此外,企業還應該關注國家乃至地方的相關法規,可以借助法律保護自己的相關權益,如利用知識產權法保護法對企業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
四、結語
本文從影響企業知識管理實施的因素著手,指出了四個影響因素:知識創新的主體、知識創新的基礎、知識創新成果的轉化以及環境影響,并分析了四者之間的關系。針對這四個影響因素,指出了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相應策略。知識型員工是創新的主體,是企業知識管理甚至經營成敗的關鍵。企業要從選拔時就予以高度的重視,只有選擇了合格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在知識創新的過程中起著催化劑的作用,企業必須為知識創新活動提供以IT為基礎的硬件,方便知識的交流、傳遞和共享;并制定相應的知識管理戰略,承諾投入相關資源,以及高層的重視和參與;與此同時完善企業的激勵培訓制度。完善員工的知識結構,鼓勵員工進行知識創新;調整或重建組織結構,使其具有學習型組織的特征,以適應組織進行知識創新的需要;此外組織也要針對創新的成果調整現有的業務流程,讓其與知識創新活動相互促進。
同時,對于創新的成果的保護和使用也至關重要,企業可以通過知識倉庫和知識地圖以方便知識的使用,還要加強對企業知識成果的保護和使用,把自己擁有的專利和知識高效的轉化為產品或服務,以獲取經濟效益。最后,企業務必要重視環境的影響。努力收集有關客戶和競爭對手的信息和知識,搞好與政府、金融機構、高校的關系,并學會利用現有的法律維護自身的競爭優勢。通過這些,可以極大的提高企業知識管理的績效,減少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