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費方式會影響經濟發展方式。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強化全社會的低碳意識、引導和改變居民的消費習慣,積極培育和擴大低碳消費市場,推動適應低碳要求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壯大,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消費;新能源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1)02-0053-05
一、引言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為基礎,以低碳發展為發展方向,以節能減排為發展方式,以碳中和技術為發展方法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緊缺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已經逐漸被人們所認同,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而最終決定這場變革成敗的是消費需求的變化。
對于這樣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部分是站在生產供給的角度考慮的。而消費與生產、經濟運行方式密切相關。從消費的物質保證上看,消費決定于以增值價值為核心的經濟運行,是經濟運行的結果,生產居于支配地位,因而生產決定消費;反過來,從經濟運行的動力條件和市場保證上看,經濟運行又依賴于消費。這里,消費又是經濟運行的前提,它的需求形式成為生產、經濟運行方式的動力和目的㈣。消費需求是一切經濟工作的起點、終點和新的起點。它不僅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而且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未來。企業能否根據市場的消費需求來組織生產,適應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對企業的生死存亡具有重要意義。要成功地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加大廣大消費者對低碳技術、低碳產品的市場需求,這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市場基礎。因此,從消費的角度研究低碳經濟的發展就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低碳消費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能僅僅被理解為發展新能源經濟,也不能僅僅著眼于制造業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還應關注低碳消費。消費分為生產性消費和生活性消費,本文所指的是生活性消費。低碳消費是一種基于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態化消費方式,它要求消費者以對自然、社會和后代負責任的態度,在消費過程中實現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建立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低碳消費通過現實消費需求引導著低碳生產的方向,同時又通過消費市場上消費需求的有效實現進一步推動低碳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低碳經濟要“兩條腿走路”,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缺一不可。
(一)低碳消費對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
1.低碳消費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傳統的非理性消費方式是與不可持續的高碳生產方式交織在一起的,它給資源和環境帶來了破壞性的后果,并且已經開始危及到人們的生存與發展。據《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統計,我國城鎮居民生活行為中能量消耗最大的行為是居住,占到了總能源消費的45.1%,直接生活用能占26.43%,食品消費占11.66%,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占8.37%,四者共占91.56%。這些行為同時也是最大的碳排放行為,分別占城鎮居民生活行為CO2放的43.82%、24.47%、12.85%、9.74%,共占90.88%。因此,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和積極推行低碳生產方式的同時,必須使社會大多數消費者盡快轉變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傳統不良消費觀念,樹立和培育低碳消費觀念和低碳需求。
2.低碳消費引導低碳生產的發展方向。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生產的發展方向。企業只有根據消費者所需要的低碳產品及服務,生產出新的低碳產品來適應消費者新的需求,才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才能在與同類企業競爭的過程中處于有利地位。這就必然要求生產者不斷調整經營方向,采用新的低碳技術和低碳工藝,建立低碳經營管理機制,發展低碳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規模的低碳產業體系,從而引導低碳生產的發展方向。
(二)低碳消費的主要方面
低碳消費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品的選擇過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態,根據一定時期、一定地區低碳消費的價值觀,在決策過程中把低碳消費的指標作為重要的考量依據和影響因子,在實際購買活動中青睞低碳產品。它涉及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1)低碳飲食。低碳食品是由具有最小溫室氣體輸出的從生產到消費整個食品體系鏈中所加工生產的食品。肉類和奶制品在生產過程中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多,是高碳食物,而谷類、水果和蔬菜則是低碳食物。消費者選用低碳食品,可購買有機食品和本地食品,食用應季食品,避免食物浪費和過度消費。(2)低碳穿衣。包括選用總碳排放量低的服裝、選用可循環使用材料制成的服裝及增加服裝利用率、減少服裝消耗總量的方法等。例如選擇棉、麻等天然織物,不像化纖那樣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產生的污染物要相對較少。(3)低碳居住。低碳居住是指從建筑材料、設備到施工建造再到住宅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采用生態建筑、節能技術、生態材料等,通過合理的開發強度,達到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在裝修過程中要注重綠色環保設計、可利用資源的再次回收、裝飾產品的環保節能等,從而減少家居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倡“輕裝修、重裝飾”的理念,巧妙地利用一些家具和家居飾品,盡量利用自然光和風,使家居生活更貼近自然。(4)低碳交通。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選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車,提倡坐公交、輕軌、地鐵,少開私家車。低碳交通屬于公共型低碳消費的范疇,從某種意義來說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通過增加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為消費者創造更加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5)選購低碳家電。低碳家電指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節能環保型家電產品。消費者在購買家電時主要關注的是節能環保的低碳家電,如低碳空調、低碳冰箱、低碳洗衣機等。(6)低碳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動中,旅游者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行,倡導在旅行中盡量減少碳足跡與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環保旅游的深層次表現。其中包含政府與旅行機構推出的相關環保低碳政策與低碳旅游線路、個人出行中攜帶環保行李、住環保旅館、選擇二氧化碳排放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車與徒步等方面。
三、河北省居民低碳消費現狀
1.低碳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存在一些問題。近兩年來,河北省各地紛紛采取措施,倡導低碳消費,低碳消費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2010年3月,保定、石家莊均啟動了“低碳宣傳周”、響應“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圍繞節能、節水、出行、購物等方面,每天確定活動主題。以各種文化活動的方式宣傳倡導低碳消費的理念。2010年5月,秦皇島開展“低碳生活我先行,共建美好新家園”行動,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在家庭用電、用水用氣、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中抵制各種不良生活習俗,自覺強化節約能源、資源的環境意識和消費模式,共建“低碳、生態、文明、和諧”新港城。邢臺市廣宗縣推廣“勤儉節約低碳辦公”活動,大力推廣“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等行動,在全縣形成了“低碳辦公”的熱潮。唐山市舉行“低碳生活全民行動”大型公益活動,發布市民低碳生活守則,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大力倡導節能減排行為和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全民節能減排科技意識,普及低碳生活常識,推進低碳生活方式轉變。雖然人們的低碳消費意識逐漸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雖然消費者對低碳消費有了初步了解,主觀上愿意接受它,但在行動落實上還有差距,還是不愿意改變多年形成的習慣和消費模式。有的消費者對于低碳消費的意義認識不夠,認為應重點減少生產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覺得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個人的實踐沒有多大意義。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和商家雖打出了低碳環保的口號,但并沒有提供貨真價實的低碳產品。有的商品與低碳根本沒關系,但也貼上了“低碳標簽”。
2.低碳商品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但高昂的價格讓消費者難以承受。以家電為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點的“低碳家電”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成為各大賣場主推的對象,如電視、空調、洗衣機等大件傳統家電,無一不打出“低碳”口號,除此之外,電磁爐、豆漿機等一些小家電類也加入到此行列,“低碳家電”已成為電器消費主流。但不少低碳產品因為采用了更新的技術和更好的材料,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定價相對偏高,通常比普通商品高出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這讓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
四、河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及困難
(一)河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
1.具有優越的能源資源,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資源都很豐富。(1)風能。河北省風能資源豐富區主要分布在張家口、承德壩上地區和沿海的滄州、唐山、秦皇島地區,適宜開發風力發電項目。(2)太陽能。太陽能資源在全國處于較豐富地帶,年太陽輻射總量在5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遠遠高于除西部省份外的其他任何地區,開展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潛力巨大。(3)生物質能。作為農業大省,根據河北省新能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的統計顯示,各種農作物干秸稈年產量3600多萬噸,除去薪柴、還田、養殖、造紙等已利用秸稈外,剩余廢棄秸稈量超過1200萬噸。全省林地面積7100多萬畝,可作為能源林資源2100萬畝,林木枝條年可利用量200萬噸左右。(4)海洋能源。河北省地處環渤海地區,有著豐富的海洋能源資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與潮流能等。
2.河北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優勢明顯。在2009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經濟發展年會上,河北共有9個縣躋身“2009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在全國名列前茅。近幾年,河北省積極探索新能源與能源設備制造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以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為主導,逐漸形成了天威英利、晶龍集團、中航惠騰為龍頭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張家口市屬國內優質風能資源區,壩上地區已被國家列為風能開發重點地區,成為全國首個獲準建設雙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地區。截至目前,張家口市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178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在光伏發電領域,河北省也走在了全國前列。保定、邢臺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集群。保定擁有我國惟一的國家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中國電谷”,形成了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競爭力最強的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
3.在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上,河北省走在了前列。在當今世界四種類型的低碳生態城市和京津冀都市圈僅有的三個低碳生態城中,河北就占了兩個。即逐步演進型和技術創新型的保定低碳城市以及技術創新型的曹妃甸生態城市。保定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中國首批啟動的兩個低碳城市發展項目之一,是國家低碳經濟試點。它以“中國電谷”和“太陽能之城”計劃為依托,積極探索城市發展的低碳模式。而曹妃旬國際生態城以“生態、科技、創新”為理念,目前已經進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
(二)河北省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困難
1.發展低碳經濟所要求的低碳消費方式還未形成。在河北省的大力宣傳下,低碳消費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僅有消費者自身意愿遠遠不夠,還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消費環境,發展低碳經濟所要求的低碳消費方式還未形成。
2.發展低碳經濟面臨制度約束。盡管河北省在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方面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但尚沒有建立起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大部分的制度措施還體現在行政命令層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3.產業結構偏重,能源利用率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問題十分嚴重。重化工業是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冶金、建材、化工三大行業是河北省的主導產業。2009年,河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值1.640噸標準煤/萬元,在全國居第8位;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值2.999噸標準煤/萬元,在全國居第7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電耗值為1449,94千瓦小時/萬元,在全國居第8位。這表明河北省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問題十分嚴重,發展低碳經濟壓力巨大。另外,潔凈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率偏低,資源浪費情況比較嚴重。
4.發展低碳經濟存在技術瓶頸,成本較高。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支撐,低碳技術包括對現有能源技術的改造、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碳中和技術等,這些技術大多是先進的高科技,發展低碳經濟的成本一般較高。
五、以低碳消費為導向,實現河北省的低碳發展
(一)培育和擴大低碳消費需求
1.引導消費者樹立低碳消費意識。應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普及低碳消費知識,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能源資源節約活動,培養消費者科學、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者更新消費觀念,使用綠色、低碳產品,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提高消費質量,實現消費由“低文明”向“高文明”的轉變,使購買小排量汽車、使用環保購物袋、廢物再利用等行為成為眾多居民的自覺行動。
2.制定低碳消費的政策。一方面鼓勵低碳消費,大力推廣低碳產品,對于居民購買和使用低碳消費品給予獎勵;另一方面抑制高碳消費,通過碳排放標準審批、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認證、綠色稅費等方式對高碳消費品和消費行為進行限制和懲罰。
3.提高居民收入,增強居民對低碳消費產品的消費能力。建立健全企業職工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機制,提高工資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部分優撫對象待遇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切實提高居民收入,增強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
4.企業要大力開發低碳產品,提升企業的未來競爭力。在全球加強低碳技術創新、努力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形勢下,企業的競爭力將面臨新的挑戰。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低碳產品將成為未來競爭的焦點。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就要根據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及發展趨勢,制定并實施低碳戰略和行動計劃,抓住機遇,努力形成競爭優勢。一是要轉變企業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深刻認識低碳經濟對企業產生的重要影響,明確低碳技術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作用,制定企業的低碳發展戰略。二是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加快低碳技術開發與應用,縮短低碳產品的研發周期,降低生產成本,不讓價格成為低碳消費品的“攔路虎”,提升產品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核心競爭力。三是大力培養低碳技術人才,不斷提高他們的研究、設計和創新能力。
(二)構建適應低碳要求的現代產業體系
1.進一步發揮新能源產業的優勢。近幾年,河北省積極探索新能源與能源設備制造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建立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要進一步發揮新能源產業的優勢,推動河北省經濟發展實現新的跨越。(1)繼續大力支持餌定新能源產業基地、張家口和承德風電基地、廊坊太陽能光伏基地、張家口大型風光儲輸綜合示范工程等項目建設,進一步鞏固河北新能源產業的地位,搶占經濟競爭的制高點。(2)加快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國家即將出臺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首次將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劃歸到了新能源產業。當前最成熟且有望推廣的是潔凈煤技術,要加快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必須制定相關政策,加大潔凈煤技術研究開發力度,擴大潔凈煤領域的對外開放,推動潔凈煤技術產業化進程。同時,加大轉化力度,改善終端能源結構。(3)大力發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秸稈發電、沼氣利用等生物質能源產業,充分利用新型的生物燃料動力,逐步替代化石燃料的利用。(4)充分利用河北沿海潮汐資源,加強潮汐發電技術的研究。
2.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多數屬于低碳行業,要積極發展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元器件等生產類和投資類產品,重點支持華為廊坊產業基地、京東方移動顯示、中興北方產業基地、富士康生產研發和電子信息制造基地等項目,并充分發揮河北省人口大省的優勢,大力發展知識和勞動密集的計算機軟件生產。現代服務業也是一個能耗低、污染小、就業容量大的低碳產業,要重點謀劃現代物流、研發設計、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文化旅游、商貿流通、休閑健身等生活性服務業項目,在廊坊、秦皇島等地將現代服務業作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將秦皇島、承德建成低碳旅游城市。
3.發展低碳農業。一是進一步加大綠色農業投資和示范區建設力度,發揮河北省農業產業的優勢,在綠色產品開發、營銷、信貸、稅收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積極開拓綠色農業市場,全力打造京津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二是大力推廣低碳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工藝。三是推廣太陽能和沼氣技術,在農村普及太陽能集熱器是發展低碳農村的有效途徑。
4.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其他傳統產業。圍繞鋼鐵、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等行業,重點實施創新能力提高、產業聚集提升、安全生產提升等七大技術改造專項和千項技術改造工程,加快新型制造工藝、流程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利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的高碳行業。
5.發展壯大循環經濟。大力支持循環經濟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積極推廣余熱余壓回收、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等清潔生產技術,要求企業從產品設計到選擇材料、工藝設備、廢物利用以及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不斷地加強管理和技術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從源頭上減少資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制定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鼓勵企業采納國際技術標準和各種綠色標志,獎勵清潔技術的應用。運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對那些技術落后、危害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各類企業要堅決進行清理。
(三)建立健全低碳經濟發展的制度支撐體系
1.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發展低碳經濟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在發展的不同時期制定不同的發展規劃。在當前的初期階段,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地位,根據河北省的省情,確定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
2.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可以從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進節能的角度出發,采取減免稅收、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綠色信貸等措施,逐步建立起低碳生產與消費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體系。
3.加強低碳經濟的法制建設。目前河北省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主要有《河北省節約能源條例》、《加強節能工作決定》、《節能減排綜合性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性規章和政策文件,但對于發展低碳經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針對河北省自身的情況,進一步加強低碳經濟的法制建設,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4.建立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制度。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一是鼓勵銀行推進貸款管理機制創新,加大對節能減排項目的貸款力度,制定和開發出一整套適合節能減排項目的新貸款管理辦法和管理技術。二是構建和完善河北省的碳交易市場,形成多層次的碳交易市場體系。
5.建立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體系。低碳技術的創新主要包括節能技術、新能源技術和C02捕捉與埋存技術的創新。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因素之一。要加快低碳技術開發與應用,強化低碳技術創新機制和清潔發展機制,大力開發應用替代技術、減量化技術、資源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工藝節能和建筑節能技術、生態恢復技術。應通過整合省內相對分散的科技及產業資源,以國家或省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構建四個與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相關的技術創新聯盟:河北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產業聯盟、河北省風能利用技術創新產業聯盟、河北省地熱利用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和河北省固體廢物資源化與循環利用技術創新聯盟。
6.建立低碳經濟的評價和考核體系。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嚴謹的評價體系,而科學的評價體系要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和地域差異。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認證日前已正式啟動,它是國內首個低碳產品認證標準體系,河北省應充分利用這一標準體系推動企業的綠色轉型。
參考文獻:
[1]陳紅英等,低碳經濟:河北省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機遇[J].中國商貿,2009(7)
[2]母愛英,張良低碳經濟中的河北——機遇、挑戰與對策[J].工業技術經濟,2010(9)
[3]段麗茜,吳艷榮,發展低碳經濟的河北路徑[N].河北日報,2010-01-19
[4]民盟河北省委,積極穩妥地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EB/OL].http://neW8yzdsb.com.cn/system/2010/01/1I/010326992.shtml.2010-01-11
[5]付允,馬永歡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16
[6]高利鋒,新能源產業將成河北省經濟發展新引擎[N].燕趙都市報,2009-06-18
[7]吳紹冰,鄭惠華,河北能源結構還缺點啥[N].河北經濟日報,2010-03-12
[8]邢開成,河北新能源產業“風光”無限[EB/OL].htcp://www.ema.gov.erdqhbldnewsbobao/201003/t20100319_62370.html,2010-03-19
[9]郭文生,應建立科學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N].中國環境報,2010-12—13
[10]陳曉春,譚娟,陳文婕,論低碳消費方式[N].光明日報,2009—05-05
[11]陳秀村,低碳消費才是低碳經濟終點[N].農村大眾,2010-04-13
[12]劉敏,低碳經濟背景下構建湖南低碳消費生活方式研究[J].消費經濟,2009(5)
[13]周厚威,劉爭波,低碳經濟下的消費模式與引導策略研究[J].企業家天地·下旬刊,2010(1)
[14]胡金鳳,劉福森等,略論消費的可持續性與不可持續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6):115
[15]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課題組,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R].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郄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