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視創新高,十七大報告、十七屆二中全會以及十七屆四中全會對該項工作均有重要論述。為全面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去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規定》)。這是中國審計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發展的里程碑,標志著經濟責任審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在如此強力的政策沖擊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立意更遠,政策更足,威信更高,它將面臨著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更面臨著非常挑戰期。作為向經濟強市邁進的新余來講,筆者認為,應對照《規定》,查找自身工作不足,在五方面狠下功夫,創新思路,改進方法,全面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有效監督領導干部正確行使賦予的權力,為新余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加快國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設作出更大的努力。
一、以健全聯席會議制度為紐帶,形成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鏈條效應”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涉及多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紐帶。《規定》進一步強化了聯席會議制度的重要性,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領導,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系會議制度。此前,新余市已成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但在新形勢下,應進一步深化聯席會議制度,從信息互通、計劃、實施、考核、監督和查處等健全機制,明確各單位職責,制定議事規則,使得有關部門協調運轉、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工作、交流通報工作情況、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從而進一步鏈接起審計與紀檢、組織等部門的紐帶,搭建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立體平臺,將聯席會議制度“鏈條效應”發揮到極致。
二、以資源整合為手段,尋找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常規審計互動的引擎
《規定》明確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履行是通過本地區、本部門(系統)、本單位來實現的,并從科學發展、財政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以及領導干部本人的守法等情況作了嚴格要求。
因此,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范圍廣、內容多、時間跨度大,審計過程中必須整合資源,講究方法科學,有效地將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常規審計緊密結合,才能確保審計工作質量。為此,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應注重“三個結合”:一是與財政決算及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相結合,強化財政收支真實性審計、強化對政府的債務審計、強化各項與群眾利益相關的專項資金審計、強化對國有資產的審計,并且對可能存在權錢交易和領導干部容易產生腐敗的相關部門和單位進行延伸審計,突出重要問題,規避審計風險;二是與績效審計及其他專項資金審計相結合,關注經濟發展中工作目標的完成、重大經濟事項、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干部廉潔自律等方面的情況,將單位的財政資金投入是否到位,管理是否有序,能否達到預期效應作為評價領導干部決策的重要內容;三是與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相結合,在揭露和查找薄弱環節的同時,注重從機制、體制上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促進被審計單位科學管理資金,確保政府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落實到位。
三、以科學評價體系為突破,促使審計結果有效運用
《規定》明確了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應通過建立合理可行的黨政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作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促使領導干部增強遵紀守法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由此可見,建立健全黨政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審計質量促進審計成果有效運用的需要。為此,經濟責任審計應站在推動地方科學發展的高度,圍繞國計民生、科學決策,探索對各類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工作職能、責任、工作目標的界定,通過分析資金利用的經濟性和項目目標的實現程度,細化或量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評價內容,建立科學合理的黨政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全面落實經濟責任審計框架的各項要求,促進領導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和規范權力運行,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在權力制約監督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體系建設,讓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不僅僅是查處問題評價政績、對查出的問題分類、剖析并提出有效建議,還能對帶有普遍性、傾向性、規律性的問題,注重觸及到制度層面,反映體制機制上的問題,追溯造成違規、違紀問題的根源,真正起到服務領導干部、服務政府決策、服務經濟發展的作用。
四、以提高任中審計比重為關鍵,強化審計免疫功能
被專家學者和廣大一線審計工作人員向來最看好的經濟責任審計形式就是任中審計,它被喻為領導干部經濟行為的“矯正器”,它能像“定期檢查”般提醒領導干部“有病早治,無病早防”。而新余目前尚未開展任中審計工作,且離任審計大多是先免職后上任、再委托后審計的模式,審計項目開展明顯滯后,勢必造成“馬后炮”,審計效果難以保障。
所以,一方面應積極拓展經濟責任審計形式,在堅持離任審計的同時,逐步增加“任中審計”的比重,實現監督關口前移,形成任中審計、離任審計完整的經濟責任審計體系,特別是要對縣(區)長主要領導干部任中審計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用這種關口前移的新模式,對黨政領導進行實際權力行使跟蹤,促使領導干部及時發現問題、改正錯誤,變事后監督為事前監督,減少和避免“小問題”釀成“大錯誤”,全方位構筑預防腐敗“防火墻”,充分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免疫”作用,達到經濟責任審計監督與服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應對離任審計大膽試行先免職、再審計、后任用的措施,甚至試行干部任前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示制度,避免“馬后炮”被動局面發生。
五、以借鑒它山之石為捷徑,推動經濟責任審計更好發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汲取先進經驗是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的捷徑之一。目前,經濟責任審計仍然屬于探索階段,所以巧學善用其他審計機關的先進經驗,對于我們進一步更新發展理念,完善發展思路,提升發展水平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然而學習先進經驗并不是套框框、學樣子,而是要學精神,要通過認真思索,思維加工,抓住先進經驗的實質,找到規律;要對照自身實際情況分析,找出差距;要重在創新地對先進經驗消化吸收,從自身實際出發進行再創造,把別人的經驗納入自己的經驗系統之中。在今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派出強將精兵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優秀的地方交流學習也將是該項工作的重要內容。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審計工作的難點,也是審計工作中的重點。在責任政府制度下,經濟責任審計必須不斷根據客觀環境的需要,從審計監督的角度,創新手段和方式,為促進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科學決策、認真履行職責,作出更大的貢獻。作為基層審計部門,應以《規定》的出臺為契機,找差距、找措施,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再上新臺階,譜寫經濟責任審計發展新篇章。
(作者單位:新余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