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外投資和貿易對于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包括阿拉伯國家。它能夠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勞動力、資本,和市場,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取得規模經濟利益。本文主要探討阿拉伯國家的投資和貿易政策,以期對我國的經濟政策有所啟示。
[關鍵詞]阿拉伯國家投資貿易政策發展
對外投資和貿易在阿拉伯國家的現代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交通便利,加之阿拉伯人的經商傳統,使得阿拉伯地區自古就是世界投資和貿易的重要場所,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商業往來日漸發達,也促進了阿拉伯國家的內部商品交流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本文主要探討阿拉伯國家的投資和貿易政策,以期對我國的經濟政策有所啟示。
一、阿拉伯國家的投資政策
眾所周知。阿拉伯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資金輸出地。1984年,阿拉伯國家頒布了《公司法》,阿拉伯國家據此進行對外商投資活動。該法主要規定:綜合貿易公司只能由阿拉伯本國居民經營;在自由貿易區外設立的其他各類合資公司須由阿拉伯本國居民持股51%以上;外國公司在阿拉伯設立分公司或代表處時必須由本國居民擔保,并每年向擔保人繳納一定的擔保費用;外國公司在阿拉伯設立的代表處不允許直接從事貿易等經濟活動;外國人必須以當地擔保人或代理人的名義在阿拉伯開展對外貿易。
1996年起,阿拉伯國家政府開始允許外國代表處開展貿易和銷售活動。為了吸引外資和引進現金管理技術,阿拉伯政府開始在境內推行自由貿易區政策。目前,阿拉伯國家已經建成12個不同規模的自由貿易區。優惠政策主要包括:100%外資所有權:15年內免征公司稅,期滿后可延期15年;資本和收入可自由匯出;免征個人所得稅;進口產品免征關稅;無貨幣匯入匯出限制;無注冊資本限制等。
另外,在阿拉伯國家的對外投資方面,阿拉伯的直接投資遍及工業發達國家如美、英、
日、法、意、西班牙等,投資領域也極為廣泛,遍及石油勘探、開采與銷售,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業,旅游服務業等。廣泛的對外投資成了阿拉伯國家增強綜合實力的重要保障。
二、阿拉伯國家的貿易政策
貿易在阿拉伯各國的經濟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較大,尤其是阿拉伯石油國家,國內工業和農業都很薄弱,只有靠發展對外貿易與外界互為補充商品,滿足國內消費。在70年代,對外貿易占阿拉伯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現在雖然有所下降,但仍占50%左右。根據統計資料表明,1997年整個阿拉伯國家的對外貿易總額約為3242億美元,約占世界貿易總額的3%,其中出口為1794億美元,進口為1448億美元,總順差達346億美元。
從出口商品來看,阿拉伯國家的出口商品比較單一,主要是石油、石化產品和少量的礦產品、農產品等。其中原油出口約占整個阿拉伯國家出口總額的80%。而阿拉伯國家的進口,主要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機械設備,以滿足其發展國民經濟、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之需,這一部分是主體;第二部分是工業制成品和日用消費品、以滿足其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之需;第三部分是糧油食品和農產品,阿拉伯國家已經成為世界上農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和消費國。因為除蘇丹、敘利亞以外,其它阿拉伯國家的糧食均不能自給。盡管由于阿拉伯石油國家政府近年來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但是阿拉伯國家要想達到糧食自給的目標,依然面臨巨大挑戰,糧食消費還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依賴于世界糧食市場。
三、阿拉伯國家的投資與貿易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盡管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相隔于山萬水,但兩者之間的通商史卻很久遠。歷史上著名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中國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友誼與經濟聯系的強有力證據。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逐漸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貿易,擴大了中國在亞非地區的影響。同時,中國實行的平等互利對外貿易政策在亞非地區的影響日益擴大,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同亞非地區貿易關系的發展。
縱觀阿拉伯國家的投資與貿易政策,我國在發展本國經濟方面主要要做到:首先,轉變傳統的經濟運行模式,建立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使長期以來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其次,我國要大力培育新興的高新科技產業,并對其減免關稅,促進出口;再次,我國還要注重發展民族工業,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產業,吸引外資;第四,在當前外資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過大,而且魚龍混雜的情況下,我國要進行綜合考察,擇優吸引外資;第五,我國要對民族企業放寬政策。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想要在民族之林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不斷增強本國的綜合實力,發展本國優勢產業,合理吸引外資,只有這樣,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