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柜臺上也能進行藝術品投資?
隨著近兩年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紅火,金融資本涌入藝術品市場的趨勢逐漸明朗化。藝術品憑藉高超的財富增值效應,不僅吸引了頂級的資本大鱷「染指」其中,嗅覺敏銳的銀行也正通過各種渠道四處嘗試「讓財富愛上藝術」的可能。他們瞄準的目標除了頂級的私人銀行客戶之外,資金量在百萬級別的VIP客戶也是他們積極推展業務的對象。
鑒定環節是「軟肋」
事實上,大陸目前的銀行藝術品投資服務才剛剛起步,所提供的服務主要還是停留在諸如為高端客戶提供相關沙龍、講座、展覽、諮詢服務等淺層次上,而更深層次的藝術品投資服務——例如鑒定和估價,多數銀行還無法展開。
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上海工作站主任陳海波指出,銀行沒有專門的評估機構,但出於機構和客戶個人的投資需要,會請一些專家對藝術品進行有償評估。
「和銀行的合作,一方面是銀行有對高雅文化藝術的需求,反過來藝術品也需要金融的支持,這是對金融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方式的探索。」
盡管如此,對於銀行高端客戶而言,雖然有興趣投資藝術品領域,但缺乏專家掌眼、沒有投資顧問是他們投資的最大障礙。因此,雖然可能有些高端客戶有著能夠收藏上百萬元藝術品的資金能力,但主要還是以幾萬元的藝術品為多。
風險與收益并存
盡管銀行的藝術品投資產品剛剛起步,但比起需要獨到眼光和藝術品位的直接投資,銀行提供的化身金融產品的間接投資,也受到了一些投資者的關注。
「由於這種掛鉤藝術品的理財產品主要面對的是私人高端客戶,而且是這些客戶中對藝術品有一定了解或是研究的人群,加上掛鉤的藝術品多為價值不菲的古代書畫和當代藝術品,因此這類理財產品的門檻相對而言要高於其他的產品。也正是因為藝術品的起點比較高,相應的收益也水漲船高。」
以某銀行的「元老級」藝術品掛鉤產品為例,根據該行有關數據顯示,期限為兩年的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產品到期年化收益率12.75%,絕對收益率達到了25.5%。其投資標的是「中國當代書畫板塊」,同時引入藝術顧問公司,進行專業性投資安排。
當然,要享受高收益難免要承受更高的風險壓力。「藝術品投資的理財產品做成信托產品類型的,尤其是融資型的產品,因為有嚴格的風控方式,相對會比投資類的銀信合作產品風險小。而鑒賞+期權模式的產品,由於沒有評價機構、鑒定機構以及一個規范的標準,風險相對較大但收益會相對高。」 理財分析師指出。
市場有待成熟
目前市場上對於藝術品投資理財產品的分類如下:第一類為直接投資型,到期收益取決於所投資藝術品的價格變化;第二類為融資類;第三類是鑒賞+期權模式。但前兩者都屬銀信合作產品。第一類是投資型信托,第二種是融資型信托,而第三類鑒賞+期權模式,不能歸為傳統意義上的理財產品,它僅是銀行為客戶提供的服務組合。
比如某銀行推出的大陸首款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首先由投資顧問公司選定一批藏家手中的當代著名畫家作品作為投資標的,并對藝術品的市場價值進行評估,然後在評估價格的基礎上打折來確定募集資金規模,換言之,信托資金主要用於購買數名著名畫家知名畫作的收益權。這款信托計劃信托期限為1年半,預期年收益率為7%。
而另一家銀行啟動的「私人銀行藝術賞鑒計劃」,投資者從私人銀行藝術賞鑒畫冊中挑選喜愛的藝術品,擁有至少6個月的賞鑒期,藝術品投資價位處於1萬元(人民幣,下同)至100萬元之間。投資者在獲得藝術賞鑒權益之前,需存入藝術品對應價格的保證金,只要賞鑒期後完好歸還藝術品,銀行即全額退回保證金,不產生任何額外服務費用。投資者通過私人銀行藝術賞鑒,可以鎖定藝術品一定時長的升值權益,即賞鑒期滿後,如該藝術品升值,仍可按照原先的價格購買或出售藝術品。
盡管藝術品投資的環境和氛圍還遠未成熟,這類藝術品投資的理財產品在所有產品中占的比重甚微,不足百分之一,短期內也很難突破發行的瓶頸,但從長遠來看,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成熟,人們對藝術品的了解增多,這類產品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