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文化建設是審計事業發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動力。加強審計文化建設就是要使審計人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審計監督職責,在維護國家財政資金安全、促進政府依法行政、促進提高行政效能、推進廉政建設等方面,以審計人高度負責的精神、嚴謹細致的作風,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助推國家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修水縣審計局在致力審計文化建設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牢固樹立科學審計文化觀,為創新發展審計文化提供先進的理論依據
所謂科學審計文化觀,一是在審計價值取向上,要以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為核心,以審計職業道德建設為重點,以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為根本,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搞好審計工作的高質量監督和服務。二是在審計監督取向上,著力實現審計工作的“四個轉變”:即推進審計職能由監督向監督與服務并重轉變,關注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鄉鎮、部門單位債權債務審計調查;推進審計重心由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向財政財務收支與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并重轉變;推進審計方法由手工查賬向手工查賬和計算機輔助審計并重轉變;推進內部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轉變。三是在審計服務取向上,立足建設性,堅持批判性;立足服務,堅持監督;立足全局,堅持微觀揭露與查處,盡職盡責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度重視審計理論的研究和應用。審計事業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必須有厚實的審計理論作支撐。近年來,修水縣審計局審計理論研究和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推動審計事業科學發展》、《關于審計整改工作的思考》、《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等多篇審計理論調研文章先后在省、市審計雜志上發表,對審計實踐工作取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隨著審計實踐的深入發展,審計監督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審計理論不僅要在基礎研究和探討上下功夫,使廣大審計人員搞清楚審計的本質,還要能夠站在更高層次,諸如績效審計的方法和途徑、審計成果的綜合運用等角度,引領廣大審計人員厘清審計理念,轉變審計觀念。為此,修水縣審計局不斷加大審計理論研究、探討的力度,從審計實踐中提煉審計理論成果,再應用到審計實踐中去,為創新發展審計文化提供先進的理論依據,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加大審計人才建設力度,為創新發展審計文化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一是致力于審計管理創新。審計管理是審計文化在運行方面的主要表現形式,對審計文化的孕育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修水縣審計局率先在全市審計系統推出審計管理創新,建立內部運行監督制約機制。結合新形勢、新任務和審計工作的實際,對審計工作重新進行定位,建立嚴格規范的審計質量控制機制、嚴謹高效的日常工作運行機制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突出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提高班子領導水平、干部思想政治和業務水平、機關管理水平、審計技術水平、審計工作成果水平。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全局干部突破原來的傳統審計方法,跳出審計搞審計,更加注重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上去揭露問題,分析原因,較好地發揮了審計的預防、揭露和建設性功能,審計質量大大提高,呈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可喜局面。
二是建立務實的學習機制。為大力打造“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隊伍,積極營造“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終身學習”的氛圍,局領導要求審計人員牢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努力踐行民本審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審計工作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用制度引導干部學習、以機制促干部學習、用目標激勵干部學習,堅持每周六上午集中學習制度,加大后續教育培訓力度,鼓勵干部參加學歷和相關專業資格考試,干部專業知識結構明顯改善,目前,全局大專及以上學歷20人,占干部人數的95%,取得中級以上職稱的業務人員占92%。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大大提高,個人綜合能力明顯增強。
三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從2003年起,修水縣審計局就著手建立以“三化”為目標的考核機制。一是考核標準科學化。切實體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二是考核方法現代化。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形成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等多種形式相統一的考核體系;三是考核內容綜合化。成立專門的考核小組,年度考核內容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每年度的考核得分作為評優評先和中層干部競聘上崗的主要指標,加強對人才的監督和管理。
四是完善“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選拔任用機制,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切實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和透明度。堅持用“賽馬機制”選人和“軍功理論”用人。在全縣率先推行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制和業務干部崗位交流制,修水縣審計局制定了《修水縣審計局中層領導干部競爭上崗辦法》,通過雙向選擇,實行優化組合,為干部搭建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審計業務管理和機關內部管理制度,新建或修訂了涵蓋行政、業務、黨建、人事、財務管理等方面制度28項,初步形成了導向明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制度體系,努力做到工作有標準、做事有規則、管事有規章、辦事講程序、干事講效率、考核講績效。努力使全體審計人員形成重視管理、服從管理和服務管理的良好共識,推動審計管理上臺階、上水平。
提升審計信息化建設水平,為創新發展審計文化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撐
一是加大審計方法的研究力度,摸索、推介和運用先進的審計方法,使AO系統應用得以拓展,促進計算機審計成果質量不斷提高。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充分借鑒和吸取省審計廳、市審計局以及兄弟縣(市、區)審計局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探索適應形勢發展、便于審計監督的科學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按照審計署“六個一”的建設內容,到去年,全局審計業務人員基本配備了筆記本電腦,計算機輔助審計逐步推進,AO系統審計也逐步應用于審計工作當中。尤其是該局利用AO系統實施的縣人民醫院財務收支審計項目,被評為全省優秀專家經驗,入選了江西省《計算機專家經驗庫》,是全省唯一入選的縣級審計機關。二是堅持推廣應用AO系統與大力開發信息資源并重。高度重視審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全市縣級審計機關中率先成立審計信息中心,促進審計信息資源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組織專人將歷年來的審計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就經濟責任審計、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和審計調查、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等方面建立專門的數據庫系統,實現審計資源共享,為領導決策和審計人員隨時了解審計工作成果提供服務。
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創新發展審計文化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一是按照縣委關于加強組織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局黨組高度重視,多次專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黨建工作,按照“圍繞黨建抓審計,抓好黨建促審計”的總體思路,訂立黨建工作計劃,抓好黨員活動室建設工作,健全和完善黨員“三會一課”制度等各項制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機關生活,堅持用先進的審計文化凝聚人心。在“七一”期間,采取聘請黨校老師上黨課、與縣紀委舉行聯歡活動、舉行歌詠比賽、開展黨員一日捐活動等多種形式慶祝黨的生日,豐富黨員的文化生活,讓審計人員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提高文化素養。同時,還組織黨員到掛點鄉鎮慰問特困黨員,送去慰問金2400元。連續六年被評為市、縣“先進基層黨組織”或“基層黨建十面紅旗”;連續六年在全市審計系統綜合評比中被評為“先進單位”;先后被江西省審計廳授予“全省審計機關廉政勤政工作先進單位”和“全省審計機關法制宣傳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二是大力倡導文明審計,局領導要求審計人員做到審計要依法按程序。遇事要先講道理。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尊重別人。不講粗話、大話、過頭話,傷害別人感情。對審計情況要如實反映,實事求是地處理。遵守審計紀律,言行舉止文明。“文明審計”是新形勢下對審計人員的更高要求,要用“審計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來理解別人”。2010年7月,修水縣審計局連續第三次(2004年~2005年度、2006年-2007年度、2008年~2009年度)被中共九江市委、市政府授予“九江市2008-2009年度文明單位”。2009年度被九江市文明委推薦為江西省第十二屆省級文明單位,2009年12月,局長胡平被評為全國審計系統先進工作者。2010年12月,被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審計廳評為全省審計系統先進集體。
三是開展“四項教育”和政風行風評議活動,提出“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整頓方案。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查擺問題,分析原因,對審計人員的廉潔從審情況進行調查,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自2007年至今,全局干部職工每個人均就廉政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寫出書面承諾,自覺接受被審計單位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規范了審計人員的行為,提升了審計干部自身的文明素質,樹立了審計干部的新形象。2008年,向被審計單位發出并收回的400多份《政風行風評議征求意見表》中,未發現一例審計人員有不潔行為,在2008年的政風行風評議中修水縣審計局分別榮獲全市審計系統和縣直執法類部門先進單位,受到市、縣有關部門通報表揚。在縣人大對25個政府組成部門屆初承諾兌現情況中期測評時,審計局獲滿意票24票。
四是開展“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主題教育活動。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和審計機關成立25周年,在全局開展征文活動,選調文藝節目參加全省審計系統紀念審計機關成立25周年文藝匯演,并獲得三等獎。
五是把開展獻愛心、關注社會活動作為增加審計文化思想養成的重要渠道。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扶弱助殘等道德實踐活動。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全局黨員干部踴躍捐款捐物,為雨雪冰凍災害受災群眾捐款1 400元,為汶川大地震災區捐款3 800元,全體黨員還為汶川大地震災區捐出特殊黨費2 688元。通過廣泛開展社會捐助、對口扶貧等公益活動,使全局干部深入感悟審計監督與服務理念,使審計文化貼近群眾、植根社會,為創新發展審計文化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作者單位:修水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