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中國現代商人的素質、培養模式及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如何培養現代商人進行了初步探討,目的在于“拋磚引玉”。
[關鍵詞]中國現代商人培養模式中國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
一、中國現代商人的素質
1.目標明確
中國現代商人應該有宏偉的目標。只有在正確目標的指引下,努力與堅持才有意義。但是,努力和成功又不一定成正比關系,還要不斷的“微調”自己的方向。
商業行為是一個充滿創新的事業,現代商人應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及時提出新目標、新方案,不斷開拓新局面,創出新路子??梢哉f,目標明確是現代商人不斷前進的關鍵環節。
現代商人要善于從眾多的創業目標及方向中進行分析比較,選擇最適合發揮自己特長與優勢的途徑和方法。在商業活動過程中,能從錯綜復雜的現象中發現事物的本質,找出存在的真正問題,分析原因,從而正確解決問題,就要求現代商人具有良好的分析判斷能力。分析是判斷的前提,判斷是分析的目的,良好的決策能力是良好的分析能力加果斷的判斷能力。否則,可能因決策失誤使得前功盡棄。
2.關注國情
經濟與政治是分不開的。一個商人,要想做得好,不能離開政治。所以,從商不能不關注國情。從歷史上看,一個商人只有與政府關系融洽,企業才能做強做大。在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今天,要想成為中國現代大商人,更是如此。
商人、政治,從來就是不可分開的兩個矛盾體。對中國商人來說,“財商”的高低有兩個參數——對市場的敏銳,對政治(政策)的敏感。古有胡雪巖被尊稱為“紅頂商人”,今有榮智健、魯冠球貴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的商人(特別是現代商人),要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政策變化及其走勢,比如資本市場的冷暖,股票、期貨的走勢變化,做到了解行情:應對現階段政府提倡干什么,不提倡干什么,做到先知先覺。因為小到一個行業的產業政策,大到國家經濟政策走向,乃至國際關系冷暖。都可能對所在企業的領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中國現代商人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半個政治家、半個思想家、半個戰略家,時刻關注時局的變化,學會把握和順應國民經濟脈搏。
在具體的企業經營過程中,中國現代商人在堅持生產力標準的同時,還要兼顧政治標準。在堅持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原則的同時,還要貫徹好黨的方針政策,時刻注意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在注重企業利潤、注重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又不能唯生產力論。
3.勇于創新
創新是知識經濟的主旋律,是企業化解外界風險和取得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中國現代商人應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在工作中勇于創新,包括看問題要多角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往往能得到不同的方案;從多個不同的方案中進行比較,有利于綜合決策。為此,現代商人要打破思維定勢,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科學的分析,最終找到創新的舞臺,找到合適的產品,尋求效益最大化。
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與人們的知識、技能、經驗、心態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具有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豐富的實踐經驗、良好的心態的人容易形成創新能力。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在于開拓新思路,抓住新問題,提出新見解,運用新方法,創造出新成果。提高現代商人的創新能力是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它包括兩方面的提高,一是提高大腦活動能力,即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想象和捕捉靈感的能力;二是提高創新實踐能力,即提高人在創新活動中完成創新任務的具體工作能力。
4.善于學習
研究成功的中國現代商人發現,他們大都善于學習。學習除了在教室里聽。在書中、網上閱讀外,走進現實,了解社會,總結別人和自己的經驗……這些都是學習。中國現代商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于時刻學習的心。
對從事現代商業活動的中國商人來說,專業素養要求更高,不僅要精通自身所在領域的專業技術知識,還應上升為專業技術能力。專業技術能力是中國現代商人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專業經營和管理的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許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是通過實踐摸索。逐步提高發展、完善的。中國現代商人要重視創業過程中的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術方面的職業技能的訓練,對于書本上介紹過的知識和經驗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予以提高、拓寬;對于書本上沒有介紹過的知識和經驗要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詳細記錄、認真分析,進行總結、歸納,上升為理論,形成自己的經驗特色,積累起來。只有這樣,專業技術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同時,中國現代商人還要精通外語,了解國際上其他民族的風土民情,熟悉wTO的各項規則,具備相當的國際金融知識和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熟練地掌握現代交通、通訊工具等。所有這些都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商業素養。
5.具有特色
人無我有,是一種特色。創造差異,是更常見的一種特色。不論在哪個行業,都要了解市場有沒有需求;在滿足客戶需求時,不能只模仿他人的產品,要模仿也要創造性地模仿,創造出特色產品或服務。如果只是簡單模仿,不會產生中國現代商人。
6.拋開自我
中國現代商人應眼界開闊,掃視全球;拋開自我,容納世界。在當今全球化的大潮之下,作為一位中國現代商人,必須要有這樣的胸懷,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二、中國現代商人的培養模式
1.自學成才模式
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學習已成為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終身追求。人們必須學習,終身學習。要成為中國現代商人,自學是最重要的一種方式。自學以其廣泛性、主動性、靈活性、無限性、獨立性以及投資少、見效快等特點而備受人們推崇。有人比喻,學會自學,就等于請來了一位“隨叫隨到的老師”,它能伴隨你終生,使你成為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一個希望成為現代商人的人尤其應該具備此種能力。
自學不只是從書本上獲得和理解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發展知識,進行創造性勞動,從而去發現和認識新的真理。人才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25—45歲左右,是創造力最活躍的時期。日本著名學者加藤與五郎教授說過,創造力是“高度的思維力加上實干能力的綜合”。自學能力強的人,通常都能靈活地運用知識,注重各種知識的綜合,不墨守成規,敢于“班門弄斧”,設想新的意境,提出獨創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一個人要把自己培養成為中國現代商人,首先,在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珍惜學習和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將問題作為創造思維的激發因素,盡管有的問題乍看不起眼,甚至有些荒誕,也不要輕易放棄,也許可從中得到新的啟示。其次,要發揮想象力和聯想力,通過想象和聯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靈感產生,從而為創造開辟道路。第三,努力克服容易產生的隨從性、刻板性、狹隘性、定勢性等思維惰性,發揚進取精神和敢于開拓創新的膽略和氣魄。
2.學校培養模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積淀,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紀之交經歷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性跨越: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這個轉變不僅圓了千萬個家庭的“大學夢”,也使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規模和水平躍上了一個新臺階,我國已經成為高校在校生人數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國。
作為高等教育來說,隨著其發展規模的擴大和速度的不斷加快,高等教育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分層越來越明確。根據社會需要的不同,設置不同的高等學校和專業,培養不同層次和類型的的人才。研制“神五”、“神六”需要人才,生產鍋碗瓢盆也需要人才;設計汽車需要人才,經營汽車同樣需要人才,兩者不可相互取代,也都不可或缺。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商科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發展,培養了一批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級商業人才。這些商業人才具備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科學基礎知識,又有一定的本專業知識,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對于所處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國家政策、人際關系、道德規范以及自然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和適應能力,是中國現代商人產生的搖籃。
今后商科高等教育更要與與培養社會需求的中國現代商人相結合,使人才培養的“鏈條”不斷裂。如果商科高校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適合社會發展對中國現代商人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時,社會便會“持幣觀望”,商科高校的作用和影響就會逐步下降,無法彰顯其足夠的張力。
3.企業培養模式
企業是由人組成的集合體。破解“企”字,有一個精當的說法:
“有人則企,無人則止”。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戰略性資源。成功的企業,必然能不斷聚集和持續造就高素質人才。
培育人才,就企業而言,是生產力和競爭力的增強;就員工而言,是工作生活質量和人生滿意程度的提高。企業不單單生產產品,更生產人才。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如何開發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作用,已成為現今擺在每一個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企業培養現代商人,主要是圍繞重點產業和關鍵行業緊缺的專業,加快培養大批具有較高知識水平、有精湛技藝、能獨立解決經營難題的高技能人才;可采取“扶上馬、送一程”的辦法,不斷加大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多給他們鍛煉、考驗、成長的機會,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按照“口才、文才、實才”不同類型的崗位要求,實行對口培養,充分發揮企業培養人才的良好平臺作用。
4.合作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初具規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仍沒打破,致使學校與企業問的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學校培養的學生在經濟建設中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找不到需要的人才。
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企業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企業間的人才競爭也越來越強烈。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自身具有培養人才的能力比起高薪挖取人才的人力資源策略對企業的持續性發展更為有利。因此,開展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是企業和高校共同發展的需要。
在校企雙元培養模式下,由于企業已經把相關的崗位做好了預留,學生能夠按照培養計劃在校企之間交替學習,作為在校學生把校內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作為“準員工”在企業參與實踐學習和員工培訓,實現了由在校學生到企業員工的雙重身份轉換,工作時不再需要進行入職培訓。特別是現代商人的培養。僅靠學校是不能完成這一重任的,必須通過企業的介入才能完成。
三、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現代商人的培養
1.請進來——借助外力
引入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轉變內部管理模式。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彰顯,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在經歷大規模發展后,正經歷著由“量”的快速膨脹到“質”的迅速提升的嬗變。而代表國際上行之有效的1S09000族標準,以其規范、高效的標準深受各行業的歡迎和引用,將ISO9000族標準導入高等職業教育,不僅是加強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管理的有效方式,也是培養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現代商人的有效方式。
引企入校共建實訓基地,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引企入校是職業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通過這一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的人才優勢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現代商人人的培養質量。
2.走出去——“西天取經”
引入發達國家(如英國)職業教育模式,促進教育教學改革。英國的職業教育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專門的職業教育、職業技術培訓和普通教育中滲透的職業教育。專門的職業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在繼續教育機構里進行;職業技術培訓以企業投入為主,在企業里進行。在實旅專門的職業教育的繼續教育機構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農學院、商學院等實施中等職業教育。而??萍夹g學院則提供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機構的入學條件為16歲以上已完成11年義務教育的學生,教學采用工讀交替制和部分時間制兩種形式。英國的職業教育體系錯綜復雜。義務教育的畢業生既可以留在學校繼續學業,也可以到繼續教育學院接受職業教育,或是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各種各樣的培訓,也可以接受雇主提供的培訓。英國的職業教育體系是教育與培訓并舉的。英國政府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來積極地推行能力本位教育,但更強調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這也可以成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現代商人借鑒的有效模式。
引進高層次人才,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與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加強合作。提高辦學水平。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八與高職院校的迅猛發展,各高職院校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在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高職院校的優秀評估以來,這種競爭表現得更為明顯。各高職院校問的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競爭,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競爭。在新的形勢下,民族地區的商科類高職院校必須更好地引進高層次人才,以加快現代商人的培養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的合作,引入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借鑒和吸收這些職業院校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以縮短與先進地區商科類職業院校培養現代商人的差距。
四、高職院校如何培養現代商人
1.工學結合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種多樣。商科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才能完成知識的轉化。而商業實踐需要真實的商業環境,只有身處真實環境中,才能對所需知識、技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在職業院校中建立模擬真實的商業環境,雖然操作起來比技術類、工科類專業更為困難,但對于培養現代商人來講也是必要的。
當然,最好是讓學生到真實的商業環境中進行實踐。運用該培養模式,能夠在學生進入心理疲憊期之前,用準就業的方式使學生進入真實商業環境中,通過真實商業環境鍛煉。鞏固以前學到的知識,做到理論和實際結合。學生通過商業實踐,可以找出差距,形成學習動力,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的效度和現代商人培養力度。
2.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學校安排在校學生實習的一種方式,頂崗實習不同于其他實習方式的地方在于它能使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獨當一面。這種實習方式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是培養現代商人的有效方式之一,對學生的提高綜合能力起很大作用。
安排學生頂崗實習,要注重專業課教學與實習實踐教學任務之間的教學目標置換。要加強對學生實習期間實習質量的檢查,實習成績的考核,要求學生寫好實習總結。通過學生到真實的商人崗位上進行實習,參與具體工作,獲得和積累經商的工作經驗,有利于形成現代商人的綜合素質。
3.訂單培養
訂單培養也叫“人才定做”,就是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根據人才需求提出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和數量。并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結合崗位需求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到企業直接上崗工作。
近年來,不少高職院校廣泛采用訂單培養的方式,通過校企合作來“按需定做”,既解決了企業急需專業人才而自己無條件培養的問題,也解決了學校人才培養把握不準市場需求的難題??芍^一舉兩得。更重要的是,
“訂單式”培養的方式使一度辦學維艱的高等職業教育逐步走出了困境,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實力也得到增強??梢哉f訂單培養方式適應了高職院校的發展需要,激發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活力。
商科類高職院校培養現代商人可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編排教學計劃及實踐課程,使學生盡快掌握企業需要的經營技能,有利于充分發揮有限教育資源的效能。
4.集團化辦學
集團化辦學是指由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組成職教集團。搭建校企資源共享平臺,系統解決教育教學問題,達到校企共同培養人才。
商貿作為第三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幾年來發展迅猛,但員工素質相對偏低,他們既需要懂經營會管理的中高層次人才,更需要一大批中、初級一線技能型人才。但目前我國的辦學狀況還不能完全適應商貿業發展的需要。要改變這種不適應的現狀,就要結合我國經濟建設和高職教育發展的實際,組建商貿職業教育集團,積極整合職教資源,集中優勢,改善辦學條件,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商貿職業教育中的主導、示范、輻射作用。
以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為龍頭,組建的內蒙古商貿職業教育集團。具有多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緩解職業院校目前硬件不足的困難;二是可以提高政府投資的規模效益,避免重復建設;三是可以統一規劃專業建設方向,提升招生和就業的競爭能力:四是有助于各職業院校提升職業教育品牌,減少惡性競爭。促進自治區財經類高職中職教育的協調發展;五是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商貿等第三產業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