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蘋果栽植面積逐年增大,基地規模不斷壯大,優勢地位日益凸顯,蘋果產業在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縱觀目前果業發展現狀,筆者認為,基地規模化建設步伐慢、阻力大的問題一直以來比較突出,已經成為縣、鄉、村基層組織和果業部門發展果業生產面臨的突出問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
1 問題與原因
1.1 栽植零散,集中連片難,存在“戶戶為陣”現象
(1)我國現行的土地政策決定了農村單家獨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個體農戶的土地條塊分割、優劣遠近搭配、單塊面積小,果樹栽植受制于土地條件制約,集中連片、規模化栽植難度大,大多果園形成了分戶栽植,管理比較分散粗放。
(2)農村普遍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導致果農組織化程度低,建園不能規范統一。原因有二,一是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尚處發展之初,規模小,資歷淺,管理經驗不足,作用發揮不充分,二是新時期農村基層組織行政干預職能減弱,而組織引導作用普遍不強。
1.2 栽毀問題嚴重。存在“重栽輕管”現象
(1)低成本導致毀園。基于宏觀發展要求,近年來,政府在優勢區域投入了較大資金扶助發展蘋果產業,農戶建園成本相對較低,政府行政引導統一建園后,部分果農由于種種原因不愿經營時,不是采用轉包、兌換等正常手段,而是采用了挖樹等非正常手段,低成本導致毀園行為更為輕率。
(2)前期效益低是眼光不夠長遠、追求眼前利益農民毀園的主要原因之一。蘋果為經濟林,與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相比,蘋果前期投入大,見效慢,收益時限長,部分群眾由于在幼園期看不到直接經濟效益,而更愿意毀園栽植見效快的經濟作物。
(3)套種增收措施不配套毀園。現階段,大多果區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有一定經濟保障的套種作物模式,導致幼園期仍然以套種小麥為主,而小麥收割期果樹又成了機械收割的障礙物,因此,個別群眾圖方便樹、麥一齊割,這種情況已經成了目前毀園最主要的原因。
1.3 建園栽植水平不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現象
(1)苗木市場混亂、種苗良莠不齊。從目前苗木市場來看,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育苗基地數量少,規模小,科技含量低,正規科研院校和政府機構投建的育苗基±也苗木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農戶單家獨戶所育苗木往往達不到標準化栽植要求,由于缺少有效監管,部分育苗戶提前出圃,搶市搶價,出現了以半成品苗建園現象,甚至有些果農為了降低成本,直接以蘋果籽做為育苗基砧種籽,以次充好,蒙混過關,現在有些新建園已出現了嚴重的毛根病死樹現象,后果十分嚴重。
(2)建園起點低,標準不高。單純追求面積增加,規模快速擴大,而對高水平建園重視不夠,傳統技術、品種運用多,超前發展思路不開拓,滴灌、微灌等節能灌溉設施投建極少,品種選擇受制于市場供應,新優品種栽植少,機械化管理建園要求未能充分體現,以致新建園標準較低。
1.4 群眾務果積極性不高,存在“上熱下涼”現象
由于新果區果農務果經驗不足,市場觀念不強,綜合素質較差,加之20世紀90年代初大面積栽植的果園,由于當時管理技術不成熟,群眾務果走了好多彎路,經濟效益普遍不高,毀園挖樹現象近年來一直延續不斷,這一現狀嚴重挫傷了老果農重新栽植的積極性,對新發展果業的果農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了目前政府部門大力扶持推動,群眾被動應付,群眾務果積極性難以得到有效調動。
2 對策與措施
2.1 總結經驗,積極探索規模化擴張發展新路子
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有限,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蘋果產業,對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富余勞動力就業,提高土地效益意義重大,因此,積極探索規模化建園新路子,尤為重要。一是在土地聯產承包政策不變的情況下,鼓勵引導群眾通過兌換、租賃經營等方式、擴大單戶土地面積,支持農民有序進行土地流轉。二是加快土地規模承包經營步伐,鼓勵支持專業協會及有資本的大集團、公司投建果園。充分發揮他們的資金優勢。三是有效開發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優勢,扶持和鼓勵技術人員承包土地,領辦創辦科技實體,規模栽植創建高技術園區,全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四是加強同科研機構、院校合作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基礎設施,人文環境等各方面創造有利條件,邀請科研單位投建試驗站所,引領本地蘋果產業率先發展、超前發展。
2.2 大膽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提高建園整體水平
建園之初,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園,在充分歸納國內外先進建園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建園模式,大膽應用各項新技術措施,有效提高生產的科技含量,在土壤管理上要改變傳統渠系灌溉模式,推行節能增效的微灌、滴灌、滲灌設施,并推廣穴貯肥水,定位灌溉,調運灌溉,控制性交替分根灌溉技術:在栽植密度上,要充分考慮機械化生產要求。根據不同立地條件,確定合理株行距,大力推廣寬行密植矮砧建園和冠低、樹稀開心形喬砧建園模式。不斷適應未來勞動力成本上升,果業生產機械化依賴程度愈來愈高的發展要求。在品種選擇上,要在富士、元帥等傳統品種發展為主栽品種的基礎上,大膽引進新品種。在一定區域搞好新品種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合本地栽植的優勢品種。大力推廣栽植、引領果業上臺階。
2.3 加強果農教育,提高果農綜合素質
加強果農教育,要以提高果農技術水平、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市場觀念為目標,采取多種形式,強化新建園果農綜合素質教育。在技術培訓上,要根據農村現有果農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婦女居多的特點,盡量簡化各項管理措施,培訓內容要達到簡練、易懂、操作性強的要求,培訓形式要多采用現場、直觀的方式,以田間地頭季節性培訓為主。同時,培訓要緊密結合示范園建設,做到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具體實踐,達到典型示范,以點帶面,全面提高的目的。在進行果農觀念提高培訓時,要以實例教育為主。開展多種形式的參觀考察學習,并注重加強科技能人的強化培訓和新技術典型示范,充分發揮領頭人的作用,引領大家采納新觀念,加快規模化建園進程。
2.4 健全完善市場化服務體系
加快規模化建園步伐,市場引導必不可少,目前,蘋果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產業服務保障體系薄弱、果農組織化程度低、龍頭企業示范帶動能力不強、果品市場營銷網絡不健全、缺乏著名品牌引領等現實狀況直接影響了蘋果生產效益,導致群眾務果積極性不高。因此,不斷著力發展基層村組專業協會組織,創建縣鄉果品市場,依托網絡、電視、報紙等傳媒加大宣傳工作,扶持果汁加工,果品營銷等龍頭企業發,完善生產體系,暢通營銷渠道,充分發揮果業產業優勢,提高農民收入,調動務果積極性,為規模化發展果業提供有力支持。
2.5 項目引導,資金扶持
抓住我國蘋果產業重心西移,我省發展果業優勢凸顯的有利時機,加強項目建設,搶抓大項目、以項目資金為主,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引導群眾投資投勞,合力創建高標準苗木基地等果業基礎產業,為規模化發展提供優質苗木保障。積極爭取以果園農機具補貼為主的果業專項項目,如果樹挖坑機、割草機、機動噴霧器、果園專用旋耕機、小型農用車等,提升果園機械化管理水平,為規模化生產提供物質保證。
(作者聯系電話:0917-82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