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農民的參保積極性不高、基礎養老金偏低、缺乏配套措施等問題。新農保制度在農村的全面貫徹落實,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新農保政策的認識水平,加大財政支出,進一步完善新農保的配套措施。
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制度
中圖分類號:F840.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35441(2011)02-0079-03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9年河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開始試點,并積極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新農保制度。截至2010年底,河北省共有37個縣開展了新農保試點,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0年河北省新農保適齡人口N905萬人,實際參加人數為840.3萬人,參保率達到了92.9%,繳納保費19億元;年滿60周歲的參保人數為179.5萬人,實際領取養老金9.78億元,這對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掌握新農保實施的基本情況,并深入分析相關問題,推動河北省新農保工作全面開展,我們對河北省涿州市的新農保情況進行了跟蹤調研。
一、河北省涿州市新農保試點的基本情況
涿州市新農保的總體情況是:截至2010年底,涿州市新農保的參保人數為24.1萬人,參保率達到93.2%,繳納保費6097萬元;年滿60歲,符合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數為5.1萬人,領取養老金的數額為3735萬元。養老金主要來源:個人繳費6097萬元,中央財政補貼3541萬元,省財政補貼371萬元,縣財政補貼290萬元。
該項調研通過對247位農民進行問卷調查與深入訪談(共發放問卷260份,其中有效問卷2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了解農民對新農保的認知情況、投保意愿、繳費金額、年齡分布等情況。
1.農民對新農保政策的了解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有6.5%的農民對什么是新農保完全不知道,其他農民大多一知半解,只有12%的農民非常清楚相關制度規定和具體操作方法??傮w來講,農民對新農保政策還不夠了解,還停留在一個極為抽象的層次上。
2.農民對新農保投保意愿。在農民是否愿意參加新農保這個問題上,在被調查農民中,“愿意參加”的比重占94%,而“不愿意參加”的占4%,回答“看看情況再說”的占2%。對不愿意參加新農保的農民進行深入訪談,結果顯示,農民不愿意參加新農保的原因主要包括:不知道有這項政策(占13.7%);對“新農?!边€不夠了解(占30.4%);家庭收入較低,承擔不起(占23.9%);對新農保的保障程度持懷疑態度(占19.2%);對新農保的持續運行明顯缺乏信心(占12.8%)。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們認為,這和以前的老農保政策沒有給他們帶來增值的回報有關,所以部分農民對當前的新農保政策持懷疑或觀望態度。
3.參保農民選擇繳費金額的情況。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選擇繳100元的人最多,比重多達89.2%。由此可見,大多數農民愿意選擇低檔次繳費標準,對較高檔次缺乏興趣,原因是制度設計中的多繳多得機制體現不足。
4.參保農民的年齡分布情況。從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45~59歲的人參保最多,比重占到34.8%,參保積極性較高。而16~44歲的農民參保率相對較低,主要是因為他們目前正是家庭的經濟支柱,特別在意眼前的支出,缺乏長遠的打算。說明盡管農民對新農保政策有較大的認同,但還缺乏正確的觀念。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宣傳不到位,致使農民對新農保缺乏足夠了解。據調查,導致農民沒有參加新農保的原因主要是宣傳不到位,缺乏對政策的了解,或者缺乏對“新農?!钡男湃味取P麄鞑坏轿话ǜ鞣N原因,其中新農保代辦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是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對新農保的基本模式、覆蓋范圍、資金的籌集、基金的管理和待遇計發、領取等基本方面領悟都比較透徹,但是對一些新農保開展中存在較大爭議的地方解釋不到位,比如,年滿60歲老人不用繳費而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問題、關于喪葬費用的問題、具體養老金領取額度等問題解釋不清。
2.基礎養老金標準與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偏低。按照國務院新農保試點《指導意見》中的規定,年滿60周歲的農民不用繳費,可以每人每月領取55元的基礎養老金,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河北省雖然按地理位置屬于東部地區,但經濟還不夠發達,因此在落實國家新農保政策時,主要依靠中央補貼,地方政府只能拿出數量有限的財政補貼來增加養老金的數額。而60歲以上的老人,僅靠中央財政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計發,這連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按照國務院新農保試點指導意見的規定,“國家為每個新農保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為個人賬戶全部儲蓄額除以139”。以一個45歲參保農民為例,他需要繳費15年,假如他選擇最高繳費檔次500元,15年個人累計繳費7500元,地方政府財政補貼每年30元,15年共計450元,60歲以后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自己繳費500元x15年+地方政府補貼30元×15年+利息200元)÷139=59元,再加上國家發的55元基礎養老金,此人60歲以后每月可以領取114元。而河北省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河北省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3845元,即每月約為320元。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差距之大,即使選擇最高檔次繳費標準,農民都無法滿足養老的生活消費需求,更無法抵御通貨膨脹對其生活的影響。
3.政策規定有違初衷,致使部分農民不能正常參保?!秶鴦赵宏P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的適齡農民,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必須參保繳費。這一規定的初衷是良好的,為了保證那些年滿60周歲的老人在新農保政策實施之初就可以享受到養老保險的保障,但是這一待遇的享受條件限制了那些孤寡老人、子女眾多但存在養老分歧的60周歲老人,不能正常領取養老金。
4.缺乏激勵機制,致使投保中出現“冷”、“熱”兩極化現象。45~60歲中老年參保積極性非常高,主要是因為這一個年齡段的農民正面臨著養老問題,而日,通過15年的繳費或者不足15年的補繳,到60歲便可直接享受到養老保險的保障,呈現出熱的一面。而16~44歲的青壯年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存在較為嚴重的觀望思想,呈現出冷的一面。分析其中原因,除16~44歲的農民認為現在購買養老保險過早,缺乏長遠打算外,更重要的是政策本身的激勵機制不夠合理。一方面,從目前的參保繳費檔次來看,一般為每年每人繳費100~500元五個不同的檔次,對于參保者地方政府每人每年給予30元補貼,每提高一個繳費檔次,政府的補貼相應提高5元。農民認為,如果選擇500元的繳費檔次,比100元的繳費檔次僅多20元的政府補貼,除此之外就是賺點利息而已,這根本無法調動參保農民選擇較高繳費標準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從超過15年的繳費期限看,每超過一年,每月的補貼會增加0.5元,一年才增加6元,激勵作用太小,這是導致16—45歲農民參保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對策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新農保政策的認識水平。一項新的惠農政策從實施到推廣,廣大適齡農民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了解到參保,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順利實現我國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農民的全覆蓋這樣一個目標,除了對新農保政策不斷完善外,加強新農保的宣傳和推廣必不可少。第一批、第二批試點開展的情況和農民的反響程度,將成為政策能否長久實施的決定因素。因此新農保試點的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加大宣傳力度,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如懸掛橫幅、刷寫標語,利用黑板報、宣傳欄、流動宣傳車等,進行政策宣傳和發動,形成一種良好的宣傳氛圍。同時還應該成立新農保實施工作小組,對新農保代辦人員加強培訓,先讓他們吃透新農保的惠農政策,這樣才能深入田間地頭和每一戶家庭,把政策講透、講明,幫助農民排除疑惑、堅定信心、積極參保,而且使新農保的惠農政策口碑相傳。
2.加大財政支出,提高養老金補貼標準?,F階段中央財政給60歲以上農民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標準過低,根本無法滿足農民養老的基本生活需要。隨著我國財政能力的增強,國家要適當增加財政支出,不斷加強以保障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適時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讓農民分享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成果。而地方政府則應該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相關政策,不斷提高個人賬戶補貼標準,激發廣大農民的參保熱情。
3.進一步完善新農保的配套措施,發揮農村養老保險的保障作用。(1)幫扶特殊群體參保。各級政府在制定繳費標準時要充分考慮到農民的實際情況,加大對特殊群體的關注度,在他們參加新農保時進行幫扶。對于貧困戶、低保戶、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不但實行保費減免,適當增加繳費檔次和標準等措施,還可以專門為他們量體裁衣,制定適合他們的養老保險計劃,以真正發揮養老保險的保障功能。(2)完善60歲農民領取養老金的條件。針對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領取養老金要其符合條件的子女參保的規定進行完善,不能將父母的養老福利與子女的繳費捆綁在一起。因為新農保制度是一種社會福利,不具有排他性,所以年滿60周歲即可領取養老金,而不應附帶任何條件,這是他的一項基本權利。(3)完善制度,適當加大激勵幅度。對于繳費年限長,繳費檔次高的農民,地方政府可以建立更強的激勵機制,在對參保人繳費每人每年定補30元基礎上,實行“多繳多補”的原則,適當提高對100元以上的補貼標準;對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參保者每多繳費一年,每月的養老金補貼再提高一些,以調動農民對高檔次繳費標準的參保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羅拾平,新農保試行的實證研究——以長沙縣為例[J].財經分析,2010(8)
[2]閻東彬,潘卓,金紀玲,河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重構[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0)
[3]張毅,郭宇涵,劉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分析[J].社科論壇,2010(1)
[4]楊德清,董克用,普惠制養老金——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的一種嘗試[J].中國行政管理,2008(3)
[5]蘇東海,周慶,新農保試點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寧夏新農保試點縣的調查分析[J].社會科學,20l0(9)
[6]王佳,周麗麗,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行情況分析——以湖北省宜都市試點為視角[J].商業現代化,2010(11)責任編輯:盧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