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計畫2015年完成三網合一建置,預估將帶動超過人民幣6000億元,折合新臺幣3兆元的投資與消費產值商機,加上大陸電信三雄,每年投資數千億人民幣在3G網路建設及采購終端產品上。尤其,大陸移動未來3年采購終端設備金額便超過1800億元人民幣,龐大的采購商機,是臺廠未來覬覦的大餅。
而如何搶進這3兆元新臺幣的商機?在3兆元新臺幣里,臺商又能占幾成?這些都需要臺商去思考,計畫,更需要臺商提前布局。
三網合一
臺商利大於弊
6000億人民幣,折合3兆元新臺幣的三網合一新商機,對於臺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是,很多臺商面對這塊大餅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也有很多臺商認為,這塊餅,臺商占的機會很少。事實上,只要運用對了資源,加上臺商的先進技術,臺商在這次三網合一中,已然占據先機。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門就三網合一方案進行研究。決定在2010年至2012年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并於2013年至2015年全面推廣。重點工作包括加快有線網路改造并建立適應三網合一的國家標準體系。此外還將在金融、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并將三網合一相關產品和業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這無疑為相關產業的公司帶來廣闊的想象空間。
數據顯示,大陸現有有線用戶1.6億,尚有1億有線用戶并未數位化整轉,不考慮有線用戶增長,機頂盒開支約350億;而尚未雙向網路改造用戶接近1.5億,未來網路改造成本接近600億元(如無特殊注明,均指人民幣,下同),根據整轉截止時點2015年,每年資本開支約200億,可能利好上游機頂盒設備供應商和網路改造設備供應商。三網合一還將迫使廣電運營商加快跨區域整合、網路改造和更市場化運作。
三大方向布局三網合一概念
三網合一將帶動整條產業鏈的發展,包括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運營商以及光纖通訊設備制造商在內的多家公司均將受益。據業內人士分析,三網合一所帶動的產業鏈發展,包括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運營商以及光纖通訊設備制造商等。按行業專家估算,未來三年三網合一相關產業市場規模6880億元,其中有線網相關建設投資2490億元,未來三年資訊服務收入與終端消費預計4390億元。
首先,內容服務提供商。三網合一內容提供商受益最大。三網合一將使內容服務市場從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內容服務商將成為市場主導。這樣一來,電廣傳媒、中視傳媒等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將會有實質性的利好。隨著互聯網內容進入有線網路,傳統內容提供商之間的競爭也會日趨激烈。此外,互聯網類上市公司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但其在內容制作上有優勢,因此也將在內容提供上獲得收益。
其次,網路運營商。三網合一以後,網路運營商的管道更加開闊。有分析人士指出,三網合一將使得有線運營商和電信運營商對於付費頻道內容有所需求,從而使得付費頻道價值得到重估。此外,三網合一將加快廣電運營商跨區域整合的速度,市場化運作也會越來越強。隨著政策對於三網合一的不斷傾斜以及競爭環境的激烈,網路運營商在眾多因素的作用下,行業趨勢有望轉好,相關公司也有望在競爭中凸顯龍頭的力量,一旦脫穎而出,必將獲得長遠的發展。
第三,通訊設備制造商。三網合一所覆蓋的通訊設備制造行業比較廣泛,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行業、機頂盒提供商、光纖光纜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等。三網合一的發展必將提高對設備的需求,這對於上游通信設備供應商的利好不言而喻。
同時,基於3G無線帶寬技術的IPTV產業鏈和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在三網合一的背景下,將涌現出更多的新型無線增值業務,如手機支付、手機游戲、手機閱讀、手機漫畫、手機電視等業務,這些業務將逐步步入增長快車道,因而相關3G增值服務商有望獲得超常規發展。而廣電為融合寬頻數據業務改造網路,以及電信提供IPTV對現有寬頻網路升級改造,兩者都將帶來巨額資本支出,這將使得相關設備供應商直接受益。
三網合一臺商利好多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大陸在推進三網合一的過程中,兩岸四地可以在三網合一的技術開發,技術應用,技術服務等方面展開合作,互相借鑒和學業習。他表示,三網和一為兩岸四地提供了創新發展的大平臺。他并指出,三網合一有三大研發投資的機會:第一、有線網絡、數字化、雙向化及電視質量的提高;第二、電訊服務基礎設備需求加大,IPTV的推進和發展,基礎網絡接入網建設等方面的創新;第三、個人終端智能化、手機升級、三網合一新終端的建設。而臺商正好在電子行業方面的表現很突出,這些對臺商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威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徐濤亦表示,三網合一是一個由政府主導、電信和廣電部門深度參與的產業變革,它并不簡單意味著電信網、電腦網和有線電視網的物理合一,而是通過技術改造和創新,實現內容提供的融合、通道的融合以及體驗的融合,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上分析,可以涉及技術融合、業務融合、行業融合、終端融合以及網路融合等諸多方面。
因此,三網合一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通信、IT、傳媒等行業都將從中獲利,包括內容提供商、運營商、服務提供商、晶片及終端設備廠商、以及通訊設備制造商在內的各方將獲得業務提升。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楊承泰表示,盡管有很多臺商依然不看好大陸的三網合一機會,但是,臺商在此塊領域里,確實有其優勢。不過,他亦提醒,臺商要進入到相應的領域,一定要自己的根基穩定一些,同時也要找一個對的圈子,引導臺商進入,這個很重要。
三網合一:
即原先獨立設計運營的傳統電信網、電腦互聯網和有線電視網將趨於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
隨著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通信的要求已不僅限於單一的語音資訊交流,近幾年來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傳輸的速度加快,語音、數據、圖像的綜合資訊服務給人們自然、生動、真切和有效的交流方式。
加上IP承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電信法制的不斷健全,一場席卷全球的三網合一業務浪潮正在資訊運營界蔓延。
「三網合一」能夠使運營商在資訊溝通的經營中實現網路資源的共用,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形成對客戶業務需求回應快、業務適應性廣、運營效率高、網路維護費用低的高速帶寬的多媒體基礎平臺。
三網合一業務將對運營商的網路有怎樣的要求呢?
第一,具備大寬頻網路;
第二,業務的品質保障;
第三,新業務的快速開展。
三網合一
臺商各顯神通
面對龐大的商機,有的臺商躊躇不前,有的臺商積極準備,有的臺商卻早已提前布局,胸有成竹,大有勝券在握的信心。事實上,已經有很多臺商在這場盛宴中,美美的分得了一杯羹。
近幾年來,三網合一成為大陸資訊產業建設的重點,同時也成為整個大陸IT產業界關注的重點。但是,三網合一,對於最終用戶意味著什麼?對於整個IT產業意味著什麼?對於晶片廠商來說,意味著什麼?
「對於威盛來說,三網合一是一個機遇。」威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徐濤表示。
三網合一帶來新機遇
徐濤表示,在實現三大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用的同時,三網合一應用將推進運營商的全業務運營。而三大業務的疊加,將催生出多種新的終端及應用,拓寬傳統終端市場和應用市場。這些新增的終端和應用十分依賴硬體的發展以及廠商技術的支持。
三網合一時代,終端產品要求平臺的開放性、應用的開放性以及技術支持的開放性,這對產業鏈內的廠商提出了跨領域的技術要求,尤其是處於產業鏈上游的晶片廠商,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將獲得嶄新的市場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對於最終用戶而言,未來,終端仍會有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螢幕存在,通過這些不同的螢幕配置,用戶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時間,通過不同的方式接入網絡;與現在不同的是,真正的三網合一實現之後,基於任何一種終端,用戶都可以享受到多樣化的網路服務,包括新聞流覽、社區參與、電視/電影觀看等。換言之,在三網合一時代,用戶可以真正享受到「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內容」的互聯網服務體驗,也就是融合體驗的獲得。
而就整個IT產業來說,三網合一和云計算的趨勢是非常一致的。「三網合一可以認為是云計算的一種具體呈現方式。」徐濤認為,融合的實現意味著每一類產品都需要有一顆追求綜合效能的芯,這顆芯的速度未必需要有多快,但是必須能夠和產品的整體設計有一個完美的融合,能夠給三網合一的產業鏈的構建帶來全面的支持。而三網合一催生出大量數據中心的部署也需要海量的綠色節能伺服器。
全「芯」布局取得開門紅
在蘇博會和高交會威盛展區里展示的手機、電腦、電視等終端,都向人們展示了隨時隨地以接入網絡獲取資訊的場景。采用威盛低功耗晶片的Thin PC、數碼相框等新型云計算產品,讓人們提前領略到云計算時代的科技魅力;搭載威盛Nano處理器的節能型伺服器保證網路環境的順暢運行;時尚輕薄的太極平板電腦不僅滿足用戶超長時間的隨時移動互聯體驗,更降低了運行功耗;數款小巧精致的板卡以及超移動便攜設備,為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應用;僅靠一顆GPU支持的S3多屏聯放技術,帶給訪客更美妙的視覺享受移動通訊晶片和手機終端產品,帶來基於3G網路的溝通體驗……
這也是威盛對即將到來的三網合一時代的產品獻禮。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橫跨CPU、GPU和移動通訊晶片三大領域的晶片廠商,綜合效能一直是威盛晶片產品的強項所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威盛潛心產業布局,二十年的艱辛奮斗,威盛已經由過去單一的晶片組設計廠商,發展成為了涉足中央處理器、圖形晶片、通信晶片、光存儲、多媒體控制晶片、晶片組等多項產品的「全方位鏈接」電腦系統平臺提供商。
全產業鏈的布局給威盛帶來了多元化競爭優勢。與競爭對手相比,威盛手里總多一張牌。計算終端多元化互動開發時代,威盛全產業鏈布局有了更廣大的平臺,在未來IT終端應用解決方案開發上,威盛已經擁有了較為全面的技術積累。更重要的是,作為基礎的計算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威盛能夠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伺服器、筆記本、臺式機、平板電腦、上網本、智能手機、超移動設備、甚至電視上的機頂盒等等,威盛都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讓計算更「綠色」一點
在晶片行業不斷升級的速度和性能激戰中,威盛很早就提出了極富前瞻性的「綠色計算」概念,并致力建設一個高效、綠色和創新的計算平臺。如今,綠色計算已經逐步崛起為行業的主導性力量,在 「先技術後市場,先節能後贏利」的理念指引下,威盛在綠色計算領域所積累的優勢越發凸顯。數據顯示,威盛「中國芯」綠色晶片在相同性能下能將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整機功耗降低30~50%,降低風扇負荷,極大提升用戶體驗。
與此同時,威盛始終堅持著自主創新的發展戰略,憑藉在晶片領域的技術積累,潛心研發更先進的晶片產品,從C7到Nano,從上網本到平板電腦的發力,從綠色計算的堅持到多種應用的全面開花,從全數字終端到融合體驗……威盛不斷推動著華人自主知識產權晶片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也為三網合一的迅速實施提供了保障。
「融合在於通過產品和技術的突破,幫助人們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徐濤認為,「在威盛看來,人類生活的進步是要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三網合一時代,我們需要更『綠色』的計算技術。」
臺商各顯神通
除了威盛,還有很多臺商也為三網合一做了很多準備,也取得了很多成績。華碩、廣達、友訊、創意等近20家臺廠,在2010年6月初也與大陸電信三雄及大唐、中興、華為等6家廠商,召開一對一及一對多商談會。雙方就云、OPhone及三網合一等當前熱門產業,確定相關設備及終端產品的采購訂單。
由於看好大陸三網合一商機,無線寬頻路由器及光纖設備廠的啟碁、正文、合勤、仲琦、明泰、機上盒的百一、兆赫,光纖接收零組件前鼎、聯鈞、VDSL晶片廠誠致,IP STB晶片廠商聯杰,甚至網通IC股雷淩、淩耀、瑞昱等,都在積極備戰,并有很出色的表現。
全球機頂盒衛星設備大廠圣馬丁公司更是搶先一步,已經與恒芯大陸控股簽訂了第一筆訂單,訂單金額約4億元人民幣(折合新臺幣約20億元),該筆銷售收入約占該集團2011年總營收金額的25%。
事實上,臺商們都早已做好充分準備,各就各位,各顯神通,有以待之。從上述個案不難看出,臺商早就覬覦三網合一這塊商機很久,蓄勢待發。
三網合一 兩岸共同進步
很多人都認為,三網合一只是大陸政府推行的簡單的電信網、電腦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而威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徐濤則認為,三網合一是一個由政府主導、電信和廣電部門深度參與的產業變革。而任何一個產業變革都必須有清晰的用戶價值,才會有產業價值,也才會有實現的基礎動力。如何實現這場產業變革中的利益最大化,業內人士則紛紛表示,需要兩岸相關產業各盡其能。
臺商盡其所長揚長避短
隨著大陸三網合一推進,電信服務基礎設備、網路基礎建設將逐步擴大,對系統基站、終端設備方面的要求也將隨之增加。
在系統基站設備方面,市場主要由外資企業尤其是歐系設備大廠,以及大陸本土廠商所把持,因此臺商在基站領域面臨的挑戰和障礙最大。
徐濤表示,在終端方面,需要更多整合型智能化產品,在這一點上,無論從代工、設計、技術、還是品牌,臺商都占有很大優勢。因此,臺商在參與三網合一的市場分割中,應該揚長避短,將主要投入放在終端市場,以期獲得更多份額。
徐濤更進一步表示,三網合一是一次重要變革,在這個過程中,最早的受益者是網路基礎設計廠商和終端設備廠商,這是因為運營商需要通過基礎設施提供服務,用戶需要借助終端獲得融合體驗。其實現在不僅僅是大陸,臺灣也在積極推進三網合一。在推進過程中,政府鼓勵三網合一的政策會對相關企業有所傾斜,臺商在終端設備方面有著更大優勢,因此也會獲得更多利好。
而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楊承泰則表示,對於明基這類的硬體的廠商來講,不再是追求一個產品的性能最佳化,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存在在云技術里。「所以,我們要更加觀注的,可能是消費的需求,我不需要追求一個多麼先進的東西,而是更注重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最重要的還是要去更進一步了解終端用戶的想法,把他們的想法溶入到產品中,他們的使用習性,他們的生活形態,才能做出更多更好的終端產品。」他更提醒廣大臺商朋友:「大陸的一些廠商,他們起來的很快,他們也在想轉型升級,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抄襲,他們還是創新。現在的競爭都在於怎麼樣去創新,怎麼樣去進行差異化經營。其實,不管是在三網合一還是別的產業上的競爭,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誰更能抓住市場的需求。技術先進不一定代表就有了勝利的先機。」他表示,有一個先進技術,還需要看怎麼樣去應用,這就要看各自己的本事。「因為,我們一直所追求的是人類的一個生活品質的提升。而生活品質的提升,并不是一定要很先進很尖端的科技,而是你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臺商雖然在電子行業方面走在前面,但是,只是在制造方面,在品牌方面,臺商還是有很多需要跟大陸廠商學習的地方。」
兩岸互補性被看好
在2010兩岸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上,臺灣電信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呂學錦表示,電信服務業在臺灣已相當飽和,未來將在三網合一、云計算領域與大陸尋求合作。
有與會專家認為,iPhone等智能終端和iPad等平板電腦的出現,使臺灣在積體電路和電腦等產業方面的優勢有了較大提升,擴展了兩岸合作雙贏的空間。
亦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大陸通信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網路規模和用戶規模均達到全球第一,而臺灣電子資訊制造業外向型特點明顯,3G發展啟動較早,兩岸通信產業的互補性強,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徐濤則表示,三網合一,兩岸互補,首先受影響的將是電信行業。3G在臺灣啟動較早,技術比較成熟;而在大陸,3G這一兩年才風生水起,經驗也相對欠缺,因此,雙方通信產業的互補性很強,臺灣電信業可以在大陸開辟新市場,同時,大陸也將在技術和經驗方面得到迅速提升。
其次,三網合一出新型終端領域,臺灣在積體電路、電腦等電子產業發面的優勢將得到充分體現。在推進三網合一中,兩岸可以在三網合一開發、技術應用、技術服務等方面展開合作,相互借鑒和學習。
政策支持是推手
任何項目的順利進行,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很多臺商面對3兆元新臺幣的商機,遲遲不敢下手,亦是因為,害怕政府出臺不利於臺商的政策。對此,徐濤也表示,雖然臺商在大陸的本土關系不如大陸的本土廠家,但是,也不代表沒有機會。家電下鄉就是很好的例子,艾美特、華碩、宏基、櫻花等,都是家電下鄉政策中的受益者。他相信,在三網合一中,臺商依然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但是,他依然對政府的政策提出一些希望。他說:「目前, 已經有一系列的三網合一策出臺,但具體到三網合一術、關鍵技術、基礎技術和關鍵軟硬體研發和產業化等方面,還需要政策進一步明確。」
三網合一業鏈上下游的共同支持,而對用戶而言,最直接的就是通過終端獲得的融合體驗。徐濤表示,對參與三網合一網路設備制造商、機頂盒制造商、軟體廠商和終端設備廠商,必要加大在金融、稅收、財政、產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鼓勵其研發、拓展業務。
徐濤說:「還有一些比如民間資本參與度的問題。」之前有分析師說:「三網合一運作最終是通過企業來實現。」他對這個說法表示贊同。他說:「在具體的推進過程中,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間資本的參與,借助民間資本的靈活性,增強與外企的互動和合作交流,引入先進的技術經驗。」
在三網合一中,臺商只有盡量發揮其優勢,亮出對其最有利的的劍,才能在此次盛宴中,賺得盆滿缽滿。而三網合一,不僅僅是簡單的電信網、電腦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更是一場產業變革。在這場產業變革中,只有兩岸各盡所能,才能創造更多機會,實現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