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卡拉贏利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投資建設和維護拉卡拉便利支付網點,為消費者提供各種便民金融服務,以及電子商務支付服務,向用戶或者商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二是打通互聯網和便利店,開展電子商務服務,或為商戶提供其他增值服務。
白領小梁要利用午休時間處理大堆事務:信用卡還款、給房東轉賬、支付寶充值支付、手機充值等等。以往,這些事情,小梁都必須在銀行排隊,為此浪費不少時間。但她不會使用網上銀行,因為程序繁瑣,而且她對其安全性也一直存有疑慮。現在,小梁到樓下的便利店,在一個叫拉卡拉的智能刷卡終端機上,就可輕松地把這些業務一攬子解決。
這個有著諸多功能的小盒子隸屬於拉卡拉公司,其于2005年成立,2007年在北京、上海的知名品牌便利店試點,布設拉卡拉智能刷卡終端……短短5年時間里,拉卡拉已經積累了600萬忠實用戶,成功進駐了大陸100多個城市,鋪建4萬多個拉卡拉便利支付網點,在38個主要城市實現全面覆蓋,成為目前大陸最大的線下電子支付公司。
產業鏈競合共贏
拉卡拉商業模式的成功關鍵,源於它構筑了創新型的集成式支付平臺,順利實現產業鏈的多方共贏。
對於用戶一方,拉卡拉目前開展的絕大多數業務都是免費的,如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購買游戲點卡、公共事業繳費等。這些業務的費用由出賬機構承擔,依據不同的業務來源,出賬機構設計不同的費用標凖和分賬模式。以公共事業繳費為例,公共事業單位一般會向銀行和第三方給出0.3%左右的服務費,然後依據銀行、銀聯、拉卡拉在這個服務鏈條中所承擔的角色進行分配。而信用卡還款是由發卡行為消費者提供的免費服務,交易費用則被轉嫁到發卡行。
拉卡拉與銀聯轉接系統連接,其後臺交易通過銀聯提供的硬件和技術支持來完成,無損銀聯在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拉卡拉與它并不形成利益沖突,甚至有利於刺激消費者增持銀聯卡。同時,拉卡拉的出現有利於幫助合作的銀行柜臺剝離低端業務,降低營業點的人流量和運營成本。通過與銀行形成一種分工合作的模式,拉卡拉彌補了金融服務鏈條上的一個斷點,找到了自身在產業鏈上的位置。
對中國電信、淘寶、攜程網等簽約商戶而言,拉卡拉依靠自身渠道力量為它們提供了支付終端。在這個過程中,拉卡拉并不沉淀資金,可以有效縮短消費者埋單、還款的時間甚至實現實時支付,從而有利於商戶提前收款,提高資金周轉速度,降低資金壓占和壞賬風險。同時,通過拉卡拉的EBPP(電子賬單處理及支付系統)平臺,商戶出具的賬單資料被整合成統一的格式集中呈現於拉卡拉賬單上,可以有效的掌握消費者信息。
使用拉卡拉終端的第四個受益方則是便利店等安裝其設備的實體網點。相關統計顯示,自安裝拉卡拉後,便利店客流量上升了40%,而專程使用拉卡拉的顧客80%到90%都會在便利店買東西。
化繁為簡
網絡支付對於網絡零售商而言,是最便捷、最低成本的方式,但由於在方便和信任度上始終無法與現場支付相比,目前主要的網絡零售商們仍然依賴成本和風險都更高的貨到付款方式。對於家電、機票等大額產品,一次交易的金額甚至可超過快遞員的月薪,風險之高可想而知。
拉卡拉的核心優勢在於「使用過程的化繁為簡」。無論是網絡銀行抑或是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網絡支付,用戶首先必須注冊登錄賬戶名,設定并且牢記復雜的交易密碼,甚至需要安裝數字證書或者U-key。過長的交易鏈條和繁瑣的交易步驟,讓很多消費者在中途泄氣。根據這一困擾拉卡拉提出「網上購物,刷卡支付」商業模式——拉卡拉的使用則保留了銀行卡的使用方式,保持用戶原有的使用習慣——商家只要在拉卡拉生成一個賬單號,消費者直接刷卡轉賬,便可完成網上購物。「化繁為簡」的操作體驗吸引了那些不會或不習慣使用第三方網絡支付或網上銀行的消費者,以及某些情況下,難以被網銀或第三方支付渠道覆蓋到的客戶。拉卡拉的支付模式利用了傳統的終端設備,通過「減法法則」有效地規避困擾網絡支付交易鏈條過長的瓶頸。
數據說話
據易觀國際(Analysys International)發布的《中國線下便利支付市場專題報告2010》顯示,2009年大陸線下便利支付交易金額達到1100億元(人民幣,下同),線下便利交易市場交易筆數近8500萬筆。2010年大陸線下便利支付交易規模將達2250億元,2014年將翻一倍達到4350億元。線下便利支付市場開始逐漸向少數大型線下便利支付運營商集中。線下便利支付運營商拉卡拉仍然保持了市場份額領先的優勢,同比增幅高達300%。拉卡拉和銀聯旗下公司共同占有了線下便利支付85%的市場份額,其他一些區域性運營商已經開始逐漸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