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財務會計已不適應環保要求日益提高和措施日益嚴格的社會經濟形勢的要求。因此,披露企業環境影響方面的信息應作為改進財務報告的內容之一,今天人類已跨進新經濟社會,財務報告在許多方面已經滯后于整個經濟環境的要求。因此,對其進行重大的改進及發展勢在必行。
[關鍵詞]財務報告發展進程改進措施
一、財務報告及其種類的發展過程
財務報表和其他財務報告表內確認和表外披露兩種表述形式共同構成今天的財務報告,乃是財務報告經歷了很多年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歷程。從報告和報告的種類看也產生了很多重要變化。
1.報表的種類不斷增加。早期的基本財務報表只有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兩種。上世紀60年代中期增加了財務狀況變動表。
2.財務報告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改進。
(1)從覆蓋面看,原先的財務報告只反映一個主體的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或現金流量的變化。后來,由于出現控股企業,控股企業除編制本身的財務報表外,還要編制覆蓋整個控股企業集團的合并財務報表。同時,一個企業由于規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對具有不同機遇和風險的地區和業務分部編制分部財務報告。合并報表和分部報告都能向投資人補充提供對決策更有用的信息。
(2)從時間間隔看,傳統的財務報告是一年報告一次,屬于年度報告。為了提高報告的及時性,后來,在年報之外,又陸續增加了半年報、季報、月報等統稱為“中期報告”的財務報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將來信息的報告將越來越快,時間間隔越來越短,現在實際上已開始在網上發布實時信息。
(3)從內容上看,第四報表較好彌補了傳統報表違反漏計損益原則的缺陷。長期以來,西方會計界對編制收益表都聲稱堅持“滿計損益觀”而不是建立在當期經營業績基礎上,但實際上對可賺得卻未實現的收入,往往繞過收益表,而把它們列示于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部分。這種做法,實際上壓低了企業當期所確認的全部損益,違反了滿計損益的原則。第四財務報表即全面收益表,所報告的企業財務業績包括了所有已確認的損益。這種業績報告,才真正體現以滿計損益為基礎的收益表。
二、財務報告的改進措施
現行財務報告只關注過去不注意未來、只重視貨幣性信息而忽視非貨幣性信息、只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結果不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對社會的影響等弊端,正日益深刻地影響著財務報的相關性。而財務報告存在的基礎之一就是決策有用性,即為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利益集團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財務報告無法為這些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財務報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質疑。
1.應重視對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和風險信息的披露。隨著金融創新,諸如期貨、期權之類沒有實際交易而僅是未來經濟利益的權利或義務的衍生金融工具種類口益繁雜,這類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會引起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的劇烈變化。如不對這類衍生金融{:具的風險加以披露,極有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投資和信貸方面的決策失誤。雖然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見,對企業的影響還不大,但我們應該著
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以配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2.應注重對人力資源信息的披露。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把信息披露重點放在存貨、機器設備等實物資產卜的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已日益顯現出來,這主要表現在實物性資產價值量的大小與企業創造未來現金流量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減弱,甚至與企業現行巾場價值之間的相關性也減少。在現行會計制度下,投資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額多大,一律作為當期費用,這就使人力資產被大大低估,而費用則大幅度提高。這也是現行財務報告受到越來越多批評的主要原因之一。
3.應當披露股東權益稀釋方面的信息。由于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往往與股票的市場價值存在著較大差異,且多數股票市價高于賬面價值,這就給公司經營者提供廠通過權益交換方式來增加利潤的機會。可以說,公司這種利潤增加是建立在原股東權益稀釋基礎之上。這種利潤增加究竟是對公司原股東有利還是不利,在現行財務報告中并沒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費用減少而增加的利潤,而將原股東權益稀釋的核算排除在外。將這種信息對外披露,必然會誤導投資者對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的行為加以肯定,從而容易作出有損自身經濟利益的決策。因此,財務報告在這方面也有必要加以改進。
4.應重視企業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現行財務報告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幣值不變假定基礎之上,這在經濟活動相對簡單、幣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該收益與全面收益差異不大。但隨著經濟活動的復雜化、市值變化頻繁化,這種傳統會計收益與企業真實的全面收益差異日益擴大。若再用傳統的會計收益作為基礎進行決策,就有可能作出錯誤的決策。
5.應重視對公司未來價值趨勢預測信息的披露。在經濟環境變化不顯著的情況下,人們可以簡單地用反映企業過去經營結果以及行為的因果聯系的財務報告去推測企業的未來,但在經濟環境劇烈變化的條件下,人們已不可能直接用過去的財務報告去推測企業未來,這就導致財務報告的相關性降低。解決這——問題的思路是向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企業未來價值趨勢的預測信息。對于如何披露預測信息,目前有不同的認識和做法。從理論上講,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預測財務報告,但從實際操作看,要編制準確完整的預測財務報告難度很大可行性差。從實踐上看,世界上許多國家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預測數據。
6.應重視企業對環境影響的信息披露。企業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又是環境的主要污染者,它與環境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環境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可從如下兩個方面來考察:一是環境本身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二是因環境而引起的社會原因對l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了解環境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影響狀況的信息對投資者、債權人、管理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來講。均有著重要意義。首先,生存是關系到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經營的問題,如一個企業不能持續經營,那么,基于持續經營基礎上的會計信息就毫無意義;其次,了解因環境因素而產生的或有負債、治理污染的成本、資產價值的貶值和其他環境風險損失等影響企業發展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投資者、債權人、管理者等作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