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中存在的流動性過多。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背景下,貿易順差導致央行被動的貨幣超發,而近年來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天量的銀行信貸也加劇了通貨膨脹的程度。
[關鍵詞]通貨膨脹貨幣超發人民幣升值
經濟學上。通貨膨脹指的是一園在一段時間內,物價水平持續全面上漲。貨幣貶值的現象。一般常把CPI看作是度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溫和的通貨膨脹被普遍認為對經濟增長有益的,但劇烈的通貨膨脹往往會對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害,將對經濟的產出,就業,社會財富,收入分配等方面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政府均會把CPI控制在一個適度的范圍內,防止其出現大的波動。
我國在2010年初確定全年的CPI目標是3%,但從2010年7月份開始,CPI數據呈逐月上漲趨勢,并于11月達到了5.1%的高位,全年的CPI增幅為3.3%。那么,這一輪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政府又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通貨膨脹帶來的嚴重后果呢?本文將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一、本輪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歸根結底,是由于貨幣超發。經濟中存在過多的流動性造成的。貨幣主義大師弗里德曼曾經說過。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本文認為,造成貨幣超發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貨幣主動超發是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國的信貸投放量經歷了一個劇烈擴張的過程。我國2009年全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59萬億元,比2008年的4,9萬億元,幾乎翻了一倍。2010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了7.95萬億元,這一數字雖然比2009年少增了1.65萬億,但是仍然超出了年初設定的7.5萬億元的目標。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于08年下半年出臺了旨在刺激經濟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上馬了一批建設項目。在防止經濟衰退,穩定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天量的信貸沖入實體經濟,加上信貸貨幣的乘數效應,實體經濟中的貨幣數量成倍的增加,必然會推高價格水平,但由于貨幣政策傳導的時滯效應,物價水平在當時并未對此作出顯著反應。但到了2010年下半年,前期天量信貸的效果開始顯現,于是我們看到物價水平的顯著上漲。
2.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的貨幣被動超發是通貨膨脹形成的主要原因。2004-2010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分別比上年增加2689億美元,1874億美元,4619億美元,4178億美元,4531億美元,4482億美元,增長率分別為44%,21%,43%,27%,23%,19%。這巨額的外匯儲備增加都是與相應的人民幣的投放量所對應的。我國長期以來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在為就業提供促進作用以及為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支撐的同時,也為我國創造了龐大的順差,在我國資本項目仍舊沒有放開的背景下,造成了央行不得不被動發的向市場上提供了巨量的人民幣的供給,從而為通貨膨脹的產生埋下了種子。
3.發達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我國通貨膨脹的促進因素。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各國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仍然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物價水平保持在較低的水平,為此,各國相繼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力圖走出金融危機的陰疆。世界經濟的頭號強國美國已經先后采取了兩輪的量化寬松政策,向實體經濟中注入了巨量的流動性。在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依然很快。因此中國的眾多的投資機會必然引起國際資本的巨大興趣。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有大量的國際資本希望分享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益,中國也就成為國際熱錢的目的地。而我國的資本項目并沒有放開。這必然導致市場上流動性的泛濫,加劇我國的通貨膨脹。
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制定的M2的增長目標為17%,但截止2010年12月31日,我國的廣義貨幣余額M2已經達到了725851.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7%,而2010年我國GDP的實際增長速度為10 3%。因此,這中間9.4%的差異為通貨膨脹的產生提供了足夠大的空間。
二、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通貨膨脹若不及時控制,將對我國經濟帶來極大的影響。治理通貨膨脹,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嚴格控制信貸投放,讓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根據我國經濟的增長需求來設定信貸投放目標。根據宏觀調控的目標控制信貸投放節奏和力度。嚴格控制銀行信貸投放總量,保持經濟體系中的流動性合理適度,創造一個良好的貨幣環境以保持價格水平的基本穩定。
2.推進貨幣深化進程。貨幣深化簡單說就是把原來不在市場后中交易物品納入到市場中來。以擴大經濟對貨幣的需求。目前,我國還有許多領域有待進行市場化改革,比如自然資源、土地,林權等的市場化改革。這些領域的改革可以把原來在體制外的物品吸收到市場的交易范圍中來,能有效的增加經濟對貨幣的需求,從而達到對通貨膨脹的緩沖作用。在貨幣深化方面,我國很大的潛力。
3.逐步解除資本管制,完善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我國應繼續深化金融改革,逐步放開資本項目管制,完善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使匯率更具靈活性和彈性,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堅定不移的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使人民幣成為廣泛接受的貨幣,發揮與我國經濟地位相適應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增加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緩解國內的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