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了學校聲像檔案的原始價值、生命價值、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針對當前聲像檔案管理中的問題,提出健全檔案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員素養、加強檔案室建設、建立責任追究制等建議。
關鍵詞:聲像檔案;價值;學校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5-0106-02
一、聲像檔案的價值
學校文化是學校在長期實踐基礎上積淀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學校人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是一代又一代學校人共同創造和傳承的結果。因此,可以這樣說,學校文化傳承的越長久就越有生命力,而在學校文化傳承中,學校檔案尤其是聲像檔案顯得越來越有意義和價值。
(一)原始價值
聲像檔案是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有查考價值的并以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為主要載體和以影像、聲音為主要反映方式的歷史記錄,它要求材料必須是原版、原件,圖像清晰,準確,系統,重點突出,具有代表性。由此可見,聲像檔案是最忠于和最接近事實,并記錄事實的材料。學校的聲像檔案大都是記錄和反映學校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發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真實記錄事件或活動的全過程,有聲音,有畫面,有色彩,可謂聲情并茂。與紙質檔案相比,聲像檔案更生動,更具體,更鮮活,更具有原始價值,因而,聲像檔案應該是最有原始價值的檔案保存形式。
(二)生命價值
學校聲像檔案的生命價值主要體現在其材料的可復制性和可傳播性。聲像檔案雖然也有期限性,但與紙質檔案相比,聲像檔案更具有永久的生命價值。一方面得益于其材料的可復制性。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使得聲像檔案可以進行“原始”形式的復制,而紙質檔案就不具備這個特質。紙質檔案的復制是在時間、地點等要素發生改變以后的復制,充其量只能叫“還原”,具有虛假性。而聲像檔案的復制只是材料的更替,不是內容的改變。另一方面學校的聲像檔案屬于一種文化現象,因為聲像檔案既反映了上層建筑觀念形態,又反映了經濟基礎物質成功中凝聚的精神價值。從傳播學的角度看,由于“傳播”這一觀念的引進,從而將聲像檔案的貯存信息的屬性(即原始記錄性)與傳播信息的屬性(即傳播性)并列,即聲像檔案不僅是一種歷史、知識、文化的原始記錄,而且是一種歷史、知識、文化的傳播媒介。它不僅忠實地記錄了學校發展的歷史和進程,還能為學校的進步與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作為學校校史文化的歷史記錄,其原始記錄性和憑證性的特征,使之具有圖書、報刊等其他文獻所不具有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從而成為研究學校歷史與發展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對于校史文化傳播中的訛傳或者錯誤現象能起到很好的糾正、矯枉作用。
(三)教育價值
與其他行業和單位相比,學校的聲像檔案更具有顯著的教育價值,是對學生進行學校文化教育和文化傳播的最好材料。以我校為例,我校是一所由中師升格為專科的師范學校,具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聲像檔案資料,積淀了深厚的學校特色文化,尤其是以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愛滿天下”為校訓,在20世紀八十年代就成為全國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面旗幟。打開這些檔案,我們能夠看到過去學校舉辦的許多活動內容,諸如學校在教師和學生中開展“教學做”活動,創辦《創造小報》、《半根草》校報、《新生活教育》校刊,成立了學校陶行知研究會和學生陶行知研究會,組織“行知實驗班”等等,這些聲像檔案真實記錄了我校60余年的發展歷史,在全校營造了濃濃的陶研特色,成為對學生進行學校文化教育和文化傳播的最有效的教育資料。一批又一批接受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莘莘學子,走出校門,走向基礎教育崗位,再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傳播,使一代又一代的人受益匪淺,成為學校文化的傳播者。
(四)社會價值
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培養的人才是否可以得到社會的認可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和過程都可以用聲像檔案的形式記錄下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一套完整的學校聲像檔案就是一段學校發展的歷史,就是學校為社會服務的歷史,也是學校文化傳播的歷史。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學校聲像檔案在學校文化傳播中的價值顯得越來越重要,重視聲像檔案的價值,對于促進學校文化傳播越來越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
但是,在實際的聲像檔案管理和使用中卻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1.管理制度不健全,聲像檔案沒有集中統一管理。2.檔案意識不強,聲像檔案難以及時完整歸檔。3.保管條件差,聲像檔案難以長久保存。4.收集渠道不暢,聲像檔案館室藏匱乏。5.區域性重大活動檔案失控,聲像檔案流失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聲像檔案價值和作用的發揮,加強聲像檔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二、聲像檔案的管理
(一)健全學校聲像檔案管理制度,使聲像檔案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在規范化方面,聲像檔案管理人員要具備檔案室管理人員的專業文獻檢索能力,對學校聲像檔案進行分類、編目、著錄以及分裝收藏;要按照《中國檔案法》和有關聲像檔案管理辦法進行分編,使聲像資料排列順序化、合理化,把聲像資料按分類標準科學、有序、系統地分類、編號登記;建立健全借閱聲像資料卡片和聲像資料財產賬,實行電子文檔管理化,使聲像資料檢索更為方便快捷。在制度化方面,為保證聲像資料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必須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如登記制度、借閱制度、流通制度等。
(二)提高聲像檔案室管理人員的素養,使聲像管理與服務一流化
聲像檔案室人員應知曉檔案學、情報學知識,熟練掌握聲像檔案管理的業務技能,做好資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借閱、保管工作,掌握資料的搜集、采訪、登錄、分類和編目方面的方法,要形成熟練的基本功和業務技能。同時,檔案管理人員需要具有愛崗敬業精神,除認真對待讀者檢索、咨詢服務外,要按時進行檢查和維護,定期檢查聲像檔案的保管情況,若發現問題,應當查明原因,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錄音帶、錄像帶應當每兩年重新纏繞一次,纏繞時應當用正常播放速度,確保聲像檔案不變質,不損壞,不流失,以一流的服務促進聲像檔案的管理,促進聲像檔案作用和價值的發揮,促進學校文化的傳播。
(三)加強聲像檔案室建設,為聲像檔案的保存提供良好的環境
科學、有效的保存和保管聲像檔案的另一重點是加強聲像檔案室建設。許多學校的聲像檔案達不到聲像檔案的保存要求,往往和其他檔案混合存放,這很不利于聲像的保管。聲像檔案室要配置適宜安全保存聲像檔案的專門庫房,應當符合防火、防水、防潮、防日光及紫外線照射、防污染、防有害生物、防盜、防震和防磁等要求,配備適應檔案現代化管理需要的技術設備。聲像檔案還應當恒溫、恒濕保存,在24小時內溫度變化不得超過±3℃,相對濕度變化不得超過±5%;照片、底片存貯溫度應當控制在2~21℃,相對濕度應當控制在20~50%之間;錄音帶、錄像帶、磁帶、光盤的存貯溫度應當控制在15~27℃,相對濕度應當控制在40~60%之間;錄音帶、錄像帶、磁帶、光盤應當放入盒中保管;照片、底片冊、錄音帶、錄像帶、磁帶和光盤等應當垂直放置,不得堆積平放。要根據檔案的不同等級,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加以保護和管理。
(四)加強聲像檔案管理的執法力度,建立責任追究制
在實際的聲像檔案管理中,由于執法力度不夠,經常出現聲像檔案不能及時收集或流失等現象,甚至許多活動的組織者把活動的聲像材料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這些現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檔案管理執法力度不夠,導致許多聲像資料不能及時保存、保管。有的是因為檔案管理經費不足,不能及時完成聲像材料的編輯、刻錄、制作等后期工作,時間一長,原來有價值的聲像檔案最終變成廢品。加強聲像檔案管理,就必須加強檔案管理執法,建立責任追究制,確立“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打通聲像材料收集渠道,加大聲像檔案建設的經費投入和人力投入,設置專門負責聲像檔案收集、整理的崗位和人員,以便確保有價值的聲像檔案都能及時地歸檔,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促進學校文化的傳播。
(五)加強聲像檔案分類管理,建立學校文化聲像檔案庫
在實際的聲像檔案管理中,比較重視聲像檔案管理,卻往往不十分重視學校文化檔案的分類管理,經常是與其它聲像檔案雜亂的存放,這種保存方法既不利于學校文化聲像檔案的保管,也不便于檢索和利用。因此,建立專門的學校文化聲像檔案管理庫是促進學校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根據聲像檔案材質不同,按照照片類、錄音類、錄像類、磁帶光盤類等劃分標準,結合學校文化聲像檔案的特點,大致可以分為學校物質文化聲像檔案、學校精神文化聲像檔案、學校制度文化聲像檔案。特別要注意照片檔案的分類,照片的底片不分屬類,按形成時間先后順序編號入底片冊,裝滿一冊為一卷,一卷底片編一個流水賬號;無法裝入冊的大底片,要單獨存放,并在底片冊內編一個底片號,說明存放點;對于數碼照片的底片也要注意填注必要的說明。
參考文獻:
[1]國家檔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OL].http://www. people.com.cn/item/flfgk/xzf/x8701.html,2003-6-9.
[2]國家檔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OL]. 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9/1,2003-6-9.
[3]遼寧省地方標準聲像檔案管理規范[OL].http://www. cqvip.com/qk/83820X/200103/.html,2008-9-14.
[4]試析文化傳播學視野下學校聲像檔案的管理與利用[D].論文網, 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