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一種色艷味美且富有營養的水果,全世界葡萄的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在各種果樹中都位居首位。也是我國重要的栽培果樹之一。葡萄病害嚴重影響葡萄的產量和品質。近年來,葡萄炭疽病發病情況日趨嚴重。
1 葡萄炭疽病的發生情況
葡萄炭疽病在我國發生也較為廣泛,在山東、云南、遼寧、吉林、安徽、四川、河北、江蘇、湖南、福建、浙江、臺灣等地已見相關報道,尤其是在黃河故道及沿海地區葡萄炭疽病的危害更為嚴重。炭疽病在葡萄進入著色期開始盛發,據報道我國北京、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葡萄種植區炭疽病普遍發生,嚴重的葡萄園病果率達到55%。在河南省葡萄炭疽病造成的損失一般年份在10%N20%,嚴重年份甚至超過50%。
2 葡萄炭疽病的識別
葡萄炭疽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在葡萄幼果期就可發生侵染,在受害的果實表面出現黑色、圓形、蠅糞狀的病斑,但侵染后,在幼果表面上的病斑不發展擴大,也不形成無性繁殖的分生孢子,
葡萄炭疽病的典型發病癥狀是從葡萄果實著色期開始的,此時期的葡萄含糖量增加,含酸量減少,單寧等物質逐漸轉化,果實開始進入成熟期,病斑擴展加快。在發病初期。葡萄果實表面首先形成針尖大小的圓形褐色斑點,隨著病原菌在葡萄果實內部的擴展,病斑逐漸增大,病斑表面呈凹陷狀,呈淺褐色,有的病斑甚至可以發展擴大到半個果面。在病斑擴展后期,病斑的表面出現同心輪紋狀排列的暗黑色小顆粒點,這種小顆粒點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當環境濕度大時,病斑表面出現大量的粉紅色的黏液狀物質,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這也是該病的主要特征,隨著葡萄炭疽病病情的不斷發展,腐爛的果實逐漸脫水干枯,后成為僵果,但不易從果梗上脫落。
葡萄炭疽病侵染葡萄果穗及穗軸引起發病時,在果穗及穗軸表面產生長圓形的暗褐色凹陷的病斑,抑制果穗的生長,嚴重時甚至引起干果穗脫落。葡萄炭疽病多在葡萄生長后期,果實成熟時期大規模發生流行。病菌在枝蔓表面組織的葉痕、節部以及殘苗的病組織中越冬,次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隨雨水傳播,高溫、高濕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傳播。據調查,7月上中旬悶熱、多雨是引發炭疽病大發生的主要原因,遲熟品種、果皮薄的品種發病較重。
3 葡萄炭疽病的防治
(1)加強農業栽培措施:種植抗病品種,京超、紅伊豆和奧林匹亞對炭疽病的抗性較強,紅瑞寶中等,國寶和紅富士較弱;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鉀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長,多雨季節應根據地塊肥力流失情況和葡萄長勢,適加肥量,要以“少吃多餐”的方法,薄肥勤施;適時清園,減少菌源,秋冬季結合修剪,徹底剪除病果穗、病枝蔓,去除可能帶病菌的老樹皮,清除園中枯枝、落葉、病果穗等,并集中燒毀。在生長季節發現病害危害時,及時仔細地剪除果穗、果粒,并立即銷毀,防止再次傳播蔓延:搞好果園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地勢低洼的果園,要注意排水防澇,促進植株根系正常生長,以利于增強樹體抗逆性。
此外,實行避雨栽培和對果實進行套袋也是預防葡萄炭疽病的良好方法。
(2)藥劑防治:在做好農業栽培措施的基礎上,立足早防,科學噴藥。坐果后至著色期,是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重點時期。藥劑防治可以主要使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1000-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000N8000倍液,輔助使用1:0.7~1:200倍波爾多液、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N800倍液、43%戊唑醇懸浮劑3500-4500倍液和25%咪鮮胺乳油1500-2500倍液。長期單一使用某種藥劑,會降低防效。上述藥劑要交替使用,一般10天左右噴1次藥,陰雨天較多時,適當增加噴藥次數。