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今年內繼續升值,不僅在國際金融市場早已沒有懸念,而且已成為中美兩國財長的新「共識」。
來自道瓊斯公司的訊息說,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2月16日在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Senate Finance Committee)的一個聽證會上稱,中國已達成內部決定,讓人民幣逐漸升值。
另據路透社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月17日公開表示,中國政府將自行決定人民幣的升值步伐,不會妥協於其他國家的壓力。
盡管中美兩國財長的遣詞用字和表達方式都各具「本國特色」,但是,兩位財長不約而同地告訴世界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中美兩國已經形成「讓人民幣繼續升值」的「新共識」。
在中美兩國財長就人民幣升值問題達成「新共識」消息的刺激下,2月17日的人民幣中間價再次刷新最高紀錄,1美元對人民幣最新報價6.5800元。較上交易日上升55個基點,再次刷新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
盡管中美兩國財長就人民幣升值問題「不謀而合」,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看出,兩人「共識」背後則隱含著大異其趣的內容和目的。
用曾在2004至2007年期間擔任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的話來解讀,就是「人民幣升值將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因為升值後以美元結算的進口商品會變得更便宜。」這也是進入2011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步伐不斷加快的原因。不僅1月13日首次沖破6.6關口,且在19個交易日中10次創出新高。2月17日又再創新高。
美國設計了中國
蓋特納說:表面上看,人民幣對美元月均升值只有約0.5%,但由於中國大陸的通脹率比美國高很多,如果你看實際的競爭性平衡,人民幣升值的速度遠遠高過0.5%。這對美國完全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當企業考慮在哪里建下一座廠房,在哪里鎖定長期合同時,他們必須考慮到一個現實,即競爭環境正朝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我們必須確保這種情況發生。
蓋特納表示,如果持續通脹,人民幣今年的升值幅度一定會超過10%。因為中國的通脹率比美國高很多,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那麼人民幣對美元的實際升值幅度今年可能會高於10%。因為中國政府除了讓人民幣升值,已別無選擇。如果中國政府不升值,要面對的風險是通脹率更高,中國發生美國經歷過的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更大,中國政府必須確保這種後果不會發生。
很顯然,周小川的人民幣「升值論」是美國「硬逼的」,完全是一種被動的選擇。而蓋特納的人民幣「升值說」,是「早已預料」到的。這就是兩國財長的真實水平差距。說穿了,美國財長處處在為美國人民和企業「謀福」,中國財長則只能讓「人民付出代價」來抗擊美國。大家不妨回頭看一看:中國大陸通脹是如何在短期內發生的?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推動寬松貨幣政策造成的(這個政策要持續到6月份),美國現在為何不再緊逼人民幣升值了?因為中國的財長已經被「請君入甕」了。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乃至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走向,至少在今年已經開始按照美國設計的線路圖發展了。或者說,周小川已經掉入蓋特納設的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