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按照“積極穩妥、量力而行、提高質量、防范風險”的方針,各單位都在積極穩妥地開展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較好地發揮了經濟責任審計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干部管理、促進廉政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從這幾年審計情況看,總體較好。但審計中發現個別領導干部在執行財經紀律和制度規定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改進和完善。當前經濟責任審計發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大事項執行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由于部分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執行上級有關規定不夠嚴格,導致有的領導干部對重大經濟決策事項不夠民主、科學。從審計情況看,某些單位大額資金的撥付未見辦公會議記錄,也未見班子集體討論記錄,有的甚至僅憑行政“一把手”簽字后直接支付。對于一些重大的投資,班子的其他成員只略知一二,其實也是“一把子”在具體操作。某些單位對重要資產的處置,也未制定相應的管理機制,致使資產處置的程序和操作不夠規范。
2.侵害國家利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審計發現,某些單位通過向法院提供虛假證據,虛構債權債務,轉移國有企業的房屋、股權等;通過虛開發票、虛列成本或收入不入賬等手段轉移國有資產。這些行為嚴重侵害了國家利益,造成固有資產的流失。還有以專項資金直接抵沖在建工程,形成大量的賬外資產,沒有備查賬,時間一久,或現任領導一換,資產就流失了。
3.收支不實,損益不實。審計發現,某些單位存在轉移收入、虛列支出、收支不入賬等現象。更有甚者,有一個單位將下屬的房產公司放在賬外三、四年,三百多萬元的利潤有待“以豐抵欠”。
4.固定資產管理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購建的固定資產不及時入賬。二是部分固定資產因來源渠道混亂,手續不全,未及時評估其真實價值,長期賬外存放,不作財務處理。三是部分單位固定資產長期不盤點,賬實不符情況嚴重。四是國有資產長期借給其他單位、個人無償使用,或雖然出租,但長期不收租金。
5.對下屬單位監督管理不夠到位。審計發現,某些單位未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對下屬單位缺少相應的制約措施,無法保證下屬單位的重大經濟事項置于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之下,造成下屬單位財務管理混亂、違規套取現金等問題的發生。
6.對付上級部門的考核,人為改變資產的結構或資產負債率。審計中發現某些單位為完成應收款考核指標,人為將應付性質的往來抵沖應收款,特別是家庭農場職工欠款,由于人數多,蒙混起來更好過關。還有將應收款調到待處理賬中,可單位并沒有能力處理。公司總部或團場財務科的年終對外報表有許多的調整賬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經不起檢驗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應付考核或提高企業在銀行的貸款資質。
7.為了任期的政績,期內領導不愿處理前任領導留下的呆壞賬。如關停企業過期的存貨不作處理,資產不提折舊等。
為了進一步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高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運用,促進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筆者認為應及時建立“三項機制”:
一是建立警示機制。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作為領導干部談心、談話及實行誡勉的重要內容,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同時,應將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運用到干部教育管理中去,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領導干部普遍樹立財經法紀觀念,增強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廉潔從政意識和經濟管理意識,提高領導干部的領導水平和經濟決策水平。
二是建立公告機制。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開,對于那些嚴格遵守國家財經紀律,認真履行經濟責任,工作成績突出的領導干部是一種表彰和鼓勵,而對于那些在任職期間嚴重違反國家財經紀律規定,損公肥私或者玩忽職守,給國家財產造成損失浪費的領導干部,是一種警示、教育和制約。此外,可以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作為干部任職前公示的內容之一。一方面可以讓群眾更全面、更具體的了解擬任用的領導干部,尤其是經濟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經濟責任審計作用和效果,使兩項制度同時得到完善。
三是建立聯動機制。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要逐步建立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聯合調研機制、聯合督查機制、聯合會商機制、聯合辦案和跟蹤督辦機制、聯合應用成果機制等運作機制,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得到有效運用;另一方面,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國資和審計部門在工作中要加強協調配合,在審計成果分析、運用上要各盡其職,協調一致。有關部門要作好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后續分析研究,對審計成果進一步深化、細化,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列入領導干部本人的干部考核(廉政)檔案,作為領導干部業績考核和職務任免的參考依據;干部管理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及時將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利用情況反饋給審計機關。建立了這樣的聯動機制,有助于形成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合力。
上級部門在年終考核時要實實在在地審閱賬項,不能走馬觀花,對于不切實際的考核項目要徹底取消,以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于人為操作的賬務處理必須追究責任,并將其裝入個人檔案,做離任或提升的參考。(作者單位:農十二師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