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梨是韓國用新高與二十世紀雜交育成的中晚熟梨優良新品種。高臺縣于2002年從山東省引進該品種,在干旱沙區采用芽接和分枝劈接等方式建園23.3公頃。經過8年多引種試驗觀察,該品種在河西走廊干旱沙地表現生長勢強,結果早,豐產性好,果形美觀,品質優良等特征,6年生樹平均667平方米產果品1683千克,果品市場價格好,發展前景廣闊,適宜在甘肅河西走廊川區進行推廣發展。
1 引種園基本情況
引種園在高臺縣宣化鎮農業開發區,海拔1350米,年平均氣溫7.6℃,≥10℃以上的有效積溫2900-3500℃,年日照時數3118小時,絕對低溫-31℃,全年無霜期149天,年降水量105.8毫米,年蒸發量1966.7毫米,干燥度5.5.屬大陸干旱荒漠性氣候。土質為沙壤土,pH值7.5-8.灌水條件便利。
2 引種表現
2.1 植物學特征該品種幼樹生長勢強,結果后樹勢中庸,樹冠開張,1年生枝綠褐色,葉片卵圓形或長圓形,黃綠色,葉片大而肥厚,葉緣鋸齒銳而密,嫩梢葉片黃綠色,當年生枝條和葉片無白色茸毛,這是區別其他品種的重要標志。
2.2 物候期在河西走廊地區花芽萌動4月3日,4月18日初花,4月25—30日盛花,花期持續8天左右。新梢5月中旬開始生長,7月下旬停長,落葉期為10月上旬,果實9月中下旬成熟。
2.3 生長結果習性樹勢較壯,生長旺盛,萌芽率低,成枝力弱,有腋花芽結果特性易形成短果枝,成花容易,定植嫁接后第2年就有零星掛果,第3年80%結果,豐產性好。
2.4 果實經濟性狀果實圓形。果形端正,果肩平,果皮黃綠色,果點小均勻,果肉乳白色,肉質脆嫩,果汁多而甜,有清香氣味,果核較小,無石細胞,平均單果質量325克,最大500克以上。自然條件下可貯藏25天左右,但果皮易皺,在0-5℃條件下,包保鮮紙后,可貯藏6個月左右。
2.5 抗逆性及適應性該品種在干旱沙區表現為生長勢強,結果早,豐產性好,適應性強,對輪紋病、黑星病和黑斑病具有較強抗性。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建園 該品種適宜栽培在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灌水便利的沙壤土上,在甘肅河西走廊采用杜梨做砧木,栽植密度以2米×4米或3米×4米為宜:栽植前挖長、寬、深1米×1米×1米的大坑,每穴施優質有機肥50-100千克,磷肥0.5-1千克,鉀肥0.5-1千克。栽植時間為4月上中旬,針對黃金梨花粉少,自花坐果率低的特點,選擇配置了黃冠、綠寶石、豐水、二十世紀等授粉品種,配置比例4:1。
3.2整形修剪定植當年,在主干60-80厘米的飽滿芽處短截,當年萌發5~6個長枝,先確定合適的3個枝培養為主枝,其余枝拉平促花;冬剪時對培養的主枝于飽滿芽處留60厘米短截,疏除過密枝、直立枝,其余枝緩放促花,夏剪及時撐拉主枝開張角度。由于該品種成花容易,新枝結果好,老枝結果差,連年結果樹勢易衰老,因此應注意培養預備枝,加強對結果枝的更新,保持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平衡。
3.3 土肥水管理栽植后及時松土除草,提高土壤通透性。基肥在每年秋季進行,幼樹株施有機肥30千克和磷酸二銨0.3千克,初果期株施有機肥60千克和磷酸二銨0.5千克,盛果期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2500-4000千克,磷酸二銨25千克;在果樹萌芽期、坐果期和果實膨大期進行追肥,每年3~4次左右,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施肥后及時灌水。每年灌水5~6次,重點保證花前水、花后水和過冬水。3.4病蟲害防治冬季清除枯枝落葉,刮除死樹皮,清除越冬蟲卵;春季發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多種越冬病蟲害:發芽期樹盤撒藥土防治金龜子危害:生長季節根據測報在梨小食心蟲成蟲羽化期及產卵期噴40%毒死蜱1000倍液、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或20%殺滅菊酯乳劑3000倍液防止梨小食心蟲危害。
3.5 套袋果實套袋可有效改善果實外觀品質,減少污染和蟲害。套袋時期以花后40天,生理落果后為宜,套袋前先疏花疏果,噴農藥1次,套袋后果色金黃,但套袋果后期有失水皺縮現象,有待進一步觀察,
(作者聯系電話:0936—66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