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級審計部門的工作部署,我們對全市生育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及使用情況進行了連續三年的審計。從審計情況看,2007年至2009年,全市征繳的生育保險基金雖逐年在增加,但相對征繳的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比例呈現萎縮狀態,擴面工作難以開展。本文試從基金征繳、管理和使用,業務經辦機構內控制度建立、健全等方面,探析原因及對策。
生育保險呈萎縮狀態,擴面工作難以開展。究其原因主要是:
1.制度執行不到位。《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規定的覆蓋面和對象是所有城鎮企業及其職工,保障范圍有別于基本醫療保險。但在執行過程中,卻不能完全到位。一是參加生育保險的單位多為全民所有制企業、中央部屬企業和省屬企業。然而,近些年來,隨著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及其職工逐步減少,參險單位和工資總額相應減少,造成生育保險基金自然萎縮。二是私營企業由于人員流動較大及持續經營能力等原因,參險意愿不高,致使生育保險制度在非公有企業難以得到落實。三是在進行醫療制度改革時,對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的關系把握不準,如我市某地就直接把生育保險納入醫保范圍,其他縣(市、區)雖未直接把生育保險納入醫保范圍,但審計發現,醫保機構在實際操作中,對生育產生的醫療費用有在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報銷的現象,也是導致生育保險基金萎縮的原因。
2.待遇標準不規范。《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對女職工如何領取生育津貼和報銷醫療費作了規定,但在具體實施中不到位,經辦機構支付的生育津貼和報銷醫療費標準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我市生育津貼按上年社平工資發放;報銷醫療費執行的是1997年制定的定額醫療補助標準。2007~2009年間全市生育保險基金共計支出1 465萬元,三年間享受生育待遇的人數為2 967人,平均每名女職工得到的生育津貼和定額醫療補助為0.49萬元,而生育女職工實際所需要的生育津貼和醫療費用遠遠超過此數。另外相對一些效益好的壟斷行業來說,如供電、煙草,由于生育保險經辦機構支付的生育待遇較低,企業對生育女職工還要支付社保機構下撥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等差額部分的補助,這些企業,生育保險費用照繳,對女職工的生育補助還要照付,企業負擔并沒有減輕。企業因此認為生育保險補償太低,作用不大,參保不合算。一些效益較好、女職工又少的企業或行業干脆對生育保險實行企業內部或行業系統內部統籌和管理。對一些效益較差的企業來說,如商業、供銷所屬企業,在職職工工資都不能按時足額發放,生育保險費難以繳交,造成拖欠,出現這種情況,這些企業的生育職工就享受不到生育保險待遇,導致惡性循環,生育保險擴面工作難以開展。
3.權利義務不對等。一是參加生育保險的男性有義務沒有權利。如女職工較少的煤礦、建筑行業與女職工較多的紡織、服裝行業,他們的繳費義務相同,但享受的待遇不同。因為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僅限于參險單位的女職工,而參險單位的男職工如果配偶沒有單位或單位沒有參險或欠繳保險,其生育行為便不屬于生育保險待遇范疇,男職工生育仍要自己掏腰包。履行了繳費義務,男職工卻不能享受待遇,造成男職工對生育保險政策有抵觸情緒,參保積極性受到挫傷。二是近些年固有企業改制,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不好,企業拖欠生育保險費的情況較為嚴重,2009年審計結果表明:截止2008年底,我市歷年累計欠繳金額達1 000余萬元,拖欠的企業達30%。社保機構對這些欠繳生育保險費的企業不再支付企業生育女職工的生育津貼和醫療費用。只有連續繳納生育保險費就支付,一旦停繳、欠繳就拒付,而不管以前是不是按時足額繳納生育保險費。這種做法使生育保險的保障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企業認為生育保險似有“霸王條款”的感覺,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參險意識不強,抵觸情緒較大。
為了更好地開展生育保險工作,切實保障女職王生育權利和特殊利益,特提出幾點建議:
1.強化法制觀念,盡快健全完善現行的生育保險法律法規。目前,各地執行的生育保險所依據的主要法規是1994年勞動部頒發的《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隨著勞動力廣泛交流及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該《辦法》與現狀已不相適應,如強制性不足、保險覆蓋范圍和對象較窄等。《辦法》僅是部門規章和試行辦法,各地在具體實施中又有所變通,靈活性較大,造成各地生育保險執行標準不統一,執行力度不一致,實施阻力大等狀況。《辦法》規定的覆蓋范圍和對象是城鎮企業及其職工,大量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及分散在農村的企業和職工未納入生育保險范圍。因此,盡快提高生育保險的立法層次,增強其法律強制力,制定面向全國各個行業在職婦女均可適用的《生育保險條例》。不僅可以切實維護各行業女職工的生育權益,保障她們在生育期間得到必要的經濟補償和醫療保障,也可有效的解決生育保險擴面工作難的問題,有力地推動和促進生育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將生育保險并入醫療保險范疇的基本思路,即解決了生育保險基金征繳及擴面難的問題,又節省了管理生育基金的人員及成本開支。
2.強化保障實效,確定合理的生育津貼和報銷醫療費標準。與經濟發展速度相比,目前執行的生育津貼和報銷醫療費標準明顯偏低,不但減弱了生育保險的作用,而且抑制了參保單位的積極性。須制定符合實際的生育津貼和定額醫療補助標準,最好是實行動態管理,保證生育期間的待遇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速度相適宜,切實保障生育職工在生育期間的基本生活,減輕繳費單位負擔。
3.強化公平理念,體現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明確權利義務。一是要明確男職工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生育保險是按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征繳的,其中自然包括男職工的工資份額,因此,男職工也應享有相應的權益,如參險單位的男職工若配偶沒有單位或單位沒有參險或欠繳保險的,生育保險經辦機構可按一定比例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這樣不僅有效地保護了男性的權利,同時有利于轉變傳統的男性本位觀念,以促進更多的男性承擔家庭的責任,更加體現了男女在家庭和生育方面的責任和權利的平等,從而有力的推動兩性的平等和諧發展。二是要明確已繳納過生育保險而又失業的婦女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婦女在失業期間的生育,更需要社會扶助,只要她曾參加過生育保險,就應當有權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不能因為單位的變故,就剝奪女職工應享受的生育待遇。建議生育保險實行社會化發放方式,獨立于單位之外,使參加了生育保險的女職工無論流動到哪里都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作者單位:宜春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