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FA啟動元年,兩岸逐步開放各自市場,往來關稅互惠直至基本零關稅,這為臺商拓銷大陸市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機。如何拓展版圖,搶占市場先機,廣大臺資企業正開始新一輪的「登陸」布局。
用一位臺商大佬的話說,「在大陸布局產業要快,再等兩年就來不及了。」
2011年1月1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正式實施,列入早收計劃中的臺灣產品有557項,大陸產品267項,分2年3階段調降關稅至零;而早期收獲清單的降稅安排,將大大降低在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成本。作為一份框架性協議,ECFA所提供的制度性保障也使臺企開拓大陸市場的信心大幅增強。
ECFA啟動元年,為了把握兩岸經貿前所未有的利好關系,搶占市場先機,很多臺資企業正開始新一輪的「搶占市場」布局。
覺靈敏搶灘七大新興產業
2011年,同時也是大陸「十二五規劃」開局元年,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將是發展重點。嗅覺靈敏、以科技見長的臺商,如何搶進高端?
以電源供應器起家,近來轉型綠色企業相當成功的臺達電子,動作頻頻,七大領域幾乎均涉獵。臺達電子企業資訊暨投資人服務處資深處長周志宏分析,如今大陸著力發展七大新興產業,對於臺達電布局已久的新事業相當有利。從電子紙、綠色能源、LED照明、超級電容、醫療器材、到電動車零組件,臺達電都已陸續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2010年6月中旬,臺達電又發布電動車方面消息,位於大陸吳江的生產基地,發表兩款改裝過的電動車,并已正式上路測試成功。這兩部試裝車,整車動力系統皆由臺達電自主研發、設計、生產。不只生產電動車,臺達電也在上海成立汽車電子研究中心,持續加強研發,「同時也運用現有技術,協助其他工廠節能減排,共同推動綠能環保工作。」
乘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東風,臺灣汽車企業也開始「搶市場」布局。在電動車、新能源汽車方面,裕隆早已棋先一著,與東風汽車合資在杭州成立了東風裕隆,其「納智捷」品牌將成為出擊大陸市場的首款SUV車型;裕隆集團旗下tobe品牌又與吉利汽車技術合作,推出酷比M'car,搶占大陸汽油小車和電動車市場。
亞洲最大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同樣有新動作。2011年,大聯大鎖定四大發展方向,綠能、車用電子、白牌智慧手機與白牌家電;其中剛起步的綠能事業,打算和大陸的綠能產業合作,目標要在三年內沖上百億元新臺幣營收規模。
全球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恐高處不勝寒,抓住大陸物聯網商機,轉做服務。「透過物聯網,研華科技將從硬體供應商的角色,往服務業轉型,提供更多生活與智慧應用的范疇,」研華(中國)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羅煥城說。2010年,研華持續投資,在大陸昆山興建了研發中心;研華內部也進行組織改造,分為四大主軸,無線感測網路、Web Access自動控制節能軟體、無線通訊模組以及應用開發。
2010年6至8月,臺灣勝華科技投資21億元人民幣,在東莞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設立了2家公司,主要從事液晶顯示器LED以及模塊(LCM)暨IT導電玻璃、觸控面板、導光板的研發、制造和銷售,計劃將松山湖作為其大陸運營總部和全球研發總部。
步為先搶食醫療民生事業
2010年12月21日,第六次陳江會簽署了《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醫藥衛生合作成為ECFA 框架下的首批戰略合作重點。
目前大陸醫療市場利潤高達4800億元人民幣左右,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未來增速更將達到15%。而臺灣醫療市場卻趨於飽和,許多醫院難以維持經營。海峽兩岸,一邊是新醫改催動下有著巨大人口紅利的醫療市場開始爆發;另一邊則是受金融危機及島內人口下降影響相對停滯但仍具有相當資金、技術和能力積累,需要再次起航。
2000年以來,臺塑長庚、明基、福特六和、旺旺、潤泰、華泰電子等六大臺企在廈門、南京、杭州、上海、昆山、長沙等地投資醫院,潛力無限的大陸醫療市場正在被臺灣業界一步步蠶食。
明基集團以自身資通訊技術強項,看準大陸龐大醫療巿場,切入電子醫療器材領域。繼南京明基醫院後,2009年11月,明基集團又成立明達醫學科技公司,由南京明基醫院董事長雷輝擔任董座,原瑞鼎總經理王威出任總經理。未來,將復制瑞鼎成為驅動IC龍頭的模式,打造明達醫學成為醫療電子產業的新龍頭。
為加速ECFA後的大陸市場占有,明基於2010年1月下旬又有新動作,正式對外宣布,收購統一集團旗下的三豐醫材。產品以手術燈及手術臺為主,約占營收比重9成以上,其中6成為外銷巿場,主要銷往大陸及亞洲區醫院為多。緊鄰其後的蘇州明基醫院也將於2011年對外開業。
明基不是特例。廣達、鴻海、奇美電、大同以及臺達電也已紛紛投入電子醫療產業,以期搶得市場先機。
「代工之王」郭臺銘也看到了代工的「天花板」,乘著ECFA,著手轉進新興市場,跨入大陸醫療事業,其在廈門投資的安寶醫院將在2011年建成,未來醫療保健將成為郭臺銘重點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
廈門安寶醫院是郭臺銘在大陸投資的首家醫院,是輔助生殖和健康檢查的專科醫院。廈門安寶醫院副院長谷宇(原是富士康高管)透露,郭臺銘第二步想在金門設立第二家醫院,目前已在和當地洽談,規模很可能超過廈門的醫院。而在金門之後,郭臺銘還想逐步在大陸其他城市開設一批不同類型的醫院,富士康已布點的城市可能會率先布局。
兩岸醫療合作具有較好的現實基礎,在ECFA 框架下,可望步入「黃金十年」。
色主打精品紛紛「出臺」
大陸老百姓對臺灣特色產品即熟悉又陌生,雖耳熟能詳,但親自品嘗、親自買過看過的也并不多。ECFA早收清單實施,降稅時代來臨,臺灣創意文化、特色產品、精致農產品將紛紛「出臺」,西赴大陸,讓大陸同胞在家門口也能親嘗臺灣美食,體驗臺灣特色文化。
2010年9月,華新麗華與南京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南京臺灣名品城,4天創造了16萬參觀人次逾人民幣52億元(約合新臺幣230億元)交易金額的驚人成績。
不只臺灣名品展,「臺灣城」也在大陸遍地開花。2010年12月28日,北京的臺灣文化商務區舉辦「北京前門·臺灣映像」開幕活動并正式開放營業,不少ECFA降稅名單的臺灣廠商進駐前門臺灣文化商務區,包括農產品、金屬陶瓷、電器、臺灣特產、文創旅游、美食小吃、服裝、生活家居等業者,近180種項目。
大陸部分傳統業轉型服務業的臺商,看好ECFA時代臺灣美食在大陸的發展機遇,抱團在陸布點,2010年9月底10月初,位於深圳寶安區福永鳳凰山大道的「臺灣美食街」,掀起「哈臺風」,搶先占領華南沿海美食市場。未來還會將「臺灣美食」遍布大陸各地。
2010年2月,臺灣食品制造商統一企業在廣西推出新品——統一巴馬天然水,拉開統一企業進軍「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長壽經濟的序幕,不在大陸留下一點點空白。
2010年8月13日,南寧臺商協會會長周世進表示,已在南寧著手布建「臺灣精品館」,兩年半後可正式投入營運,讓更多臺灣精品以大陸為橋梁,進入東協國家。臺灣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說,2011是ECFA實施元年,將在大陸舉辦至少6場大型臺灣精品展銷會,借ECFA東風,抓緊在大陸布局臺灣品牌。
年開泰「財源」滾滾「向錢」
歲末年初,在ECFA「起跑」的大背景下,臺灣金融業的「登陸」明顯提速,臺灣各主要金融機構2011年的海外重點都放在大陸,進行多業態綜合布局。
以國泰金控為例,旗下壽、產險業務「先行一步」,先後在2005年和2008年在大陸設立公司并持續擴點,前者已有9家總、分公司及37個營銷服務部,後者除上海總公司外,陸續在江蘇、福建、廣東設立分公司,山東、浙江分公司也在籌建中。
2010年12月20日至31日短短11天里,國泰產險廣東分公司和國泰世華銀行上海分行先後開業,國泰產險申請籌建山東分公司也獲大陸保監會批準,國泰金控在大陸市場的多元布局跨入了新的階段。
不只國泰金控「喜訊連連」,臺灣金融監管機構日前通過富邦投信赴大陸參股投資「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富邦金控表示,這是兩岸第一樁基金管理公司合資案,而其與大陸中信集團合資成立租賃公司的申請也已進入審核程式。除將與大陸業者合資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租賃公司外,旗下的臺北富邦銀行已通過香港分行參股廈門銀行,富邦產險與富邦人壽還合資在廈門成立富邦財險,已於2010年11月10日開業。
富邦金控旗下廈門銀行還即將跨出福建,前進大西部,正申請在重慶設立第4家分行,有機會在今年獲準。此外,還有一些動作正在積極規劃中。
這種提速不僅包括「登陸」開設分支,還體現在臺灣銀行業者積極「牽手」大陸同業。除合庫商銀、第一商銀、臺灣銀行、兆豐金控等已獲準分別與中國銀行洽簽全面業務合作協議外,臺新金控也與成都農商銀行結成「夥伴」,以謀求「搶先」進入大陸西部市場;臺灣彰化銀行也透露,正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接觸。
此外,臺銀、合庫、兆豐金控等近期越來越密集地派高階主管赴大陸探訪臺商客戶。臺灣工業銀行赴大陸蘇州百分百轉投資的「臺工銀國際租賃有限公司」搶在新年第一時間(1月7日)「降生」;華南銀行深圳分行的金融許可證,「馬上就能批下來了」。對大陸市場覬覦已久的臺灣「財頭」們,誰也不愿坐失這撲面而來的大好時機!
ECFA是兩岸綜合性的經濟合作協議,大陸對臺灣的讓利非常明顯。但是,ECFA意味著兩岸會逐步開放各自市場,往來關稅互惠直至基本零關稅,這些都為臺商拓銷大陸市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機。兩岸市場都明擺在眼前,如何搶食這個大餅,那就得看臺商們各顯神通,表演出精彩的「出口轉內銷」大戲!
面對2011年ECFA新局和大陸新一輪的戰略開發,臺商依然并更加看好大陸這片廣袤而充滿生機的土地,大家為此加緊布局、拓展版圖,力爭搶得先機。用一位臺商大佬的話說,「在大陸布局產業要快,再等兩年就來不及了。」
目前形勢,臺商們已忙得不可開交了!
ECFA實施,對臺商部分具體利好體現:
1、ECFA簽署并實施,兩岸關系朝有序、穩定、良性發展,降低了臺商政治風險,對臺商的兩岸產業發展布局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2011年元旦,ECFA早收清單正式上路,大陸總計給予臺灣 557項貨品納入早收清單關稅優惠,占臺灣出口大陸金額的16%;而臺灣給予大陸早收清單產品總計267項;分 2年 3階段調降關稅至零。
3、ECFA早收清單有關產品一般須在兩岸之間直接運輸;如符合若干要求,有關貨物經第三地如香港轉口,可視為直接運輸而享有關稅優惠,意即臺商利用香港進行轉口及物流服務時,同樣可享有「ECFA」的關稅優惠。
4、為因應兩岸實施ECFA後的新情勢,臺對內積極推動6大新興產業、4項智慧型產業、10項重點服務產業,對臺灣當地臺商有利好政策。
5、除了早收項目外,大陸也承諾開放金融業、醫院等11個項目進入大陸,其中更開放海南、福建、廣東、江蘇及上海5地允許臺灣設立獨資醫院;臺灣則給予大陸9項服務業入臺。
6、兩岸海關設「ECFA專用通道」,對鮮活、易腐的農漁產品實行「提前報關」和「預約報關」;對來不及辦理稅款繳納等相關手續的ECFA貨物,可通過銀行等第三方擔保方式先予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